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形式与人文内涵相互结合的科目,是初中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科目。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单调乏味,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新时期的语文教学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建立一个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为了适应这一要求,笔者尝试建立一种初中语文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发现人的价值、深入地开拓人的价值、发掘个人潜力。新课标指出,课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模式,师生要能够互相促进、共同探索新知的形成、发展。所谓互动式教学就是说让“教”和“学”互动,也就是建立一种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相互互动的模式,教师和学生轮流作为主体和客体,相互交流提高教学质量。这种师生互相转化的形式可以增加教学的互动意义,摆脱传统模式呆板的填鸭式教育。
一、建立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及学校刻意追求升学率,学生更多时候是在被动式地接受教育,没有兴趣的引导,教学氛围沉闷枯燥,教学质量低下。这种教学形式直接导致了教师授课时滔滔不绝,身心疲惫,学生也疲于应付,付出了大量精力,却得不到良好的结果。
其次,语文课程作为一个比较贴近人文教育的科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语文的教学过程更注重的是人文的熏陶,这就对于每个人来说,相同的一门课程可能就会有不同的人文体验;第二、语文课程的传授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体验,是与现实生活比较接近的一个科目。因此,为了得到比较好的语文教学效果,要求老师能够注重学生自己的感受和表达。作为老师要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授课中来,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反馈学习成果,因此引进互动式教育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捷径。
二、建立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1.角色转换,实现互动式教学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要作为一个授课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能够抓住机会,让学生来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既是一个提供知识交流的场所,也是学生和教师同时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环境。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委以信任,相信学生的能力,这是实现互动式教学的关键。很多时候在课堂上,会出现虚假的“权力下放”,学生在表达个人观念时,教师还在引导学生,这就相应地把教学的主导权还是掌握在了老师的手上,没有真正实现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互动式教学,教师首要的工作就是相信学生自身的能力,信任是能否成功的关键。其次,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有信心走上讲台来展现自己,学生能够主动走上讲台就成功了一半。这种尝试不管成功与否,对于学生提升信心都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提前给学生预留出时间,学生通过课下的搜集资料,收集信息归纳整理,通过自己的充分准备,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信心。对于没有机会参与授课的学生,可以在下面学习经验,并及时发现上台学生的不足,总结失误的原因,为以后避免犯错做好准备。
2.运用问题来增加课堂互动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教师来提问学生,通过提问来反馈教学成果,或者深入话题,实现问题的深究。通过互动问题,实现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是互动式课堂学习的主要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来参与到教学质疑环节中来,进而发现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会质疑,也能培养学生识别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论语》时,讲解孔子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指导学生适当地吸收孔子的思想,但对于太过偏激的言辞,要让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不能盲目地吸收。
为了很好的实现恰到好处地提问,教师在授课前要认真地做好课程设计,设置巧妙的、多层次的、递进式的问题,可以帮助实现课堂教学的深究。当然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提问题的依据依然是依据课本,还要结合教学目的,增加问题的启发性和思考性。
3.利用多媒体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授课也会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到了课堂中来,对于初中语文来说,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调节气氛,增加学生在视、听的整体感受。一个具备趣味性的多媒体授课方式,会使语文教学增加吸引力。
除了可以在课堂运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制作成音频、视频进行分享,这就增加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同时,还可以在必要时帮助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将基础知识夯实。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网络资源发布到学习网络上,作为课后习题布置作业,还可以设置答疑专栏,统计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及时地反馈学习中的效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综上所述,教学课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在新课改之下,初中语文教育已经从一个教学教育模式转变为一门教学艺术。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能够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增加对学生的信任,让学生由被动式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式教学。这种模式增加了师生的互动,也为师生沟通打开了蹊径,对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江蘇泗阳致远中学。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发现人的价值、深入地开拓人的价值、发掘个人潜力。新课标指出,课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模式,师生要能够互相促进、共同探索新知的形成、发展。所谓互动式教学就是说让“教”和“学”互动,也就是建立一种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相互互动的模式,教师和学生轮流作为主体和客体,相互交流提高教学质量。这种师生互相转化的形式可以增加教学的互动意义,摆脱传统模式呆板的填鸭式教育。
一、建立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及学校刻意追求升学率,学生更多时候是在被动式地接受教育,没有兴趣的引导,教学氛围沉闷枯燥,教学质量低下。这种教学形式直接导致了教师授课时滔滔不绝,身心疲惫,学生也疲于应付,付出了大量精力,却得不到良好的结果。
其次,语文课程作为一个比较贴近人文教育的科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语文的教学过程更注重的是人文的熏陶,这就对于每个人来说,相同的一门课程可能就会有不同的人文体验;第二、语文课程的传授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体验,是与现实生活比较接近的一个科目。因此,为了得到比较好的语文教学效果,要求老师能够注重学生自己的感受和表达。作为老师要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授课中来,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反馈学习成果,因此引进互动式教育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捷径。
二、建立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1.角色转换,实现互动式教学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要作为一个授课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能够抓住机会,让学生来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既是一个提供知识交流的场所,也是学生和教师同时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环境。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委以信任,相信学生的能力,这是实现互动式教学的关键。很多时候在课堂上,会出现虚假的“权力下放”,学生在表达个人观念时,教师还在引导学生,这就相应地把教学的主导权还是掌握在了老师的手上,没有真正实现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互动式教学,教师首要的工作就是相信学生自身的能力,信任是能否成功的关键。其次,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有信心走上讲台来展现自己,学生能够主动走上讲台就成功了一半。这种尝试不管成功与否,对于学生提升信心都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提前给学生预留出时间,学生通过课下的搜集资料,收集信息归纳整理,通过自己的充分准备,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信心。对于没有机会参与授课的学生,可以在下面学习经验,并及时发现上台学生的不足,总结失误的原因,为以后避免犯错做好准备。
2.运用问题来增加课堂互动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教师来提问学生,通过提问来反馈教学成果,或者深入话题,实现问题的深究。通过互动问题,实现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是互动式课堂学习的主要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来参与到教学质疑环节中来,进而发现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会质疑,也能培养学生识别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论语》时,讲解孔子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指导学生适当地吸收孔子的思想,但对于太过偏激的言辞,要让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不能盲目地吸收。
为了很好的实现恰到好处地提问,教师在授课前要认真地做好课程设计,设置巧妙的、多层次的、递进式的问题,可以帮助实现课堂教学的深究。当然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提问题的依据依然是依据课本,还要结合教学目的,增加问题的启发性和思考性。
3.利用多媒体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授课也会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到了课堂中来,对于初中语文来说,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调节气氛,增加学生在视、听的整体感受。一个具备趣味性的多媒体授课方式,会使语文教学增加吸引力。
除了可以在课堂运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制作成音频、视频进行分享,这就增加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同时,还可以在必要时帮助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将基础知识夯实。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网络资源发布到学习网络上,作为课后习题布置作业,还可以设置答疑专栏,统计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及时地反馈学习中的效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综上所述,教学课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在新课改之下,初中语文教育已经从一个教学教育模式转变为一门教学艺术。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能够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增加对学生的信任,让学生由被动式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式教学。这种模式增加了师生的互动,也为师生沟通打开了蹊径,对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江蘇泗阳致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