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8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高教大众化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作一番简单的了解,从而探索出一条能够优化、完善年轻一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80后”大学生;挑战;思想政治教育
一个时代的大学生有一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不同时代的大学生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8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上彰显出来的新变化,已不可避免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
(一)“8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1.经济全球化提出的挑战
首先,经济全球化带来了“80后”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滑坡。尽管全球化使得“80后”大学生思想进一步开放,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批判鉴别力不强,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成功、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等扩张的强力诱惑,他们往往迷失其中,削弱了爱国意识、集体意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忘了脚踏实地、勤劳简朴、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其次,经济全球化使得我们对传媒和舆论的控制难度增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交流必然增多。随着招商引资的热潮,一些跨国公司纷纷跨进中国,电影电视等传媒也蜂拥而至,使得资本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在我国迅速传播。而网络的出现,进一步加速了这种文化及价值观的传播。从某种层面上说,文化多元化带来的影响比前两者还要深刻,它从根本上影响了“8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相对滞后
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滞后主要表现在没有认识到教育应“以人为本”,忽视了教育客体的能动性。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客体已经起了变化,“80后”大学生的民主意识、主体性逐渐加强,表现出趋利性、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等特点。但一些高校仍然固守传统,对“一切代表学生的根本利益”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刻,对学生的需要了解不够,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有的放矢,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往往局限于“学习、讨论、交流”的“老三篇”,形式呆板,缺乏创新性、吸引力、渗透力,因此效果不佳。
(二)“8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途径分析
1.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在各方面的要求都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对家长的素质要求。首先,家长应当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从而具有一定的教育能力。其次,家长心理状态的优劣对家庭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培养具有高情商、心理品质优秀的子女,家长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用自己明朗、善良、坦诚的心理对子女进行教育和实施影响。家长要学会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要掌握好“爱”和“严”的分寸。热爱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爱应当表现出节制性、理智性,应与无原则的溺爱区分开。家长在尊重孩子的人格、满足他们正当要求的同时又不能忘记矫正孩子的错误,抵制他们不合理的要求,培养他们遵守行为规则、道德规范的意识和习惯。
2.创新学校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
体制和机制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要问题,要改进和完善学校尤其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创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⑴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之中。⑵强化育人合作机制。家庭是人才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环境;学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社会是大课堂。三者在学生品质和素养培育方面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要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和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⑶健全社会实践机制,培养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学校应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更要将参加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就业择业、服务社会相结合。⑷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的激励机制。我们要提倡先进性教育,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要考虑广泛的群众性,采用适当的精神和物质的奖惩手段激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更加开拓进取,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做贡献。⑸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有效的保障机制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力量源泉,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出发点。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就“80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注重人文关怀就是始终关注其所处的新境遇,始终关注其随时代的变迁、条件的改变而呈现出的新特点,始终关注其在新时期新条件下产生的新需求。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促进其主体地位的确立,培育其健全的主体性,尊重其的个性差异和群体差异,关心其多样化的需求,不但要设法创造条件满足其解决思想上和心理上困惑的现实性需求,而且要设法创造条件满足其追求理想、渴望成功的发展性需求。
我们坚信,只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要地位,全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设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逐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评价,“8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重大突破,开创出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琳,叶怀祥.《21世纪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3]龚海泉.《当代大学德育史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4]张进辅.《现代青年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
[5]杨智军.《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法治与社会,2009 .
[6]张耀灿.《经济全球化与思想理论教育的创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1-5 .
【关键词】“80后”大学生;挑战;思想政治教育
一个时代的大学生有一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不同时代的大学生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8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上彰显出来的新变化,已不可避免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
(一)“8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1.经济全球化提出的挑战
首先,经济全球化带来了“80后”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滑坡。尽管全球化使得“80后”大学生思想进一步开放,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批判鉴别力不强,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成功、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等扩张的强力诱惑,他们往往迷失其中,削弱了爱国意识、集体意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忘了脚踏实地、勤劳简朴、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其次,经济全球化使得我们对传媒和舆论的控制难度增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交流必然增多。随着招商引资的热潮,一些跨国公司纷纷跨进中国,电影电视等传媒也蜂拥而至,使得资本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在我国迅速传播。而网络的出现,进一步加速了这种文化及价值观的传播。从某种层面上说,文化多元化带来的影响比前两者还要深刻,它从根本上影响了“8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相对滞后
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滞后主要表现在没有认识到教育应“以人为本”,忽视了教育客体的能动性。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客体已经起了变化,“80后”大学生的民主意识、主体性逐渐加强,表现出趋利性、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等特点。但一些高校仍然固守传统,对“一切代表学生的根本利益”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刻,对学生的需要了解不够,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有的放矢,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往往局限于“学习、讨论、交流”的“老三篇”,形式呆板,缺乏创新性、吸引力、渗透力,因此效果不佳。
(二)“8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途径分析
1.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在各方面的要求都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对家长的素质要求。首先,家长应当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从而具有一定的教育能力。其次,家长心理状态的优劣对家庭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培养具有高情商、心理品质优秀的子女,家长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用自己明朗、善良、坦诚的心理对子女进行教育和实施影响。家长要学会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要掌握好“爱”和“严”的分寸。热爱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爱应当表现出节制性、理智性,应与无原则的溺爱区分开。家长在尊重孩子的人格、满足他们正当要求的同时又不能忘记矫正孩子的错误,抵制他们不合理的要求,培养他们遵守行为规则、道德规范的意识和习惯。
2.创新学校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
体制和机制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要问题,要改进和完善学校尤其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创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⑴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之中。⑵强化育人合作机制。家庭是人才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环境;学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社会是大课堂。三者在学生品质和素养培育方面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要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和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⑶健全社会实践机制,培养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学校应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更要将参加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就业择业、服务社会相结合。⑷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的激励机制。我们要提倡先进性教育,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要考虑广泛的群众性,采用适当的精神和物质的奖惩手段激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更加开拓进取,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做贡献。⑸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有效的保障机制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力量源泉,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出发点。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就“80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注重人文关怀就是始终关注其所处的新境遇,始终关注其随时代的变迁、条件的改变而呈现出的新特点,始终关注其在新时期新条件下产生的新需求。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促进其主体地位的确立,培育其健全的主体性,尊重其的个性差异和群体差异,关心其多样化的需求,不但要设法创造条件满足其解决思想上和心理上困惑的现实性需求,而且要设法创造条件满足其追求理想、渴望成功的发展性需求。
我们坚信,只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要地位,全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设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逐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评价,“8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重大突破,开创出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琳,叶怀祥.《21世纪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3]龚海泉.《当代大学德育史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4]张进辅.《现代青年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
[5]杨智军.《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法治与社会,2009 .
[6]张耀灿.《经济全球化与思想理论教育的创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