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教育转型的一个标志,是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一次根本性的改变。在实施过程中,有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解决。如何切合实际地解决新问题,以校为本的校本研究就是解决新问题的最好方式之一。
一、行动研究是校本研究的主要形式
校本研究主张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校本研究与学校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
在新课程下,教师一般运用内省式反思、学习式反思、交流式反思、研究式反思等方法,进行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反思。辩证法告诉我们,量变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在校本研究中,对每位教师的反思要求要达到一定的“量”,我们要求教师做到:
1.每周要写两次以上的课后反思。
2.教研组每学期要组织1~2次的集体反思活动。
3.教师每学期要写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叙事研究文章1~2篇。
在行动研究中,教师在具体操作时,必须思考:
1.在教育教学中,我改变了哪些行为?
2.我的新行为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3.对教育教学中新旧行为我有无进行比较?
4.有无再次完善我的教育教学新行为,注意把握其过程?
5.从新行为中我悟出点什么?
二、同伴互助是校本研究的重要方式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遴选,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师只有自己亲身实践,勤于思考,才能有更深的领悟。校本研究不能靠教师单枪匹马地进行,必须打破自我封闭状态,以开放的心态,让教师在与同伴的互助互动中共赢。
自我反思一旦与同伴互助相结合,所产生的效果将大大超越个人的反思。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培植学术对话和学术批评的文化,营造一个教师内部自由争论的气氛,加强教师之间在新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在教师团队中建立起亲和、友善、积极的伙伴关系。这样,教师就能在参考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中、在解决问题中共同成长。
三、学习型学校是校本研究的坚实基础
在进行校本研究中,专业引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专业引领的实质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可以采取措施,加强课程改革的专业引领:
1.引领教师学习专业理论,这是进行“隐性专业引领”,教师读一本专业著作,实质上是在与专家进行一次对话。
2.尽可能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借鉴其他学校好的做法,吸取他们的教训。
3.聘请专家到学校作学术讲座,或组织教师观看专家学术讲座录像。
4.挖掘本地资源,要求参加各级培训的骨干教师或校长,利用每周教师例会时间,作1~2次的学术小讲座。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可以根据工作实际热点、难点、疑点,结合教学实践案例,与同事相互交流讨论。在方式上,可以采用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上班时间学习和业余时间学习相结合;传统学习形式和网上学习形式相结合;阅读和做笔记、摘拟积累相结合;理论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四、制度建设是校本研究的重要保障
在校本研究实的过程中,制度建立和落实是一项关键性工作,是校本研究的重要保障。校本研究工作制度化才能促进课改工作不断地深入发展。
1.课改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实验教师与指导教师的会议,了解一个月来的课改情况及研究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布置下一阶段的课改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
2.课改研讨制度。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每两周开展一次课改研讨活动,时间为两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课改理论,发布课改信息,钻研、分析新教材,研究新教法,探讨新方式,开展集体备课等等。
3.反思制度。教师的备课笔记上每周写2次以上教学反思;每两周开展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集体反思活动。反思课改过程中的成与败、得与失。
4.案例分析制度。每位实验教师每月写一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文章或教育教学叙事研究文章,讲述“自己的故事”。
5.听课制度。课改领导小组、课改实验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实验班级“课改课”,听完后必须进行研讨和交流。
6.教师课改记录袋制度。
总之,校本研究是以校为本、以人为本,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以本校的教学实际为研究对象,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色,对新课程的推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学校活力之源,促使师生在校本研究中共同成长。
一、行动研究是校本研究的主要形式
校本研究主张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校本研究与学校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
在新课程下,教师一般运用内省式反思、学习式反思、交流式反思、研究式反思等方法,进行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反思。辩证法告诉我们,量变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在校本研究中,对每位教师的反思要求要达到一定的“量”,我们要求教师做到:
1.每周要写两次以上的课后反思。
2.教研组每学期要组织1~2次的集体反思活动。
3.教师每学期要写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叙事研究文章1~2篇。
在行动研究中,教师在具体操作时,必须思考:
1.在教育教学中,我改变了哪些行为?
2.我的新行为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3.对教育教学中新旧行为我有无进行比较?
4.有无再次完善我的教育教学新行为,注意把握其过程?
5.从新行为中我悟出点什么?
二、同伴互助是校本研究的重要方式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遴选,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师只有自己亲身实践,勤于思考,才能有更深的领悟。校本研究不能靠教师单枪匹马地进行,必须打破自我封闭状态,以开放的心态,让教师在与同伴的互助互动中共赢。
自我反思一旦与同伴互助相结合,所产生的效果将大大超越个人的反思。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培植学术对话和学术批评的文化,营造一个教师内部自由争论的气氛,加强教师之间在新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在教师团队中建立起亲和、友善、积极的伙伴关系。这样,教师就能在参考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中、在解决问题中共同成长。
三、学习型学校是校本研究的坚实基础
在进行校本研究中,专业引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专业引领的实质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可以采取措施,加强课程改革的专业引领:
1.引领教师学习专业理论,这是进行“隐性专业引领”,教师读一本专业著作,实质上是在与专家进行一次对话。
2.尽可能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借鉴其他学校好的做法,吸取他们的教训。
3.聘请专家到学校作学术讲座,或组织教师观看专家学术讲座录像。
4.挖掘本地资源,要求参加各级培训的骨干教师或校长,利用每周教师例会时间,作1~2次的学术小讲座。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可以根据工作实际热点、难点、疑点,结合教学实践案例,与同事相互交流讨论。在方式上,可以采用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上班时间学习和业余时间学习相结合;传统学习形式和网上学习形式相结合;阅读和做笔记、摘拟积累相结合;理论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四、制度建设是校本研究的重要保障
在校本研究实的过程中,制度建立和落实是一项关键性工作,是校本研究的重要保障。校本研究工作制度化才能促进课改工作不断地深入发展。
1.课改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实验教师与指导教师的会议,了解一个月来的课改情况及研究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布置下一阶段的课改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
2.课改研讨制度。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每两周开展一次课改研讨活动,时间为两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课改理论,发布课改信息,钻研、分析新教材,研究新教法,探讨新方式,开展集体备课等等。
3.反思制度。教师的备课笔记上每周写2次以上教学反思;每两周开展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集体反思活动。反思课改过程中的成与败、得与失。
4.案例分析制度。每位实验教师每月写一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文章或教育教学叙事研究文章,讲述“自己的故事”。
5.听课制度。课改领导小组、课改实验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实验班级“课改课”,听完后必须进行研讨和交流。
6.教师课改记录袋制度。
总之,校本研究是以校为本、以人为本,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以本校的教学实际为研究对象,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色,对新课程的推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学校活力之源,促使师生在校本研究中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