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优化教学的重要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弥补了课本插图和文字说明的局限性,克服了传统教具的缺陷,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笔者也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有效创设情境、渗透德育、提供展示平台等,以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多媒体 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新课标》提倡的英语课堂,应该是灵活开放,色彩缤纷的舞台,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丰富多彩,书本成为提供学生自由交往和实践活动的平台,课堂应给予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与充分创造的空间,要扩大时间和空间的有效性,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等,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加速了教育改革的进程,使课堂教学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合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媒体的超文本格式来体现,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图文并茂、声像同举、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水平,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知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时空条件。从而提升学习的能力,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在此背景下,笔者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进行一些浅薄之研究,试图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包括课前准备、导课、新授、操练、总结、课外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对各环节都进行了良好的尝试,并在尝试中逐步对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各环节整合作用进行分析,试图提出一种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新的教学模式。
一、依托多媒体技术为平台,使课堂情境引人入胜
通过网络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特定的真实语境中,让学生沉浸在完成任务链中所取得的成就感中,通过他们的参与和亲身实践,有目的地应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同时,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从图、文 声等多角度、多途径、多方位地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大量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器官,使学生的眼、耳、手等器官综合参与, 时时抓住学生的每一个兴奋点,师生互动,高潮迭起。
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好奇心强,好知心切,感知能力强,乐于接受新事物,接受挑战。所以,教学中设置的情境力求耳目一新、引人入胜。在教授有关职业词汇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这一有效平台,在导入中,打破以往看人物图片说职业的思维定势,反其道而行。将人物所用的代表性工具与职业联系,如由汽车方向盘想到司机,拖拉机想到农民。极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思维跳跃,启发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一开始就迅速融入紧张有序的教学活动中。“侦探迷俱乐部”这一环节中,通过抓拿凶手(猜职业)来设置悬念,激起他们追根朔源的兴趣,满足好奇心。每小组分别给出一个人物,将人物分部分展示做拼图,每出现一部分刺激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调动大脑中相关“词汇”的储备,激起探究、合作、竞争的欲望,让学生在相互探讨、激烈思辨中有所触动,有所感受,不知不觉中进入设下的“圈套”。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地猜测真凶,俨然是个小侦探,着实过了把“瘾”。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契机,使德育渗透深入人心
任务拓展部分,任务设置要考虑因地制宜,一气呵成,不能生硬、牵强。每个任务的提出看似信手拈来,不露痕迹,实为精心设计。教师十分注意“课程标准”所提的“文化”和“情感教育”。上课中,任务设置因地制宜,积极抓住本课中的德育渗透点,结合当今关注点,提供给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引起学生共鸣。 “润物细无声”,寓德育于英语教学活动之中 ,做到教书育人。通过选取视频“千手观音” 舞蹈片段,在学生对演员精湛表演的赞叹声中指出他们是聋哑人,问:“How can they be great actors?”通过小组自由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将职业与自身努力自然联系起来。在讨论“What do you want to be? How can it be true ? ”时启发学生,“Studying hard is the best way .Each job is very important. We should do our best to do something for our country.”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勤奋学习,天天向上,干一行,爱一行,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做个名副其实的有用之才。当学生激情澎湃之时,老师趁热打铁,抓住时机,在屏幕中打出格言: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I hope you have a good future. 以此作为鼓励,使师生情感得到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老师能利用多媒体音像效果, “因地制宜,点拨到位”,真正起到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为依托,为学生提供展示台
课外延伸部分,通过上网搜索信息,演示文稿制作等任务,将英语学习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搜集、整理和归纳信息,有利于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养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体现出了在用中学,学中用。这样,把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学会利用课余时间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方式,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条件。
此外,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代替部分传统的板书,节省了老师讲授时间,所以知识容量大,增强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扩大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可以随时走入学生中间,用遥控器控制画面,进行有效的“换位”教学,增加了师生的互动与交流。
四、整合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协调性,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及认识水平,不能盲目冒进和超前。笔者认为:
注意整合的有效性。多媒体技术下的情境化教学,其一大优势是可以依托媒体组合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和自我重整。但要以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为前提。教学过程要体现整合的有效性,把握好度,不可过分注重多媒体技术而忽略知识点的落实,使多媒体技术大有哗众取宠之嫌。
整合的可操作性。课件制作软件的选取应以高效、易用、普及、开放等为原则,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结合教授的内容。如本案中课外延伸部分,许多市区学生在小学就已基本掌握演示文稿制作,个别学生还参加信息小组兴趣小组。所以操作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以点带面,共同促进。
注意整合时要收放自如。利用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教师作到心中有数。如:让学生在课堂上找资料,学生一上了网能不能控制得住,教师可不可以把这个"网"收回来?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处理和利用所查到的资料? 既不能天高任鸟飞,对学生间合作学习放任自由,又要在课前做适当指导,就像放飞风筝者,在活动中始终牵有一线,对学生间合作进行协调,统筹安排。
多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利用好这把剑,为我所用。是每个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广大教师要不断思索,努力使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全面交融之势。
〖参考资料〗
魏立名、徐笑梅《新课程典型课案例与点评》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何克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 2002年第12期
何克抗《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陈绪常等《多媒体设计与运用艺术》
【关键词】 多媒体 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新课标》提倡的英语课堂,应该是灵活开放,色彩缤纷的舞台,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丰富多彩,书本成为提供学生自由交往和实践活动的平台,课堂应给予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与充分创造的空间,要扩大时间和空间的有效性,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等,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加速了教育改革的进程,使课堂教学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合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媒体的超文本格式来体现,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图文并茂、声像同举、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水平,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知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时空条件。从而提升学习的能力,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在此背景下,笔者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进行一些浅薄之研究,试图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包括课前准备、导课、新授、操练、总结、课外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对各环节都进行了良好的尝试,并在尝试中逐步对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各环节整合作用进行分析,试图提出一种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新的教学模式。
一、依托多媒体技术为平台,使课堂情境引人入胜
通过网络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特定的真实语境中,让学生沉浸在完成任务链中所取得的成就感中,通过他们的参与和亲身实践,有目的地应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同时,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从图、文 声等多角度、多途径、多方位地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大量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器官,使学生的眼、耳、手等器官综合参与, 时时抓住学生的每一个兴奋点,师生互动,高潮迭起。
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好奇心强,好知心切,感知能力强,乐于接受新事物,接受挑战。所以,教学中设置的情境力求耳目一新、引人入胜。在教授有关职业词汇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这一有效平台,在导入中,打破以往看人物图片说职业的思维定势,反其道而行。将人物所用的代表性工具与职业联系,如由汽车方向盘想到司机,拖拉机想到农民。极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思维跳跃,启发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一开始就迅速融入紧张有序的教学活动中。“侦探迷俱乐部”这一环节中,通过抓拿凶手(猜职业)来设置悬念,激起他们追根朔源的兴趣,满足好奇心。每小组分别给出一个人物,将人物分部分展示做拼图,每出现一部分刺激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调动大脑中相关“词汇”的储备,激起探究、合作、竞争的欲望,让学生在相互探讨、激烈思辨中有所触动,有所感受,不知不觉中进入设下的“圈套”。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地猜测真凶,俨然是个小侦探,着实过了把“瘾”。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契机,使德育渗透深入人心
任务拓展部分,任务设置要考虑因地制宜,一气呵成,不能生硬、牵强。每个任务的提出看似信手拈来,不露痕迹,实为精心设计。教师十分注意“课程标准”所提的“文化”和“情感教育”。上课中,任务设置因地制宜,积极抓住本课中的德育渗透点,结合当今关注点,提供给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引起学生共鸣。 “润物细无声”,寓德育于英语教学活动之中 ,做到教书育人。通过选取视频“千手观音” 舞蹈片段,在学生对演员精湛表演的赞叹声中指出他们是聋哑人,问:“How can they be great actors?”通过小组自由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将职业与自身努力自然联系起来。在讨论“What do you want to be? How can it be true ? ”时启发学生,“Studying hard is the best way .Each job is very important. We should do our best to do something for our country.”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勤奋学习,天天向上,干一行,爱一行,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做个名副其实的有用之才。当学生激情澎湃之时,老师趁热打铁,抓住时机,在屏幕中打出格言: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I hope you have a good future. 以此作为鼓励,使师生情感得到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老师能利用多媒体音像效果, “因地制宜,点拨到位”,真正起到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为依托,为学生提供展示台
课外延伸部分,通过上网搜索信息,演示文稿制作等任务,将英语学习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搜集、整理和归纳信息,有利于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养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体现出了在用中学,学中用。这样,把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学会利用课余时间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方式,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条件。
此外,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代替部分传统的板书,节省了老师讲授时间,所以知识容量大,增强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扩大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可以随时走入学生中间,用遥控器控制画面,进行有效的“换位”教学,增加了师生的互动与交流。
四、整合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协调性,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及认识水平,不能盲目冒进和超前。笔者认为:
注意整合的有效性。多媒体技术下的情境化教学,其一大优势是可以依托媒体组合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和自我重整。但要以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为前提。教学过程要体现整合的有效性,把握好度,不可过分注重多媒体技术而忽略知识点的落实,使多媒体技术大有哗众取宠之嫌。
整合的可操作性。课件制作软件的选取应以高效、易用、普及、开放等为原则,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结合教授的内容。如本案中课外延伸部分,许多市区学生在小学就已基本掌握演示文稿制作,个别学生还参加信息小组兴趣小组。所以操作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以点带面,共同促进。
注意整合时要收放自如。利用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教师作到心中有数。如:让学生在课堂上找资料,学生一上了网能不能控制得住,教师可不可以把这个"网"收回来?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处理和利用所查到的资料? 既不能天高任鸟飞,对学生间合作学习放任自由,又要在课前做适当指导,就像放飞风筝者,在活动中始终牵有一线,对学生间合作进行协调,统筹安排。
多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利用好这把剑,为我所用。是每个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广大教师要不断思索,努力使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全面交融之势。
〖参考资料〗
魏立名、徐笑梅《新课程典型课案例与点评》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何克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 2002年第12期
何克抗《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陈绪常等《多媒体设计与运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