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随之而去》浅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2952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拟从文本的故事发展脉络以及丰富的细节描写出发,体会作者木心童年时微妙的心理状态,欣赏作者童年生活的意趣,同时探析暮年之人回忆过往之时透露出的浓浓的禅意。
  【关键词】木心 夗 禅意 童年
  《童年随之而去》表面上看全都是惬意的轻描淡写,其中却埋藏着浓浓的禅意,这确是一个阅尽沧桑后的老者所言。只不过大道至简,大言若轻,越是富含深意的言语,看上去越是漫不经心。整篇文章在浅浅地述事,同时深深地叙理,除此之外,文字底下竟然还有些许对童年的自己的调侃——当然,这种调侃是不乏认真的。
  题目中的“之”指的是那只夗,这只夗虽说在母亲话中是只为高僧所持有,但是有心人也知是母亲恭维(含尊重意味的)大师之语。说是名物,其实根本不算贵重。
  作者珍视夗,是因为这只夗中蕴涵着老法师的重视和母亲对我吟诗诵词的赞许,相对于作者之前一肚子的冤屈,这种赞许给予作者莫大的幸福感。他的冤屈来自于私塾先生的否定,否定了他的吟风弄月,否定了他的天真叛逆,否定了他的自由烂漫,终归也否定了他的玩心。
  现在,在外面,没有了古板的认读和训斥,他可以玩了。所以,玩心大起,曾经的心理缺憾导致自己无比重视这只夗。忘带这只夗,因为玩心,就必须重新拥有,可也因为玩心,拿夗舀水,然后夗沉入了湖底。
  事情叙述到此,一种禅意就已经出现了:夗由玩而得,由玩而若失,又由玩而确失,原来“得”“失”的源头,本为一体。作者不过是想借着童年的这件事,讨论“得”与“失”的认知。
  木心在文中调侃自己是“顽石”,也是把自己当半个贾宝玉了。虽然玩心大,但是他却有他惯有的质疑,即使在得夗时,他便忘了“为何庵中住的是男子”的疑问,而夗究竟是越窑还是柴窑也已不重要了。
  他的质疑就是那一句“什么意思?”这是他生命中没有碰触过的事情。在此之前,他无非也就是在小事上用点心思,一句诗要不要被肯定,一只夗要不要揣在怀里,一片沙滩要不要去玩,一阵暖凉的风要不要让母亲和自己在一起,这些事情每个都比天大,但每个都以极快的速度被遗忘。
  孩子,終究是没有常性的。
  如果真喜欢,怎么会把夗落在庵里?如果真想要,怎么会被沙滩上的新玩意吸引了注意?如果真在意,又怎么会在湖中舀水随意泼去?还可以问一句:既然这个夗这么重要,又为何连等待的耐心也没有,从而生出懊悔之意?
  母亲的话,如若细究,要按照“失”—“得”—“失”来洞明:第一次“失”,只是不在自己手中,但东西实实在在地躺在庵里;东西“得”来时,又是上山下山,百般不易;再一次“失”,却是随手扔去。由此可知:没在自己手中的(没被自己占有的)未必是真的失去的;好不容易得来的却是容易失去的;自己失去的(如果没碎)或许是别人得到的;(如果碎了)就是永远的失去了,但这种事情却是常见的。
  所以说,“得”的反面便是“失”么?不尽然。所“得”所“失”并非黑白对立,你以为的“得”其实未必是真的“得”,或许你的“得”便是别人的“失”,或许你“得”的一面便是你“失”的另一面,或许对自己“得”而沾沾自喜时,“失”其实要伺机而出了:这些便是文中所透露的另一种禅意了。
  更何况,你是要“得”到一个东西,还是只需要“得”这种感觉。
  一个十岁的孩子,说一句“雨过天清,者般颜色”,母亲回应了一句“对的”,他便将一种幸福感移就到了物上。那个夗的存在骗了作者,诓了读者,唯独母亲是清醒着的。只有她知道作者只是需要“得”的感觉,而那个夗,恰好在那里,“得”的感觉便附着在了那里。所以,要想忘掉“得”的感觉,就得让那个东西“得”回作者的手里。母亲是懂禅的,她掐住了作者的命门,明白自己的孩子正在“我执”里挣扎。
  不消说,木心的母亲应是个大家闺秀,她的素养足以让她能在短时间内一眼洞穿作者的心思,或者说,一直也知道他的心思。
  作者遗传到了母亲的聪慧,虽然玩心大,也有顽心,并且,孩童无常性,但毕竟他是简单的。
  这种简单在后来汇集在了他的很多文字中,讲完这篇文章,四班学生拿他的《从前慢》一诗来读,说其中满是苍凉和压抑。我对他说,这是对的。因为他是冷的。而他的冷就在于把复杂的温热变成了简单的苍凉。简单的话,简单的豆浆,简单的日光,简单的爱情,就像那锁与钥匙一样,一开一合,事情就这么完成了——是的,这就足够了,难道还需要更多的别的什么吗?
  但是,这首诗的简单是模仿的,是成年的木心对孩童的木心的模仿。孩童时那透彻的冷冷的简单,才让他注意新意,讨厌陈旧,才让他直面心曲,蘸水写“逃”,才让他的心绪自由,恋与忘在一刹那间置换;才让他得以对自己发问,在十岁时思考母亲轻喟之下的用意。
  母亲的话理解了,他的简单就变成复杂了,他一生的悲欢离合便融到文章去了。只不过这么一融,文末便坠坠起来,压得人喘不过气,短短几句话,将一切碎掉的失去的永不回头的事物、岁月、时光在读者面前轻掠而过,貌似云淡风轻,却让人清楚地看到了作者心上的烙痕——在夗浮氽后听懂母亲的话时,他便失去了儿童的心绪和印记,他迅速地长大、成熟,缺了蒙昧,失了混沌,知了是非,明了界限,童年就此远远离去。
  往事历历,如是我闻。
  【参考书目】
  [1] 木心. 哥伦比亚的倒影[M].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 许荣哲. 小说课(壹)[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3] 陈丹青. 我们这个时代的怕与爱[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天津市新华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管理和育人实践发生巨大变化。提升育人实效性,需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要落实英语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必须探求寓育人于教材素材、课堂智慧、教学训练、学生展示中,从而充分发挥英语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 德育素材 育人  2016年9月教育部提出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随着
【内容摘要】在传统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存在过度重视对学生险信用能力的培养,却没有综合的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隐性用语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在此情况下,初中教师就必须要对现有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然后有目的性的对英语阅读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进而为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全面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关键词】语用能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想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中地理教学的目的除了要对学生的地理知识进行传授之外,还要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提高高中地理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基于此,本文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例,探究了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中的融入应用,以期为新时期的高中地理课教学活动优化
【内容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生政治素养的形成以及高中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参与政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如何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呢?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新课改的时代背景,聚焦于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就如何开展高中政治教学活动提出
【内容摘要】转化思想是高中数学基本思想方法。转化思想的运用对提升学生解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以例题的形式介绍转化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转化思想高中数学解题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解题是提升学生能力最重要的手段。但笔者发现学生解题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状况:(1)学生对于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题目,稍微改动就不会做了。(2)学生只懂得循规蹈矩答题,只懂得
【内容摘要】微课资源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开启了教育的“微时代”,也为小学低学段数学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随着小学数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相信微课资源在小学低学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将更加丰富。  【关键词】微课低学段数学应用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低学段数学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个性的积极主动发展。在小学低学段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应用信
【内容摘要】每个地理要素都有它自身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但所有的变化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牵引的,每个单个的地理要素的变化都能引起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也就是所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说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关键词】地理环境整体性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案例分析   绿水青山是多么美好的字眼。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要我们用辛勤的汗水去换取。因为决定是否成为绿水青山也就是自然环境的因素很多:大气、水、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中课程标准的出台,给我国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在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迫切需要在教育改革中进行改进。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改革,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我们在教学教育中不断进行,实现高中化学教育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对新形势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针对新形势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策略性探究,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借鉴
【内容摘要】本文旨在通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究如何运用批注法开展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把握名著的思想和核心,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和兴趣,提高学生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为初中语文教学保驾护航。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教学 批注法 实践应用  批注法是一种传统的、自古流传的阅读方法,比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金圣叹评《水浒》、沈括的《梦溪笔谈》都
【内容摘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国家对音乐教育越发重视,当前,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初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初中音乐教育,以音乐学习与审美能力培养为核心,承担了弘扬我国音乐文化的重任,教育内容与目标都发生变化,为初中音乐教学带来一定困境。文章对此展开探讨,并针对性提出优化策略,以此推动初中音乐教育发挥更大成效。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教育困境优化策略   前言  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只注重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