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他告诉我们数学教师,要真诚地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数学教师对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态度,才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赏识信任的课堂,因为只有信任才能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学生们是有感情的,他们只有和你心贴在一起,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那么信任在数学教学和学习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多年的工作经历谈一些肤浅的看法,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 信任激发学生打破数学课题常规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斯杰提出:"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在心理的自由。"传统的数学教学,常常只限于教师讲,学生只能绕着教师设计的框框转。如果有学生插嘴提出疑问,教师们就会认为是破坏课堂纪律,这样就会严重地压制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正确对待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插话,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表现。数学教师加以重点培养,学生一定能积极活跃地思维。这就是数学教师给予学生信任的体现,那么学生就有足够的勇气打破数学课题常规。
二、 信任激发学生合理数学想象
发展数学想象力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表现,也是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需求。如果学生一旦得到充分的信任,他们就会想,敢想。例:少先队员在山坡上种松树和柏树,一共栽240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2倍。松树和柏树各多少棵?根据关键词句"松树是柏树2倍"展开思考,因此有的学生联想到松树和柏树的棵树比是2∶1,用按比例分配解,有的联想到松树棵数与总棵数的比2∶3,用比例知识来解;有的联想到柏树是1倍,松树是2倍,已知"一共栽了240棵",有的用"和倍"方法解,有的把松树棵数看作单位"1"那么柏树是松树的1/4,有的用分数解......信任使学生沿着不同方面去拓展,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很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三、 信任激发学生求异
求异主要需要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原始提供的信息、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的基本方式。那么要想学生打破常规思路,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就要为学生营造出适合的环境。这时信任就能扮演这样的角色。一旦学生得到充分的信任,他们就会去寻求求异的办法,收获成功的喜悦。
四、 信任激发学生解法多样化
数学学习中打破常规解法,寻求一题多解也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学生要有这样的胆量去挑战,那就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例:一种药水按1∶100配制的,现有药粉25千克,要配制这样的药水需要水多少千克?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解题时要突破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模式化,开拓思路,寻求可能的多种解题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开发智力。通过学生的大胆地思考练习,我发现有的学生用一般的解法是25÷1/101,有的用整数解法是25×100,有的用分数解法是1÷1/100,有的用比例解法是25/X=1/100,这样用不同的方法解题,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还能培养求异能力,只要长期加以训练,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定会不断提高。
五、 信任激发学生质疑
有问题,才会有思维。但要很好的思维,必须要得到充分的信任。只有当一个人善于发现问题时,他才能主动去解决问题。只有当学生得到信任时,他才善于发现问题。平时数学教师应该始终以"质疑--探疑--解疑"的思维训练为主线,针对少年儿童天真好奇,对凡事都爱问"为什么"的特点,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大胆质疑,学会举一反三,推陈出新,把旧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归纳,探索质疑,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敢想、敢疑、敢问。为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关爱学生,信任学生。那次数学课上,刚学完"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我让学生做练习册上的有关补充题。同学们刚做了一会儿,他们就嚷了起来:"老师,这道题求圆柱的高太麻烦了,用侧面积除以底面周长,除不尽,商是循环小数。""是吗?"我一看,题目是这样的:圆柱的侧面积是160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4分米。求这个圆柱的体积?于是我和他们一起计算起来。先求圆柱的底面周长:2×3.14×4=25.12(分米)再求圆柱的高:160÷25.12"果然除不尽。" 我随即让学生把160平方分米改成了150.72平方分米,这下可容易做了。150.72÷25.12=6(分米)最后算出圆柱的体积:3.14×42×6=301.44(立方分米)。同学们继续安静地接着做题,只有丁某某嘴里念叨着什么。不一会儿,丁某某在下面兴奋地叫了起来:"老师,这道题还有一种简便方法,可以不必换掉’160’"。"是真的吗?"我有些惊奇,同学们的眼神中也都表示怀疑。丁某某着急地望着我。我明白:数学课堂就是需要这种与众不同的声音。于是我鼓励他:"老师相信你,你能具体说说是怎么想的吗?"他立即到讲桌上拿来了圆柱体积演示教具,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进行讲解:"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再把图拼起来,圆柱体就转化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这并没有什么,上课的时候我们也是这样动手操作的。"我心里暗想。只见丁某某把长方体换了方向一摆,然后问道:"你们说长方体体积还可以怎样计算?"我这时恍然大悟,其实练习册上的这道题目根本就不需要改换"160",它可以这样计算:160÷2×4=320(立方分米),当初出题者的意图就是让学生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计算。
如今的数学课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新的数学课堂是赏识信任的课堂!数学教师要用信任的力量点化数学课堂的美丽,给学生带来幸福快乐。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时时流淌着诗意,处处绽放着精彩,天天充满着激情。我们要充分地信任自己的学生,还给他们学习的主动权,学生也会给我们预想不到的成果,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也会因学生带来的惊喜而更加生机盎然。
我暗自想,我们的数学教学要给孩子更多的信任,数学课堂需要信任!因为信任能够盛开"智慧"之花。
学生们是有感情的,他们只有和你心贴在一起,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那么信任在数学教学和学习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多年的工作经历谈一些肤浅的看法,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 信任激发学生打破数学课题常规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斯杰提出:"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在心理的自由。"传统的数学教学,常常只限于教师讲,学生只能绕着教师设计的框框转。如果有学生插嘴提出疑问,教师们就会认为是破坏课堂纪律,这样就会严重地压制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正确对待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插话,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表现。数学教师加以重点培养,学生一定能积极活跃地思维。这就是数学教师给予学生信任的体现,那么学生就有足够的勇气打破数学课题常规。
二、 信任激发学生合理数学想象
发展数学想象力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表现,也是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需求。如果学生一旦得到充分的信任,他们就会想,敢想。例:少先队员在山坡上种松树和柏树,一共栽240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2倍。松树和柏树各多少棵?根据关键词句"松树是柏树2倍"展开思考,因此有的学生联想到松树和柏树的棵树比是2∶1,用按比例分配解,有的联想到松树棵数与总棵数的比2∶3,用比例知识来解;有的联想到柏树是1倍,松树是2倍,已知"一共栽了240棵",有的用"和倍"方法解,有的把松树棵数看作单位"1"那么柏树是松树的1/4,有的用分数解......信任使学生沿着不同方面去拓展,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很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三、 信任激发学生求异
求异主要需要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原始提供的信息、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的基本方式。那么要想学生打破常规思路,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就要为学生营造出适合的环境。这时信任就能扮演这样的角色。一旦学生得到充分的信任,他们就会去寻求求异的办法,收获成功的喜悦。
四、 信任激发学生解法多样化
数学学习中打破常规解法,寻求一题多解也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学生要有这样的胆量去挑战,那就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例:一种药水按1∶100配制的,现有药粉25千克,要配制这样的药水需要水多少千克?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解题时要突破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模式化,开拓思路,寻求可能的多种解题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开发智力。通过学生的大胆地思考练习,我发现有的学生用一般的解法是25÷1/101,有的用整数解法是25×100,有的用分数解法是1÷1/100,有的用比例解法是25/X=1/100,这样用不同的方法解题,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还能培养求异能力,只要长期加以训练,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定会不断提高。
五、 信任激发学生质疑
有问题,才会有思维。但要很好的思维,必须要得到充分的信任。只有当一个人善于发现问题时,他才能主动去解决问题。只有当学生得到信任时,他才善于发现问题。平时数学教师应该始终以"质疑--探疑--解疑"的思维训练为主线,针对少年儿童天真好奇,对凡事都爱问"为什么"的特点,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大胆质疑,学会举一反三,推陈出新,把旧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归纳,探索质疑,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敢想、敢疑、敢问。为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关爱学生,信任学生。那次数学课上,刚学完"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我让学生做练习册上的有关补充题。同学们刚做了一会儿,他们就嚷了起来:"老师,这道题求圆柱的高太麻烦了,用侧面积除以底面周长,除不尽,商是循环小数。""是吗?"我一看,题目是这样的:圆柱的侧面积是160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4分米。求这个圆柱的体积?于是我和他们一起计算起来。先求圆柱的底面周长:2×3.14×4=25.12(分米)再求圆柱的高:160÷25.12"果然除不尽。" 我随即让学生把160平方分米改成了150.72平方分米,这下可容易做了。150.72÷25.12=6(分米)最后算出圆柱的体积:3.14×42×6=301.44(立方分米)。同学们继续安静地接着做题,只有丁某某嘴里念叨着什么。不一会儿,丁某某在下面兴奋地叫了起来:"老师,这道题还有一种简便方法,可以不必换掉’160’"。"是真的吗?"我有些惊奇,同学们的眼神中也都表示怀疑。丁某某着急地望着我。我明白:数学课堂就是需要这种与众不同的声音。于是我鼓励他:"老师相信你,你能具体说说是怎么想的吗?"他立即到讲桌上拿来了圆柱体积演示教具,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进行讲解:"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再把图拼起来,圆柱体就转化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这并没有什么,上课的时候我们也是这样动手操作的。"我心里暗想。只见丁某某把长方体换了方向一摆,然后问道:"你们说长方体体积还可以怎样计算?"我这时恍然大悟,其实练习册上的这道题目根本就不需要改换"160",它可以这样计算:160÷2×4=320(立方分米),当初出题者的意图就是让学生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计算。
如今的数学课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新的数学课堂是赏识信任的课堂!数学教师要用信任的力量点化数学课堂的美丽,给学生带来幸福快乐。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时时流淌着诗意,处处绽放着精彩,天天充满着激情。我们要充分地信任自己的学生,还给他们学习的主动权,学生也会给我们预想不到的成果,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也会因学生带来的惊喜而更加生机盎然。
我暗自想,我们的数学教学要给孩子更多的信任,数学课堂需要信任!因为信任能够盛开"智慧"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