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提辖是英雄吗?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到了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时候了,我决定改变传统的教法,进行一次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尝试。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鲁提辖这个人物的分析颇有异议。因此,我把这次教学活动的主题定为“鲁提辖是英雄吗”,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认真阅读全文,准备资料。一周后,我让学生把个性化阅读得到的成果展现出来。
  课堂上,争论异常激烈,学生争得面红耳赤。大部分学生认为鲁提辖是英雄:鲁提辖疾恶如仇,慷慨解囊,好打抱不平,武功高强,讲义气,粗中有细,讲究策略,性格豪爽。一组学生代表说道:“鲁提辖与金氏父女素不相识,无亲无故。听说金氏父女的不幸遭遇后,义愤填膺,马上就要去教训恶霸镇关西,还慷慨解囊,给了金氏父女不少银子。”有个学生补充道:“鲁提辖还讲究策略,粗中有细。为了确保金氏父女的安全,鲁提辖先安顿好金氏父女,然后才去找镇关西算账。鲁提辖也不是找着镇关西就打,而是三次买肉后才动手。鲁提辖打镇关西的三拳,三拳三个落点,招招致命,勇猛有力,体现了其英雄特色。鲁提辖没有想到一下子就把镇关西打死了,为了脱身,骂镇关西诈死,体现了勇中有谋的特点。”这一分析几乎把我要讲的内容都说出来了,我点头赞许。
  很快,就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做法,无论如何说都是不妥的,鲁提辖根本不能算是英雄。”我让这位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看法表述出来。他说:“鲁提辖身为执法人员,知法犯法,他听信了金翠莲的一面之词,三次挑衅,不问青红皂白,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其实,金翠莲的不幸遭遇,镇关西有责任,但并没有多大的过错。文中提到,金翠莲只有十八九岁,虽无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动人的颜色。正因为如此,镇关西才强媒硬保,买了做妾。当时,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金翠莲并没有得到这些钱。我认为,这不是问题的所在,金翠莲的悲剧,主要是镇关西的大娘子造成的。就因为金翠莲年轻,又颇有几分姿色,得到了镇关西的宠爱,引起了镇关西大娘子的嫉妒。文中金翠莲说:‘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从‘不容完聚’一词可以看出,金翠莲并不是真的愿意离开镇关西,完全是镇关西大老婆逼她离开的。金翠莲的悲惨遭遇,说白了是大老婆和小老婆之间的争风吃醋造成的。鲁提辖却把这笔账完全算到镇关西头上,让镇关西成了一个冤死鬼。”这位学生的发言,立即引来了不少学生的喝彩。有学生还补充道:“即使在金翠莲遭到遗弃后,还称镇关西为‘镇大官人’,可见她并不憎恨镇关西,否则,她就不会这么客气地称呼镇关西了。”
  这下,课堂更活跃了,许多学生纷纷要求发言,不少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鲁提辖缺少修养,目中无人,狂妄自大,惹是生非,胡作非为,知法犯法,草菅人命,是官府执法机构的一个典型的‘土匪’。”学生还举出不少例子:鲁提辖在酒楼上喝酒,听到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听了金翠莲父女的一番诉说,不做调查核实,仅凭一面之词,就说道:“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动不动就要打死别人,这又是一种什么行为?店小二受人之托,仅仅是拦住金氏父女,鲁提辖就一掌、一拳打得他口中吐血、落掉两个当门牙齿,有这么教训人的吗?鲁提辖买肉的三次挑衅,更是横行霸道的集中体现。鲁提辖去买肉,镇关西慌忙招呼:“提辖恕罪!”“慌忙”“提辖恕罪”说明鲁提辖平时就很霸道。鲁提辖要镇关西亲自动手,切十斤精肉,镇关西二话没说,照办了。鲁提辖又要十斤肥肉,镇关西又照办了,这次整弄了一早晨,直到饭罢时候。鲁提辖这架势,弄得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这还不算绝的,鲁提辖还要十斤寸金软骨,不要见些肉在上面。这种要求,比登天还难,而镇关西也只是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就这一句,在大庭广众之下,鲁提辖就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去,不给镇关西任何申辩的机会。又有学生说:“镇关西该不该死,应交由官府处置,鲁提辖无权处置,鲁提辖身为执法人员,知法犯法,草菅人命,这是一种藐视法律的行为,我们不但不赞成鲁提辖的做法,而且应该谴责鲁提辖的轻率行为。”有学生插话说:“鲁提辖本意只是想教训镇关西一下,并不是真的想打死他。”立即有学生反驳:“鲁提辖在行动之前,应该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他这三拳,拳拳致命,即使打不死镇关西,也会把镇关西打成重度伤残。”
  课堂热闹非凡,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原来支持鲁提辖的学生,不少倒戈相向。横看成岭侧成峰,在不少学生眼里,鲁提辖一下子由一位英雄变成了“坏人”,这是我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但这就是学生对课文的解读。课结束了,还有几个学生追出来跟我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的内心,也因为这堂课掀起了层层波澜。我教过很多遍《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但是这节课,我又收获了许多。学生的观点难免幼稚、偏激,但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学生们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向传统挑战的精神,难能可贵。这节课,学生全程参与,深入思索,大胆探究,积极发言,这不正是我们提倡的吗?
  以往,教师老是担心学生理解不到位而放弃让学生发表个性化见解的机会,总是越俎代庖,大包大揽,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阅读实践中,一个班四五十名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理解自然有差异,何必强求一致呢?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其他文献
个人简介    楼红,女,37岁。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1990年师范毕业后一直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曾主持“初中语文学科能力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并获浙江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杭州市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作为浙江省首批参加新课程实验的教师,积极开展初中语文“体验·对话”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共有8篇教学论文、案例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6篇论文获市级以上奖项。曾先后获浙江省中小学教坛新秀、
一、由两场讨论会和一次问卷调查谈起    笔者任教于一所大学的中文系,在06级和07级学生中曾经展开过对《红楼梦》的讨论,题目都是学生自己选的,两个班大体都是围绕宝黛钗之间的感情纠葛,对这三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讨论会颇为热烈,过程中不时有争论,甚至面红耳赤,而其观点也着实令人瞠目结舌。如“他们(宝黛)之间不存在真正的爱情,他们是亲戚就不应该产生爱情”;“他们之间的感情不属于爱情,只不过林黛玉比
文选型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往往隐藏在选文中,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不同的角度可以挖掘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确定性。组块教学以学生的言语智能发展为核心目标,准确把握文本教学价值,选择并确定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重组并设计成块状的阶梯式活动,改变以往线性的流水式教学,教得准确,学得充分,实现一个活动板块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珍珠鸟》是冯骥才先生的经典作品,文质兼美而通俗易懂。教学的起点是在学生已知的基
我剛刚踏入教坛的时候,对于教学有着极大的热情。我积极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在上课之前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教案、写教案,甚至背教案上面琐碎的上课流程。然而,不到一个学期,我的热情就大大地消退了,我感受到的不是心灵的充实,而是枯燥无味、身心俱疲。我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之中,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王荣生教授针对高中教师备课负担沉重现象提出:“语文教师在备课活动中所自觉关注的,往往不是实际耗费他大量工时的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存在着唯“言”独尊和唯“文”独尊两个极端,即把文言课上成古代汉语课和古典文学课。后来,为了纠正这两个极端,教师们大多采用“文”与“言”并重的教法,但是在实践中往往又无可避免地出现了第三种倾向,即把文言文教学简单地理解为“言教”加“文教”,凡是文言文教学,模式往往都是“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朗读课文-疏通字词-翻译课文-分析课文-教师总结-布置作业”。这又使文言文教学陷入了模式化,
过分注重应试教育而忽略学生社会情感发展,强调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权威地位而忽视学生作为学习经验构建者的主体地位,是传统学校存在的现实问题。2012年9月起,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项目在重庆忠县试点,我校作为试点校之一积极参与其中。项目打破了“唯理智教育”的束缚,提出了“社会情感学习”的学校愿景:通过氛围营造、有效教学、制度建设、家校合作等方面渗透“全纳”“公平”“和谐”的项目核心
一、要保护学生本真的学习乐趣  知识是千百年来无数人实践探索的结晶,蕴含着先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聪明才智。学习知识,就是和最聪明的人交往和对话,是最高级的精神享受,是让自己变得丰富、有趣的历炼过程,是提升个人精神境界的捷径。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说的就是对知识的天然的、纯粹的渴望,这种渴望正是最激动人心的乐趣来源。  不可否认,知识有功用的乐趣,也有功利的乐趣。这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欣赏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节奏、押韵、表现手法等。教学时宜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弄清象征手法,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熏陶感染,获得人生启示。  二、单元设计思路  本单元共五首诗歌,涵盖中外。教学时可把精读篇目作为学习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现代诗歌的表现方法;略读篇目可作为精读的补充和延伸,着力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可将《一片槐树
一、设计说明    版本之间的差异往往能成为新的教学资源,笔者力图根据语文版《(论语)选读》中《沂水春风》和人教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题和标点符号的差异进行创意设计。整个设计由品味文题入手,激活助读系统,开展图文互动,探究叙事艺术,最后从比较标点符号出来。整个流程试图以“春风”为“课眼”,流转出不一样的神采。    二、教学目标    1 背诵重点章句,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学习和读书是为了提升、发展、创造,而不是死守着书本停滞不前。通常所说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就是把知识“学死了”,也把自己“学死了”。读书若不能体验学习之乐,不能与实践结合,便体会不到知识内在的深刻,也得不到表面功利的益处。深度学习,便是要改变如此这般“学死了”的状况,把书本上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活的、与人的思想和实践息息相关的东西,把知识教活、学活,让学生学会学习,愿思考、能创造。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