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盛宴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戏饱腹
  这所“五七干校”,全称叫“反修防修五七干校”,地处湘潭市远郊的茅山冲。1969年冬,本市文艺界各个行当的人物,当然是多多少少有些“问题”的人物,都被遣送到这里来了。
  我当时40岁,正是大量消耗能量的年纪,饥饿的煎熬让我度日如年。
  我和曲艺团的口技演员乐众住上下铺,他上铺我下铺。
  有一天晚饭后,我对乐众说:“我总觉得饿,难受。您呢,口戏大师?”
  “彼此彼此。而且,所有的人都一样。我这辈子,会吃也会做,厨艺是相当好的,会做不少名菜。您呢?”
  “蠢材一个,只会吃。”
  “只会吃的叫美食家,会吃会做的叫吃家,我是真正的吃家。”
  “乐大师,没事时给大家讲讲食谱,应该会有‘望梅止渴’的效果。”
  “这是个好题材,我可以说得绘声绘色。”
  冰天雪地,我们修了一天的水利设施,在食堂吃了顿半饱的粗茶淡饭,然后又去会议室学了两个小时的《人民日报》社论,才回到宿舍,洗脸洗脚,上床睡觉。
  22时整,熄灯了。
  军宣队、工宣队的人,住在院子外面的那几栋屋子里。
  床板的响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在床上翻动,睡不着。
  我听见上铺的乐众轻轻地坐了起来,接着他操着堂倌的语调,高喊一声:“欢迎三位来‘东来顺’,里面请!”接着他又说:“涮羊肉三斤,上火锅、调料啊……”
  屋里的人止住了所有细小的响动,都在屏息静听。
  乐众模仿三个客人移动板凳、落座的声音,再模仿一老叟和一对年轻夫妇的对话。
  “爹,您先涮!”
  “爹,儿媳先给您涮一筷子,这是礼数。”
  “你们知道吗?在北京和北方其他地方,这涮羊肉叫作‘野意火锅’,是随满清入关传过来的。‘东来顺’肇兴于1903年,先是设摊;1921年,建起了馆子。此馆第一是羊肉好,选用的是内蒙古集宁的绵羊,且必须是阉割过的重五六十斤的公羊,每头羊宰杀后只有15斤左右的肉可供涮用;第二是刀工好,羊肉要冰镇后再切成薄片,一斤肉要切出6寸长、1寸半宽的肉片40至50片;第三是调料好,芝麻酱、绍酒、酱豆腐、腌韭菜花、酱油、辣椒油、虾油、米醋、葱花、香菜末,任各人喜好去调配。火旺了,水开了,涮吧。”
  我的嘴角流出了涎水,仿佛闻到了满屋子的肉香、调料味。
  接着,乐众用嘴制造出筷子夹肉时与碟子相触的声音、夹着肉在沸水中来回涮动的声音、舀调料搅拌的声音、夾肉入口咀嚼的声音,间或还传出添木炭的声音、火星子爆响的声音。老人手笨,将一个瓷勺掉到地上,破碎声很清脆。
  大家“啊”了一声,好像看见了瓷勺的碎片。
  乐众忽然说:“今晚我们吃饱吃好了,睡吧,明日还要干活呢。”
  这一夜,我睡得很安逸。
  独创神仙鱼
  我们忽然觉得生活有盼头了,天再冷,活再重,饭菜再简单,都无所谓了,因为临睡前有一顿让人大快朵颐的“盛餐”。
  说菜谱,有声有色,有场景,有人物,乐众投入了最大的创作热情,这是他过去从没有演过的节目。
  松鼠鱼、鲜鲫银丝脍、全蛇宴、佛跳墙、熘白菜、大闸蟹……乐众有的表现制作的全过程,有的表现吃时的真实感受。
  这消息不知怎么被其他宿舍的人知道了,熄灯后,也悄悄地蹲在我们宿舍的门边、窗前,听乐众说菜谱,好好地“吃”一顿后,再高高兴兴地回去安睡。
  乐众在水田开秧门的时候,突然被勒令搬出我们宿舍,搬出这个院子,住进院外军宣队、工宣队的那几栋屋子里去,而且是单间。干活也不跟我们在一起,他一个人到山冲里的一块坡地上放羊,不与任何人接触。
  有一回,我因干活砸伤了手,被批准休病假三天。我装作午饭后散步的样子,离开大院渐行渐远,去了乐众放羊的地方。我没有走上前去,只是站在一丛灌木后,拨开枝叶往外看。乐众背对着我,站在一群山羊前,大声说菜谱,说的是任过湖南督军的谭延闿家厨做的一道名菜“神仙鱼”,从制作到品尝,声、色、香、味俱全。听完,我忍不住大喊一声:“好!”
  乐众转过身来,拱拱手,说:“我早看见你了,谢谢你来捧场!我在排新节目,总有一天要登台演出的。”
  “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五七干校”烟消云散,我们都回到了原来各自的单位。
  曲艺团举办了“乐众口戏首场演出”,一票难求。乐众打发人上门给我送了一张第一排的票,还捎话说,除以往的传统段子之外,说菜谱是重头戏,望莅临捧场。我当然要去一饱耳福、眼福、口福。
  观众疯狂地为说菜谱鼓掌、喝彩。
  乐众说完“神仙鱼”后,忽然现场抓彩,对着我说:“坐在第一排正中的吴致先生,系我在‘五七干校’的同学,对‘神仙鱼’您可中意?”
  我站起来,双手抱拳,大声说:“此天下美味,先生是独一份,我谢谢您了!”
其他文献
从小就爱吃面的我,速度飞快,肚量又大,号称“面王”。每用海碗,直吃两三碗,再鼓腹而行,闲步小庭中,清风徐徐来,真的好快活。  几十年前,在一家名为“松鹤楼”的老饭馆中,尝过一大碗“虾爆鳝面”。此面以虾仁与爆鳝片作浇头,虾仁鲜嫩,鳝鱼香脆,面条柔滑,印象鲜明,至今难忘。  此面由杭州的“奎元馆”首创。杭州之面,有其特殊风味,不似苏州之清淡,安徽之腻油,扬州之大汤,而是面全落锅中,质味浸于面内,以“奎
期刊
闽粤赣边区,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水源充沛,无霜期长,是典型的稻作文化区,层层叠叠的梯田高耸入云。生活在这里的客家人以米饭为主食,一日三餐都备有干饭。客家人制作的米饭有几种,最普遍的是笊篱饭,最快捷的是焖饭,最方便、乡土气息最浓郁的是草袋饭。  草袋饭也叫席袋饭、草包饭、香草饭,即用席草编成细密、柔软的袋状饭包,装米,扎紧口,入锅焖熟即可。它是劳苦大众发明的一种快餐,以前的客家地区没有铝、塑料、不
制作菜肴,有时需要加少许酒。酒的作用,一是能增加菜肴的香气,二是能使咸甜各味充分渗透进菜肴之中,三是能除去肉类的腥膻味,并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但是烹饪用酒要用得恰当,不然的话,一菜当前,唯觉酒气攻鼻,就大煞风景了。那么,烹调用酒,如何才算恰到好处呢?  用厨师的行话来说,烹饪用的酒统称“料酒”。这些料酒包括绍酒、玫瑰露酒(或米酒)和汾酒,色酒及药酒不宜。严格来说,制作不同的菜肴,应使用不同的料酒
纸包飞龙  1982年,金日成来中国访问。举行国宴的前几天,人民大会堂餐厅处的领导照例同老厨师们一起拟定菜单,我也有幸参加了。  当时有一种食材是榛鸡,俗称飞龙鸟,是东北地区珍贵野禽。当大家讨论到飞龙鸟可做什么新鲜菜时,我说:“飞龙鸟基本都是瘦肉,脂肪很少,以往都习惯做烤或香酥的,这样经过高温处理,食之发柴而不鲜嫩。是否可以将飞龙鸟生肉切丝,再掺些肥膘肉丝,调味后用江米纸(又叫糯米纸)包着,以炸的
一般人喝绿豆汤,往往只重口感,很少注意色泽的差别。我则误以为绿豆汤愈浓稠愈好。  我喝绿豆汤的品位有所开窍,应在台湾南部当兵服役时。那时弟弟在成大就读,有一天趁休假时去探视。未遇,走出校门,天气闷热难当,看到一绿豆汤店面,客人特别多,因而顺势走了进去。当时在嘈杂而拥挤的人潮里,只想快点喝完走人。可才啜饮,顿时心凉脾开,暑意全消。意外的,喝到了有生以来最优质的绿豆汤。  我不禁仔细端详碗中美馔,这才
大肠的口味肥腴浓郁,若加些蒜末下沸油锅,掂锅一个鲤鱼翻身,满屋喷香。可惜香气过浓,有些熏人,有洁癖者忙掩鼻急摇手作秀道:“臭!”真是一疵掩大德。  大肠美味在肥,肥则香,香而糯,糯得有嚼头。大肠也如长江,分上游、中游、下游。紧邻胃部的上游最丰沛,内壁肥厚。将大肠里面翻出,用面粉反复揉搓,面粉去秽但不伤物。然后浸入一锅冷水,炖至半熟,捞出,这样油脂不溢,切成“愁肠万段”依然很饱满。所有异味全落在那锅
洋人很纳闷:木耳、粉条之类啥味也没有,中国人为什么嗜好?其实好的是它们的“口感”。这个词儿本来没有,或许是从现代衣料商的“手感”衍生的。口感的本质,林语堂独有见地,定义为“进食时口腔内各部位对食物触觉的总和”,把口感归于“触觉”。大美食家梁实秋所见略同,他谈到海参,说:“这道菜的妙处不在味道,而是对我们触觉的满足。我们品尝美味有时兼顾到触觉。”  林语堂又说,“我们吃东西是吃它的‘组织肌理’”。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