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压力下,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索……这一切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探索精神萎缩,极大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发展规模与速度已经摆在次要地位,最关键的是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把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彻底扭转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来。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数学的教育目标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因此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必须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要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等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在学习中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使他们在成功中得到快乐,真正体会学数学的价值。
一、给学生主动求知,自我发展的自由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全国名校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说:“没有需求廉价的给予毫无价值”。浙江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说:“学生学习的敌人是依赖教师,教学的悲哀在于包办”。他们都是成功校长,其教学理念无处不在——坚守一个真谛,教育是唤醒每个学生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是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渴望和学习力量。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变教为学、变生为师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在新课的导入上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注意力和求知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前提。例如,教学“黄金分割”一课时,我的做法是: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些门框、国旗上的五角星、建筑图片及明星照片,让学生观看,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图形非常美,看了舒服。我又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美呢?学生难以回答,我指出:这些图形中有我们的数学问题——黄金分割,使这些图形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魅力。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达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迫切需要知道其中的奥秘。
三、遵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原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
⑴把握好教学难度分层要求学习目标的设置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不同。但是如果从他们自已的切身体验出发去研究新知识,那么任何问题都会令人感兴趣,都有一种控制不住的欲望,去探究出最后结果。例如:在教学分式方程应用题一节课时,为了分解难点,教师可以提出:你能找出这一问题中所有等量关系吗?你能找出其中的未知量和已知量吗?用填空或者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完成,进而列出方程就迎忍而解了。常常比较简单的问题,机械学习的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更不用说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势必导致产生厌倦情绪,因而把握教学难度,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分层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⑵学习内容分层次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分不同的层次要求,对优等生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对中等生加强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困生加强“双基”训练,使其跟上学习进度。
学习目标的设置应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而定。一般来说,目标越具体,兴趣越浓厚,合适的学习目标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经验能使学生充满信心,提高兴趣。当然学习目标的设置还应该稍高于已有的学习水平,使他们产生适当的内部紧张状态,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目标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提高课堂效果。
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枯燥、缺乏兴趣和信心,其要害是他们没有尝到学数学的甜头。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减少知识总量,降低学习难度,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的作法是:利用身边的数学问题入手,浅显易懂,并把一个大的学习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来实现,使学生在获得小成功的过程中,产生兴趣和信心,在激励中一步一步迈向成功。
四、让学生在操作、合作学习中自主体会学习的兴趣而获得知识
教学中,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探究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既是参与者、学习者,又是研究者。
丰富多样的问题导入是提高课堂高效的前提。但光有这些还不够,有些知识内容即使是老师做了细致讲解,学生还是不能正确理解,就是现在记住了,过段时间还会遗忘。数学中的很多定义、定理在老师看来很简单,学生理解起来往往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耐心细致地设计教学流程,重在要抓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不要重结论,轻过程,急于求成,让学生亲自操作、演示、論证来实现探究,以获得经历知识的过程。
如在教学“勾股定理”一课时,我采用先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直角三角形分别度量边长进行计算比较,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a2 b2=c2的关系,使理解勾股定理水到渠成。在教学《数据的代表》时,要求全班学生的身高,我只是提出学习指导,从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结果——概念的归纳都由学生合作完成。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还有在课堂上常利用折纸、游戏、辩论等任务得到结论,既可以使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又培养了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步缩小学生的个体差异。
五、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只有课堂上让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才能得以飞扬,灵感才能得到激发;只有从感知上引导,在难度上降低,在方法上新颖,在过程中鼓励,在成功中快乐,才能激发出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声明:以此稿为准!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数学的教育目标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因此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必须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要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等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在学习中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使他们在成功中得到快乐,真正体会学数学的价值。
一、给学生主动求知,自我发展的自由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全国名校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说:“没有需求廉价的给予毫无价值”。浙江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说:“学生学习的敌人是依赖教师,教学的悲哀在于包办”。他们都是成功校长,其教学理念无处不在——坚守一个真谛,教育是唤醒每个学生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是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渴望和学习力量。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变教为学、变生为师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在新课的导入上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注意力和求知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前提。例如,教学“黄金分割”一课时,我的做法是: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些门框、国旗上的五角星、建筑图片及明星照片,让学生观看,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图形非常美,看了舒服。我又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美呢?学生难以回答,我指出:这些图形中有我们的数学问题——黄金分割,使这些图形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魅力。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达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迫切需要知道其中的奥秘。
三、遵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原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
⑴把握好教学难度分层要求学习目标的设置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不同。但是如果从他们自已的切身体验出发去研究新知识,那么任何问题都会令人感兴趣,都有一种控制不住的欲望,去探究出最后结果。例如:在教学分式方程应用题一节课时,为了分解难点,教师可以提出:你能找出这一问题中所有等量关系吗?你能找出其中的未知量和已知量吗?用填空或者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完成,进而列出方程就迎忍而解了。常常比较简单的问题,机械学习的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更不用说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势必导致产生厌倦情绪,因而把握教学难度,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分层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⑵学习内容分层次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分不同的层次要求,对优等生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对中等生加强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困生加强“双基”训练,使其跟上学习进度。
学习目标的设置应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而定。一般来说,目标越具体,兴趣越浓厚,合适的学习目标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经验能使学生充满信心,提高兴趣。当然学习目标的设置还应该稍高于已有的学习水平,使他们产生适当的内部紧张状态,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目标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提高课堂效果。
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枯燥、缺乏兴趣和信心,其要害是他们没有尝到学数学的甜头。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减少知识总量,降低学习难度,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的作法是:利用身边的数学问题入手,浅显易懂,并把一个大的学习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来实现,使学生在获得小成功的过程中,产生兴趣和信心,在激励中一步一步迈向成功。
四、让学生在操作、合作学习中自主体会学习的兴趣而获得知识
教学中,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探究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既是参与者、学习者,又是研究者。
丰富多样的问题导入是提高课堂高效的前提。但光有这些还不够,有些知识内容即使是老师做了细致讲解,学生还是不能正确理解,就是现在记住了,过段时间还会遗忘。数学中的很多定义、定理在老师看来很简单,学生理解起来往往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耐心细致地设计教学流程,重在要抓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不要重结论,轻过程,急于求成,让学生亲自操作、演示、論证来实现探究,以获得经历知识的过程。
如在教学“勾股定理”一课时,我采用先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直角三角形分别度量边长进行计算比较,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a2 b2=c2的关系,使理解勾股定理水到渠成。在教学《数据的代表》时,要求全班学生的身高,我只是提出学习指导,从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结果——概念的归纳都由学生合作完成。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还有在课堂上常利用折纸、游戏、辩论等任务得到结论,既可以使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又培养了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步缩小学生的个体差异。
五、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只有课堂上让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才能得以飞扬,灵感才能得到激发;只有从感知上引导,在难度上降低,在方法上新颖,在过程中鼓励,在成功中快乐,才能激发出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声明:以此稿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