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学生通过课后复习整理出课堂笔记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把实验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实验。
关键词:自学习惯;预习引导;自主探索实验
现代教育着眼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的那样,“学生来到学校,不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自学就是要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由他们自己去探讨、去推论,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看、想、说、练”的机会,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自学习惯呢?
一、通过预习引导、督促学生自学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是一种完全靠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并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就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在课堂上因为有老师的引导,所以理解起来并不难,等到完全靠自己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会出现知识的脱节现象。而对新内容做了课前预习的学生则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外作业,做到数量少、代表性强,避免重复,能起到点一通百的作用,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通过预习去解决一些问题,进而督促学生进行预习。
二、肯定、鼓励学生自学
在自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的差异,必定会产生各种设想、方法和答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争论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对学生正确的有创造性的回答要给予及时表扬,学生的自主探索哪怕结论是错误的也要对他的行为给予肯定和支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愉快的学习,老师千万不能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赞美之辞。特别是后进生,平时不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如果在他表现出一些优点时能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就可使这些学生信心大增,学习积极性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增强。你的一句不经意间的赞美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
三、重视课后复习及作业的自我订正
通过课后复习整理出课堂笔记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一般在课堂内不作详细的笔记,只是在书本上做一些记号,而在课后整理出概括性强、重点突出、有注意事项与易错点等内容的笔记,因此他们的笔记不是教材的重复,而是他们对教材的提炼与升华。另外,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对错误作业的自我订正意识强,他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没有依赖思想。强调学生通过对作业的自我分析和订正,找到知识和方法上的漏洞、能力上的缺陷,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培养了自学能力。
四、把实验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实验
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创造条件,在保证学生安全和实验室安全的情况下,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多动手,在实验室或家里做一些有自己想法的实验,用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步入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当中。
五、指导并鼓励学生写解题笔记
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做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习题,但不要求一蹴而蹴。可以鼓励他们用一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去做一道题,当然并不是一整天都去做它,只是利用空闲时间来考虑。对这类题学生起初思路可能很混乱,可能没有任何解决办法,但是随着思考时间的推移,随着学生对知识的补充和理解加深,可能会在某个时刻他会豁然开朗,这个题目的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样学生的成就感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综合能力也会大大加强,对学好这门课的自信心会大大加强。
总之,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能力形成过程的规律,注重学生对兴趣的培养及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但能让学生“学会”,而且能让学生“会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华福春: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教育局 陈洪: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八中学)
关键词:自学习惯;预习引导;自主探索实验
现代教育着眼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的那样,“学生来到学校,不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自学就是要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由他们自己去探讨、去推论,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看、想、说、练”的机会,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自学习惯呢?
一、通过预习引导、督促学生自学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是一种完全靠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并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就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在课堂上因为有老师的引导,所以理解起来并不难,等到完全靠自己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会出现知识的脱节现象。而对新内容做了课前预习的学生则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外作业,做到数量少、代表性强,避免重复,能起到点一通百的作用,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通过预习去解决一些问题,进而督促学生进行预习。
二、肯定、鼓励学生自学
在自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的差异,必定会产生各种设想、方法和答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争论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对学生正确的有创造性的回答要给予及时表扬,学生的自主探索哪怕结论是错误的也要对他的行为给予肯定和支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愉快的学习,老师千万不能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赞美之辞。特别是后进生,平时不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如果在他表现出一些优点时能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就可使这些学生信心大增,学习积极性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增强。你的一句不经意间的赞美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
三、重视课后复习及作业的自我订正
通过课后复习整理出课堂笔记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一般在课堂内不作详细的笔记,只是在书本上做一些记号,而在课后整理出概括性强、重点突出、有注意事项与易错点等内容的笔记,因此他们的笔记不是教材的重复,而是他们对教材的提炼与升华。另外,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对错误作业的自我订正意识强,他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没有依赖思想。强调学生通过对作业的自我分析和订正,找到知识和方法上的漏洞、能力上的缺陷,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培养了自学能力。
四、把实验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实验
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创造条件,在保证学生安全和实验室安全的情况下,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多动手,在实验室或家里做一些有自己想法的实验,用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步入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当中。
五、指导并鼓励学生写解题笔记
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做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习题,但不要求一蹴而蹴。可以鼓励他们用一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去做一道题,当然并不是一整天都去做它,只是利用空闲时间来考虑。对这类题学生起初思路可能很混乱,可能没有任何解决办法,但是随着思考时间的推移,随着学生对知识的补充和理解加深,可能会在某个时刻他会豁然开朗,这个题目的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样学生的成就感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综合能力也会大大加强,对学好这门课的自信心会大大加强。
总之,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能力形成过程的规律,注重学生对兴趣的培养及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但能让学生“学会”,而且能让学生“会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华福春: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教育局 陈洪: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