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罢叶老的文章,掩卷而思,感触良多。没有高深的理论,而启迪心灵;只有朴实的语言,却动人心弦。
"小朋友顽皮的时候,或者做功课显得很愚笨的时候,我绝不举起手来,在他们的身体上打一下。打了一下,那痛的感觉至多几分钟就消失了;就是打重了,使他的身体起了红肿,隔一两天也就没有痕迹;这似乎没有多大关系。然而这一下不只是打了他们的身体,同时也打了他们的自尊心;身体上的痛或肿,固然不久就会消失,而自尊心所受的损伤,却是永远不会磨灭的。"这是叶老对体罚学生所做的朴实而深刻的论述。
拎幼儿耳朵的颜艳红令人发指,打学生耳光的老师其实也大有人在。读叶老的文章,反思自己的过去,虽未对学生有过严重的体罚,觉得许多做法举动仍令我悔愧。在我做班主任和教学过程中,不是也有体罚或变相体罚么?对淘了气的学生,有时让他一站就是一节课两节课--美其名曰"反思";对没完成作业的学生,让他们站着罚写没完成的作业--恨铁不成钢;对迟到的学生,有时不知不觉的手指就戳到了他的脑门--让他长长记性。这些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教育方法",不仅在我,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基本不会被指责。可细想一下,这不也是体罚么?叶老说的好,身体的伤苦事小,心灵的伤害重大。对孩子们那稚嫩得如花瓣或花蕊般的自尊心来说,在办公室当着同组老师的面站一两节课,他们的心会不会在流血?当着同学的面,你戳过来的手指,会不会瞬间变成一把刺向学生的尖刀?"刀枪不入"玩世不恭的学生是不是这样炼成的?
体罚是通过身体伤害心灵,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爱用语言这把软刀子直接伤害学生的心灵?当学生犯了错误,有了毛病,循循善诱耐心教导的时候很多。可有时候,心气不顺,或你觉得学生深深触犯了自己,便大发雷霆,说出最刺伤人的话,什么解气说什么,什么杀伤力大说什么。这个时候,往往是没经调查研究而不问青红皂白最容易伤害学生的时候。话说重了,无法收回;伤害了学生,无法挽回。有的时候,一句失当的评价,一个嘲笑的眼神,一次随意的挖苦,都会给学生稚嫩的心灵留下疤痕。当学生不再亲近你,不再跟你说心里话了,甚至产生逆反,与你对抗时,我们是不是该自我反省。
加拿大学者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做了全球规模的调查。被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在偶尔北大的受访者当中,有百分之二十患上焦虑症,百分之七十患上抑郁症,百分之十三酗酒,百分之十七嗜毒。一般来讲,由于地位的差距,学生受到侮辱和伤害后,不太可能通过平等的对话协商方式得到心理释放,而是转向精神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有两种走向,一是向外的复仇冲动,二是向内的自我摧残,造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
我常常想,没人否认我们是爱学生的,可这种爱已变了味,变了质,对学生带来的更多的是伤害,那么这就不是爱了,学生接受的也就不是正常应该接受的教育了。
是什么让爱变了味,让辛辛苦苦的教育变了质?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被分数捆住了手脚,还是应试教育在作怪。应试教育,让我们只看到分数,没看见人,只为提高分数,而忘了教育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过分注重分数,有害于孩子的成长。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生活,不仅是分数,还有还在于培养合格的公民。要在学生心中培植爱的感情。美国一所私立中学开学第一天,全体教师受到校长的一封信,有一条是:"我的请求是,我希望你们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永远不要用你们的辛勤劳动去栽培孕育出渊博的怪兽、身怀绝技的疯子、或者是受过教育的纳粹。"多么中肯而警人的话语。想想我们,有时只为分数而忽略了培养人最重要的东西--人格、尊严和爱。
造成教育变味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自私和懒惰。自私让我们目光短浅,只顾学生眼前和自己的利益;懒惰让我们粗放草率,不肯用心动脑去做好教育人的工作,简单粗暴,省心省力。却不知耽误的是人的一生成长,一国的未来。陶行知用三块糖教育一个犯错误的孩子,是多么的有爱心,又是多么的用心。动动脑筋,教育的办法很多,多引导,多激励,多帮助,就少一些畸形的孩子。肖川说得好:"我们究竟要培养怎样的人,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教师要致力于帮助每一位学生认识到自己有价值的潜能。作为教师,您首先是一位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
让我们远离体罚,多一些了解和关爱,培养有爱心的人,让孩子的天空更蓝,笑容更灿烂。
"小朋友顽皮的时候,或者做功课显得很愚笨的时候,我绝不举起手来,在他们的身体上打一下。打了一下,那痛的感觉至多几分钟就消失了;就是打重了,使他的身体起了红肿,隔一两天也就没有痕迹;这似乎没有多大关系。然而这一下不只是打了他们的身体,同时也打了他们的自尊心;身体上的痛或肿,固然不久就会消失,而自尊心所受的损伤,却是永远不会磨灭的。"这是叶老对体罚学生所做的朴实而深刻的论述。
拎幼儿耳朵的颜艳红令人发指,打学生耳光的老师其实也大有人在。读叶老的文章,反思自己的过去,虽未对学生有过严重的体罚,觉得许多做法举动仍令我悔愧。在我做班主任和教学过程中,不是也有体罚或变相体罚么?对淘了气的学生,有时让他一站就是一节课两节课--美其名曰"反思";对没完成作业的学生,让他们站着罚写没完成的作业--恨铁不成钢;对迟到的学生,有时不知不觉的手指就戳到了他的脑门--让他长长记性。这些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教育方法",不仅在我,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基本不会被指责。可细想一下,这不也是体罚么?叶老说的好,身体的伤苦事小,心灵的伤害重大。对孩子们那稚嫩得如花瓣或花蕊般的自尊心来说,在办公室当着同组老师的面站一两节课,他们的心会不会在流血?当着同学的面,你戳过来的手指,会不会瞬间变成一把刺向学生的尖刀?"刀枪不入"玩世不恭的学生是不是这样炼成的?
体罚是通过身体伤害心灵,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爱用语言这把软刀子直接伤害学生的心灵?当学生犯了错误,有了毛病,循循善诱耐心教导的时候很多。可有时候,心气不顺,或你觉得学生深深触犯了自己,便大发雷霆,说出最刺伤人的话,什么解气说什么,什么杀伤力大说什么。这个时候,往往是没经调查研究而不问青红皂白最容易伤害学生的时候。话说重了,无法收回;伤害了学生,无法挽回。有的时候,一句失当的评价,一个嘲笑的眼神,一次随意的挖苦,都会给学生稚嫩的心灵留下疤痕。当学生不再亲近你,不再跟你说心里话了,甚至产生逆反,与你对抗时,我们是不是该自我反省。
加拿大学者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做了全球规模的调查。被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在偶尔北大的受访者当中,有百分之二十患上焦虑症,百分之七十患上抑郁症,百分之十三酗酒,百分之十七嗜毒。一般来讲,由于地位的差距,学生受到侮辱和伤害后,不太可能通过平等的对话协商方式得到心理释放,而是转向精神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有两种走向,一是向外的复仇冲动,二是向内的自我摧残,造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
我常常想,没人否认我们是爱学生的,可这种爱已变了味,变了质,对学生带来的更多的是伤害,那么这就不是爱了,学生接受的也就不是正常应该接受的教育了。
是什么让爱变了味,让辛辛苦苦的教育变了质?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被分数捆住了手脚,还是应试教育在作怪。应试教育,让我们只看到分数,没看见人,只为提高分数,而忘了教育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过分注重分数,有害于孩子的成长。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生活,不仅是分数,还有还在于培养合格的公民。要在学生心中培植爱的感情。美国一所私立中学开学第一天,全体教师受到校长的一封信,有一条是:"我的请求是,我希望你们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永远不要用你们的辛勤劳动去栽培孕育出渊博的怪兽、身怀绝技的疯子、或者是受过教育的纳粹。"多么中肯而警人的话语。想想我们,有时只为分数而忽略了培养人最重要的东西--人格、尊严和爱。
造成教育变味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自私和懒惰。自私让我们目光短浅,只顾学生眼前和自己的利益;懒惰让我们粗放草率,不肯用心动脑去做好教育人的工作,简单粗暴,省心省力。却不知耽误的是人的一生成长,一国的未来。陶行知用三块糖教育一个犯错误的孩子,是多么的有爱心,又是多么的用心。动动脑筋,教育的办法很多,多引导,多激励,多帮助,就少一些畸形的孩子。肖川说得好:"我们究竟要培养怎样的人,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教师要致力于帮助每一位学生认识到自己有价值的潜能。作为教师,您首先是一位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
让我们远离体罚,多一些了解和关爱,培养有爱心的人,让孩子的天空更蓝,笑容更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