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习倦怠是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影响着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并探讨这种状况在性别、年级、专业类型、家庭经济状况上的差异。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量表,对河南大学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研以了解目前他们的学习倦怠现状。结果发现:河南大学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总体上不是很严重,但有一部分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不同性别和专业类型的大学生其学习倦怠状况不同。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倦怠;探索性因素分析
【正文】
一、问题提出
(一)社会普遍存在“倦怠”现象—从“职业倦怠”到“学习倦怠”
倦怠是沮丧、疲乏、不满意、焦虑、抑郁、冷漠、迷惑,无力、低自尊等消极的心理表现。“工作倦怠”(jobburnout)一词最早用来描述助人职业中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和工作满意度过低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早在80年代国外就已经开始对学生的倦怠现象加以研究。研究表明,除了社会助人工作者会产生职业倦怠以外,学生也同样会产生学习倦怠。虽然学习倦怠与职业倦怠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但不可否认大学生确实存在学习倦怠现象。
(二)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令人担忧
有调查显示,大学生逃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对学习的倦怠,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大学期间的学习直接关系到他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也影响着他们的发展前途.如果出现学习倦怠现象,不但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必然造成学习质量的滑坡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大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二、研究综述
(一)研究目的
以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为研究内容,旨在更好地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揭示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终目的是让他们乐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研究假设
(1)总体情况的调查: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
(2)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倦怠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越高,学习倦怠现象越严重;大学生在学习倦息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存在更为严重的学习倦怠现象;不同专业类型的大学生在学习倦怠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理科、工科、其他专业类型大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学习倦怠的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学习倦怠越严重。
(三)调查对象
选取河南大学48名本科生作为被试。其中男生23名,女生25名,大一学生14名,大二学生14名,大三学生19名,大四学生1名。
(四)调查工具
借鉴福建师范大学连榕,杨丽娴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以及本人对学习倦怠的理解,编制了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问卷。总量表的a系数为0.912,各个维度的a系数分别是0.808、0.807、0.766;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各项指标良好,KMO值为0.740,分析出5个因子,总贡献率达70.218%,因子负荷均在0.501—0.897之间。该量表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7个等级记分,“完全不符合”记0分,“完全符合”记6分。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严重。
(五)调查过程
本次研究共选取被试53人,收回问卷51份,有效问卷48份。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和专业的特殊性,选取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类型(文科、理科、工科、综合类)的被试。测验一次完成,问卷发放后,3天之内收回。利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六)研究分析
1.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
根据问卷的结构特点、得分情况和对前人量表的参考,将得分高于60分者视为学习倦怠者,低于30分者视为不存在学习倦怠,介于30分和60分之间者视为不确定的中间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得分高于60分者占总人数的8.3%,低于30分的占总人数的43.75%,介于30分到60分之间者占总人数的47.9%。由此可见,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虽然不严重,但结果不容忽视,因为真正态度明确的不倦怠者占较少的一部分,处于不确定状态的学生数量较多,但这种不确定是一种中间状态,潜藏着很大的危机,很可能转变为学习倦怠。
2. 被试的特征变量对学习倦怠的影响
研究者根据被试的性别、年级、专业类型、家庭经济状况等特征变量对被试进行分组,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总分以及各个维度的变量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研究存在的各种差异。
(1)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性别差异比较
本研究的有效被试中,男生23名,女生25名,以性别作为分组变量,对大学生学习倦怠作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情绪低落和成就感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在行为不当维度上无显著差异。
(2)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比较
以年级作为分组变量,考察大一到大四学生学习倦怠的情况,根据方差分析的结果,大学生在倦怠总分、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因子上无显著差异,在情绪低落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
(3)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专业差异比较
对不同专业类型的大学生进行分类,分为文科、理科、工科和综合类,对他们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类型的大学生在倦怠总分和情绪低落、行为不当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从倦怠总分来看工科和理科得分较高,分别是41.31和40.84分,其次是文科,综合类相对来说得分较低,约为18.5。
(4)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差异比较 为了考察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对大学生学习倦怠产生影响,按照家庭经济条件
分为四类:很好、一般、困难、特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和各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
(七)研究结果
总体而言,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不是很严重,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学习倦怠水平较高;男大学生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总倦怠程度显著高于女生,而在学习效能感低维度,两者间没有显著差异;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专业差异显著,具体体现为,工科、理科的学生倦怠程度高于其他专业类型;年级仅与情绪低落维度存在显著差异。
三、分析与讨论
(一)与前人结果的比较
1.研究结果表明,8.3%大学生存在学习倦怠,47.9%的学生处于不确定的中间状态,与孙爱玲的研究结果一致。虽然不是非常严重,但也不容乐观。
2.性别与大学生学习倦怠总分、一些维度之间有显著的差异。男生在学习倦怠总分、情绪低落和低成就感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在行为不当维度上无显著差异。关于性别差异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此次得出的结果与他人的研究结果不同。孙爱玲、杨丽娴等的研究结果发现,女生相对男生表现出极其显著的情绪低落和学习效能低。但台湾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并未显示出性别差异(张治遥,1989;宋晓颖,1992)。本研究得出的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受长期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女生的社会期望相对较低,从而有较强的自我认同感和满足感。而社会对男性的要求和期望值更高,所以导致了男生比女生学习倦怠程度更高。
3.本次调查得出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不显著,年级与情绪低落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与其他人的研究不一致,可能是由于取样少且不具代表性所致。
(二)调查中的优缺点
1.调查研究的可取之处
① 在前期调查问卷的编制中,经过严格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分析,删掉了一些无效项目,保证了问卷的有效性、可靠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做好了准备。
② 调查过程中运用了分层抽样的方法,在不同年级、性别、专业等均选取了一部分样本,使样本更具代表性。
2.调查研究中的不足
① 受现实条件的限制,被试选取的数量过少,范围小,仅限于河南大学或某几个专业,所以样本的代表性差,最终可能使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② 问卷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对数据的处理与解释不够充分,受自身知识量的制约,一些进一步的探究无法继续。
参考文献:
【1】杨丽炯.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厦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2005(2)。
【2】连镕.杨丽姗.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1)。
【3】孙爱玲.大学生学习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李永鑫.谭亚梅.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初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15卷第8期。
【5】张文娟.赵景欣.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心理研究.2012,5(1):72-76。
【6】仇斯格.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与对策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倦怠;探索性因素分析
【正文】
一、问题提出
(一)社会普遍存在“倦怠”现象—从“职业倦怠”到“学习倦怠”
倦怠是沮丧、疲乏、不满意、焦虑、抑郁、冷漠、迷惑,无力、低自尊等消极的心理表现。“工作倦怠”(jobburnout)一词最早用来描述助人职业中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和工作满意度过低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早在80年代国外就已经开始对学生的倦怠现象加以研究。研究表明,除了社会助人工作者会产生职业倦怠以外,学生也同样会产生学习倦怠。虽然学习倦怠与职业倦怠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但不可否认大学生确实存在学习倦怠现象。
(二)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令人担忧
有调查显示,大学生逃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对学习的倦怠,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大学期间的学习直接关系到他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也影响着他们的发展前途.如果出现学习倦怠现象,不但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必然造成学习质量的滑坡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大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二、研究综述
(一)研究目的
以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为研究内容,旨在更好地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揭示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终目的是让他们乐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研究假设
(1)总体情况的调查: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
(2)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倦怠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越高,学习倦怠现象越严重;大学生在学习倦息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存在更为严重的学习倦怠现象;不同专业类型的大学生在学习倦怠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理科、工科、其他专业类型大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学习倦怠的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学习倦怠越严重。
(三)调查对象
选取河南大学48名本科生作为被试。其中男生23名,女生25名,大一学生14名,大二学生14名,大三学生19名,大四学生1名。
(四)调查工具
借鉴福建师范大学连榕,杨丽娴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以及本人对学习倦怠的理解,编制了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问卷。总量表的a系数为0.912,各个维度的a系数分别是0.808、0.807、0.766;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各项指标良好,KMO值为0.740,分析出5个因子,总贡献率达70.218%,因子负荷均在0.501—0.897之间。该量表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7个等级记分,“完全不符合”记0分,“完全符合”记6分。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严重。
(五)调查过程
本次研究共选取被试53人,收回问卷51份,有效问卷48份。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和专业的特殊性,选取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类型(文科、理科、工科、综合类)的被试。测验一次完成,问卷发放后,3天之内收回。利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六)研究分析
1.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
根据问卷的结构特点、得分情况和对前人量表的参考,将得分高于60分者视为学习倦怠者,低于30分者视为不存在学习倦怠,介于30分和60分之间者视为不确定的中间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得分高于60分者占总人数的8.3%,低于30分的占总人数的43.75%,介于30分到60分之间者占总人数的47.9%。由此可见,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虽然不严重,但结果不容忽视,因为真正态度明确的不倦怠者占较少的一部分,处于不确定状态的学生数量较多,但这种不确定是一种中间状态,潜藏着很大的危机,很可能转变为学习倦怠。
2. 被试的特征变量对学习倦怠的影响
研究者根据被试的性别、年级、专业类型、家庭经济状况等特征变量对被试进行分组,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总分以及各个维度的变量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研究存在的各种差异。
(1)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性别差异比较
本研究的有效被试中,男生23名,女生25名,以性别作为分组变量,对大学生学习倦怠作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情绪低落和成就感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在行为不当维度上无显著差异。
(2)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比较
以年级作为分组变量,考察大一到大四学生学习倦怠的情况,根据方差分析的结果,大学生在倦怠总分、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因子上无显著差异,在情绪低落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
(3)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专业差异比较
对不同专业类型的大学生进行分类,分为文科、理科、工科和综合类,对他们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类型的大学生在倦怠总分和情绪低落、行为不当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从倦怠总分来看工科和理科得分较高,分别是41.31和40.84分,其次是文科,综合类相对来说得分较低,约为18.5。
(4)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差异比较 为了考察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对大学生学习倦怠产生影响,按照家庭经济条件
分为四类:很好、一般、困难、特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和各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
(七)研究结果
总体而言,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不是很严重,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学习倦怠水平较高;男大学生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总倦怠程度显著高于女生,而在学习效能感低维度,两者间没有显著差异;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专业差异显著,具体体现为,工科、理科的学生倦怠程度高于其他专业类型;年级仅与情绪低落维度存在显著差异。
三、分析与讨论
(一)与前人结果的比较
1.研究结果表明,8.3%大学生存在学习倦怠,47.9%的学生处于不确定的中间状态,与孙爱玲的研究结果一致。虽然不是非常严重,但也不容乐观。
2.性别与大学生学习倦怠总分、一些维度之间有显著的差异。男生在学习倦怠总分、情绪低落和低成就感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在行为不当维度上无显著差异。关于性别差异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此次得出的结果与他人的研究结果不同。孙爱玲、杨丽娴等的研究结果发现,女生相对男生表现出极其显著的情绪低落和学习效能低。但台湾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并未显示出性别差异(张治遥,1989;宋晓颖,1992)。本研究得出的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受长期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女生的社会期望相对较低,从而有较强的自我认同感和满足感。而社会对男性的要求和期望值更高,所以导致了男生比女生学习倦怠程度更高。
3.本次调查得出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不显著,年级与情绪低落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与其他人的研究不一致,可能是由于取样少且不具代表性所致。
(二)调查中的优缺点
1.调查研究的可取之处
① 在前期调查问卷的编制中,经过严格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分析,删掉了一些无效项目,保证了问卷的有效性、可靠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做好了准备。
② 调查过程中运用了分层抽样的方法,在不同年级、性别、专业等均选取了一部分样本,使样本更具代表性。
2.调查研究中的不足
① 受现实条件的限制,被试选取的数量过少,范围小,仅限于河南大学或某几个专业,所以样本的代表性差,最终可能使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② 问卷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对数据的处理与解释不够充分,受自身知识量的制约,一些进一步的探究无法继续。
参考文献:
【1】杨丽炯.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厦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2005(2)。
【2】连镕.杨丽姗.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1)。
【3】孙爱玲.大学生学习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李永鑫.谭亚梅.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初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15卷第8期。
【5】张文娟.赵景欣.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心理研究.2012,5(1):72-76。
【6】仇斯格.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与对策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