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统计教学除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统计的过程外,还要让学生认识到统计是一项严谨的工作,需要务实的作风和态度,而且统计的过程和结果必须真实、准确、有效,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统计教学 复式统计表 真实 准确 思考 改进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40
前段时间听了一位教师执教“复式统计表”一课,虽然整节课的教学看上去比较流畅,但是静下心来仔细回顾教学过程,感觉到一些地方还有待商榷。下面,我就这节课的两个教学片断和大家交流。
教学片断一:
师(出示古筝、葫芦丝、笛子、小提琴四种乐器):这四种乐器,如果只选一种,你想学习什么?(学生交流略)
师:你觉得男、女生对这些乐器的喜好有区别吗?要回答这个问题,该怎样做?
生:要先进行统计。
师:对,要先进行统计,收集相关数据。下面,我们就来收集、整理数据。请男生中想学习古筝的同学起立,数一数有多少人;请女生中想学习古筝的同学起立,数一数有多少人……(收集数据并把数据填写在表格中)
……
反思:上述教学中,在调查统计学生自己想学习乐器的情况时,教师直接让学生起立,通过数一数收集相关数据和填写统计表,虽然这样收集数据快、效率高,但这样的统计过程真的是学生成长所需要经历的统计过程吗?我觉得不是。就统计的过程和结果来看,我认为教师注重了结果,淡化了过程。这样教学,学生并没有真正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没有体验到统计的价值和意义。
改进:
师(出示古筝、葫芦丝、笛子、小提琴四种乐器):这四种乐器,如果只选一种,你想学习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觉得男、女生对这些乐器的喜好有区别吗?要回答这个问题,该怎样做?
生:要先进行统计。
师出示活动要求:①全班同学按男、女生分成四个小组,并确定各组的组长;②每人先把自己想学习的一种乐器写在纸上,再把小组内的数据分类整理;③各小组把整理好的数据与全班同学交流,同时在表格中记录其他小组的数据;④根据所做的记录进行数据汇总,填写统计表。
……
反思:通过分组调查、全班汇总、填写统计表等活动,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表达的过程,既巩固了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又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这样教学也许花的时间多了一些,教学进度慢了一点,但这不正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吗?
教学片断二:
五年级 2 班同学想学习乐器的情况统计表
师: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一共有多少人?
生:49人。
师:我们班是49人吗?
生:不是,我们班有50人。
师:咦,怎么少了1人?很遗憾,看来,我们刚才统计的数据不够准确。这样吧,虽然少了1人,但对数据影响不大,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将错就错吧!下面观察统计表,全班同学中想学习哪种乐器的人数最多?
……
反思:统计的数据必须真实、准确、有效,这既是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对统计教学的要求。上述教学中,统计的结果是49人,而实际情况是全班有50人,应该说这是一个意外情况。是将错就错,还是重新统计找出错误的缘由?本节课中的教师可能因为时间比较紧,也可能觉得少了一人对数据影响不大,而选择了将错就错。很遗憾,教师的将错就错不仅失去了对这一意外生成资源的利用,而且违背了统计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统计观念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
改进:
师:咦,怎么会少了1人?我们班今天有谁请假吗?同学们,统计的数据必须要准确、真实、有效,那大家觉得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呢?(生答略)
师:对,就让我们重新收集数据,不过这次收集数据时,请各小组的组长留意一下合计的人数和本组的人数是不是一样。
……
思考:重新收集、整理数据的确会多花一些时间,但是重新统计这一活动本身必定会给学生留下深深的烙印,既能增强学生对统计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其价值不言而喻。
(责编 杜 华)
[关键词]统计教学 复式统计表 真实 准确 思考 改进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40
前段时间听了一位教师执教“复式统计表”一课,虽然整节课的教学看上去比较流畅,但是静下心来仔细回顾教学过程,感觉到一些地方还有待商榷。下面,我就这节课的两个教学片断和大家交流。
教学片断一:
师(出示古筝、葫芦丝、笛子、小提琴四种乐器):这四种乐器,如果只选一种,你想学习什么?(学生交流略)
师:你觉得男、女生对这些乐器的喜好有区别吗?要回答这个问题,该怎样做?
生:要先进行统计。
师:对,要先进行统计,收集相关数据。下面,我们就来收集、整理数据。请男生中想学习古筝的同学起立,数一数有多少人;请女生中想学习古筝的同学起立,数一数有多少人……(收集数据并把数据填写在表格中)
……
反思:上述教学中,在调查统计学生自己想学习乐器的情况时,教师直接让学生起立,通过数一数收集相关数据和填写统计表,虽然这样收集数据快、效率高,但这样的统计过程真的是学生成长所需要经历的统计过程吗?我觉得不是。就统计的过程和结果来看,我认为教师注重了结果,淡化了过程。这样教学,学生并没有真正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没有体验到统计的价值和意义。
改进:
师(出示古筝、葫芦丝、笛子、小提琴四种乐器):这四种乐器,如果只选一种,你想学习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觉得男、女生对这些乐器的喜好有区别吗?要回答这个问题,该怎样做?
生:要先进行统计。
师出示活动要求:①全班同学按男、女生分成四个小组,并确定各组的组长;②每人先把自己想学习的一种乐器写在纸上,再把小组内的数据分类整理;③各小组把整理好的数据与全班同学交流,同时在表格中记录其他小组的数据;④根据所做的记录进行数据汇总,填写统计表。
……
反思:通过分组调查、全班汇总、填写统计表等活动,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表达的过程,既巩固了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又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这样教学也许花的时间多了一些,教学进度慢了一点,但这不正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吗?
教学片断二:
五年级 2 班同学想学习乐器的情况统计表
师: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一共有多少人?
生:49人。
师:我们班是49人吗?
生:不是,我们班有50人。
师:咦,怎么少了1人?很遗憾,看来,我们刚才统计的数据不够准确。这样吧,虽然少了1人,但对数据影响不大,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将错就错吧!下面观察统计表,全班同学中想学习哪种乐器的人数最多?
……
反思:统计的数据必须真实、准确、有效,这既是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对统计教学的要求。上述教学中,统计的结果是49人,而实际情况是全班有50人,应该说这是一个意外情况。是将错就错,还是重新统计找出错误的缘由?本节课中的教师可能因为时间比较紧,也可能觉得少了一人对数据影响不大,而选择了将错就错。很遗憾,教师的将错就错不仅失去了对这一意外生成资源的利用,而且违背了统计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统计观念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
改进:
师:咦,怎么会少了1人?我们班今天有谁请假吗?同学们,统计的数据必须要准确、真实、有效,那大家觉得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呢?(生答略)
师:对,就让我们重新收集数据,不过这次收集数据时,请各小组的组长留意一下合计的人数和本组的人数是不是一样。
……
思考:重新收集、整理数据的确会多花一些时间,但是重新统计这一活动本身必定会给学生留下深深的烙印,既能增强学生对统计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其价值不言而喻。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