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课堂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n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但现在重新提起它,我觉得仍然有话要说。
  “走进课堂”,主要是针对校长而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是培育学生的主阵地、主渠道。所谓“教书育人”,也正说明了“教书”即课堂教学对于“育人”的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没有高效有序的课堂教学,“育人”之责无从谈起。课堂,这个学校特有的舞台,教师的教学行为所体现出来的师德师风、学识水平、教育技巧,学生的学习行为所体现出来的道德素养、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表露和显现。毫无疑问,校长的重要工作任务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而创设一个思想端正、方法得当、讲究效率的教学环境应是“重中之重”;校长要抓好学校方方面面的管理,其中不仅常抓不懈而且常抓常新的应当首推教学管理。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眼下有一些校长对这些道理的认同却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少走进课堂,对课堂教学缺少真切的、深入的了解。有的校长原来还兼过课,但一遇有事就由别人替代了事,有的校长不要说系统地听某一学科、某一老师的课,一个学期听课的次数也很少了。
  有的校长总有这样的抱怨:现在的校长真难当,忙里忙外,一天从早忙到黑,哪里还有时间静下心来听课、评课,更没有可能兼上一门课了。应当承认,学校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谋求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校长的确要去做不少自己原本并不熟悉的社会工作,花费了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但是,作为一位敬业的校长,在自己的时间表里没有安排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解、研究的足够时间,这就是再忙也没有忙到点子上。比如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不仅对教材进行了改革,而且要求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要体现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其间除了要进行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细致周密的教学组织工作外,在改革过程中师生的反映,特别是教师表现出来的教育观、价值观的取向,作为一校之长都要及时掌握、实时调控,而这种掌握、调控,如果置身课堂教学之外,校长的指挥失当、评价欠妥就在所难免了。我们发现有些学校虽也在进行新课改,但课堂教学却依然承袭陈旧的思想和方法,教师依赖的教学“秘笈”依然是“满堂灌”或“题海战术”,学校教学的评价依然是单纯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排座次。这种以应试教育的宗旨、方法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自然与和谐教育的基本要求相背离、相脱节。因此,我们要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就要从构建科学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始,把文章做在课堂上,这是校长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校长忙到点子上的前提。
  校长要深入到课堂教学的丰富实践中去,除了要摆正工作轻重缓急的位置,保证必要的时间外,更为重要的是摒弃浮躁之风,常怀务实之心。一位校长能够经常走进课堂听课、评课,与师生交流,如有可能,还能上好一门课,为教师示范,其德其行,令人感佩,不仅会被师生传为美谈,还会给师生的进步带来无形的动力。
  校长在教改的浪潮面前,能否做到襟怀开阔、眼光敏锐,还要树立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态度,要成为全校师生学习、实践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领跑者”。这样的校长既具有改革者的锐气,又具有思想者的品质,才会不断带领师生去进行积极而审慎的试验,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古人说:“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真正了解、掌握教育的底蕴和规律,断然离不开对课堂教学奥秘的深入探究。
  当然,我们也希望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干部,能多关注一下校长的工作状态、学习状态、生活状态,尽可能为他们“减压”,如减去各种会议、各种检查乃至各种应酬之压,保证校长倾力抓好学校工作特别是有抓学校教学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还能像湖南省浏阳市那样,由市教育局举办“校长赛课”之类的活动,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也能以各种形式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与大家一起研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那么,校长“走进课堂”这一工作就自然会更有保障、更有成效。◆
  (作者单位:江西教育期刊社)
其他文献
学生提问,质疑问难是很有意义的,这表明学生已在自觉主动地学习,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探索。发现了疑难,才会提出问题。这表明学生没有对课文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不满足于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学习,而是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领悟,自己对疑难的见解。也表明学生自己在生动活泼地学习、钻研,这是非常可贵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对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  就我
在很多公开课上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下面,我们合作学习这一部分。”“对这个问题,大家小组合作探究!”似乎教师们达成一种共识,要想上好公开课,必须运用符合新课标的教学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似乎必不可少。在此,笔者谈几点不同意见:  一、合作未必合理  广大教师在实践中积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确实收到了很大成效。它能让学生在持久的接受型学习状态中暂时放松,让课堂在生生互动的小组学习中生出学习高潮。但小组
课例:  《乡下人家》(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章)教学片段:  师:(播放钢琴曲)教师激情导入,问题集中在“美”上,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乡下人家的美呢?  生: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美在哪儿?”“从哪个词能看出美来?”“你能读出美吗?”  (学生兴致勃勃地读起来)  师:你还可以从课文哪些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学习有关的情境的过程。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同时围绕教学目标,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环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体会,分析应把握的两个环节:  一、 情境的设计要有现实生活环节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的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深,兴趣就越高。
1.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只提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不够的。参与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参与,就是教师设想,学生来参与;一种是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主动积极参与。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课前让学生分别量出自己选择的圆形实物的直径和圆周的长度,在上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以前总是老师考你们,今天请你们来考一下老师好吗?请你们报出你所带的圆形的直径长度,看老师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因此,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提高教学质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当今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就必须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  课堂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实施教学计划的主要阵地,而它的时间又是有限的,需要教师在规定时间里合理安
摘要: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提升与素质教育政策的提出,我国管乐教育与演出市场也逐渐呈现出繁荣的态势。逐渐增加的学生管乐团与学生重奏团对优秀管乐教师的需求日渐增大,管乐教育资源不平均的问题开始在各学习团体凸显。几乎没有中小学配备了完整编制的管乐团或管弦乐团的指导教师,即便在综合类或师范类大学的音乐学院,也较少有完备的管乐教师编制。只有在音乐学院中,这一情况才得以缓解。但在实际的就业与教学环节中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课程不再是由专家预先规划设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是由教师通过探索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结果。笔者发现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并非易事。如何选定特色课程?如何设定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式与评价手段?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令一线教师感到困惑。  一、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特点  笔者对于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选题进行归纳以后发现,幼儿园特色课程的选题主要包括四
过去曾有过这样一种说法: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家长负责管。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简单的单向“培养”活动,学生成了教师捏来捏去的“胶泥”和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过程忽视了师生间情感的交往和平等互动。直到我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对教育的“理解”后,我对教学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教学应该是一个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知识,交流彼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