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统读,意文兼得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57014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老师,“书是读出来的”,“没有朗读或朗读不到位的课堂是冷冰冰的课堂,是没有味道的课堂,是没有灵性的课堂”。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爱读、乐读、会读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紧扣一个“情”字来进行指导,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重视示范朗读,激发兴趣,导生入情
  目前的范读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录音示范,一种是教师范读。现在许多人特别喜欢运用录音示范这一先进的电教手段。不可否认,录音范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我认为教师的范读更为重要。教师在范读课文时,学生不仅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更可直接领略教师的语气。语调和表情。因此,教师精彩的范读,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从而很快地进入到课文的意境当中去。如在教《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时,我上课时表情凝重,声音低沉,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中去,范读结束时我已泪流满面,此时无声胜有声,当时我注意到不少学生的眼眶湿了,有的甚至失声痛哭起来。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和熏陶,从而也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二、细细品读感悟,找准情点,引生动情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已生成一定的情感时,教师需倍加珍视,把握住学生情感的脉搏,使其在精读感悟中不断深化。怎样才能使学生从“入情”到“动情”呢?我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的“动情点”,从而抓住这些动情点,指导朗读,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认识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以“关键词”为动情点
  课文中有些词语用得格外传神,是文章的中心思想的体现。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剖析,重锤敲打关键词进而领会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如《早》一课,在介绍“早”字来历这段中有这么两句话:“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轻轻地”、“小小的”这两个看似普通的词语来理解。这个“早”字看似“轻轻地”、“小小的”,实际上他是把这个“早”字刻在了心上,刻得“重重地”,“大大的”,因为“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2.以“插图”为动情点
  苏教版课文中的精美插图是文章重要内容的直观再现,教学中如果能紧紧抓住这些插图,引导学生领悟图意,可帮助他们很好地体验文中的意境。如教学《英英学古诗》一文时,中引导学生理解《静夜思》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是教学的重难点。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小朋友请看,图上有一轮月亮。想一想,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学生很快说出了中秋节、元宵节等。我又问:“小朋友们中秋节元宵节的晚上是怎样度过的呢?”学生一下子说了很多团圆高兴的话。这时再引导学生看文中插图:“小朋友们,你们看,此时此刻,诗人李白却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孤孤单单一个人,他的心情是怎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个个小手举得高高,争先恐后。“他很想家。”“他很孤独,特别思念亲人。”……“你们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这种情感表现出来吗?”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进行想象,激起他们情感的涟漪,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朗读起课文来自然就会了真情流露。
  当然,课文中的“动情点”还有很多,我们在指导学生读书时如能充分地把握住它们,就会让学生及时生成的情感得以很好地抒发。
  三、注重诵读指导,加强积累,促生抒情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我在教学中,总是组织多种形式,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机会,引导他们朗读、默读、复读、赛读、美读、整体读、部分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在朗读中抒情,效果较好。如在教学《秋天》一课时,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生能读熟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上台分角色戴上头饰表演读,抒发自己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学生朗读时兴致很高,在忘我的表演中,学生已不知不覺地背熟了这篇优美的文章。
  四、引导独特体验,尊重个性,激生移情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教学中不仅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加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自我体验。如:学完了《三袋麦子》一课,我问学生:“这三个小动物你们最喜欢谁?”没想到他们竟然异口同声地告诉我:“小猴!”我笑了,反问他们:“是吗?说的都是真话?我最想听到你们的真话了!”这时,一个小男孩慢吞吞地站起来:“我喜欢小牛,他不但精打细算,而且还很勤劳,经常把麦子搬出去透透风、晒晒太阳。”我有些欣喜,说道:“是啊,这样的小牛可真讨人喜欢。老师更喜欢敢于说真话的你!”接着一个小女孩有些羞涩,把手举得低低的,我问她,她轻轻地说:“我喜欢小猪,因为它很可爱。快过年了,小猪做些好吃的没什么不好,再说我们过年也都吃好东西。”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偷笑,于是我说:“是呀,小猪不但因为可爱让我们喜欢,还有其他原因呢,读读课文找找看。”很快学生就发现了小猪其实也很能干,把麦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种食品;小猪还很有礼貌,会感谢土地爷爷送给它麦子。我说:“其实小猪就像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跟你们差不多,怎么不让人喜欢呢?”学生一脸灿烂的笑容。三个小动物形象丰满,特点鲜明,他们的做法也是各有所取,都有对的一面。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一种赏读创造的机会,引导他们在不偏移课文主旨的前提下,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又何尝不可呢?
  (责编夏天)
其他文献
作文评语是老师与学生沟通次数较多、范围较大的一种文字交流方式,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中年级学生初试写作,就像婴儿牙牙学语,他们所用的每一个特别贴切的词语,所造的每一个特别精彩的句子,都使我兴奋不已。学生作文不但是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表现,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要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可见,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的教学,即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那么,我们在语文实践中,如何利用语文课堂的主阵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呢?  一、评析好词佳句,感悟语言真谛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本身的语言文字就各具特色,有的活泼生动,有的美妙绝伦,有的质朴纯真……许多课文都
低年级的写字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大多数刚刚入学的孩子而言,写字基本还是一片空白。那么,如何以最肯定、最优美的线条,在这片空白之上勾勒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呢?下面笔者想就自己的切身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观察方法“导”中求——得之于心,应之于笔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影响学生写字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是观察力。学生对于汉字的笔画顺序、间架结构,都需要专注地观察和自我建构。俗话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品读,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文本语言的神韵,让语文课堂散发“美味”。  一、体验式品读——感受文本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这些课文语言凝练含蓄,韵律优美,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素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课文进行体验式品读,让他们
话题作文不仅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形式,而且是中考作文改革的方向,究其原因,是其文体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的优势:学生围绕话题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符合学生的写作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性。曾有人作过比较,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小学生创新能力最高,初中、高中逐步退化。而高中生在作文教学、考试中已开始松绑,那小学生就更不应该给太多的束缚。如果说小学一、二年级是感
《家》是苏教版一年级的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孩子们通过朗读这首诗可以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与幸福。这首儿童诗内容简单,孩子们可以很快理解到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本文以《家》为例,具体分析怎样上好一堂小学低年级语文课。  一、情景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感  《家》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那这堂课笔者也要选择充满童趣的方式来开头,让学生在教学伊始就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幸福。因此,我选择出示图片的方法来导入课文的
十几年前,先师何以聪送我一本沈蘅仲先生的《知困录——中学文言文备课札记》,旋又蒙沈先生送我签名的另一本《知困录——中学古诗词备课札记》,何师嘱咐我:“沈老师是有学问的老辈语文教师,你搞语文教学的,要好好读他的书。”后来,我真的好好读了这两本书不止一遍。对沈老师那种秉承乾嘉学风的治学功夫很是敬佩。沈老师每备一课,“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真正做到竭泽而渔的地步。也许有人认为用那样功夫来备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如何才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参与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的激情呢?在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课堂上,我和我的学生们体验了一次自主学习,一齐收获了惊喜、激动与创造。  片断一  生1:老牛突然说话了,为什么牛郎不感到惊讶?  生2:牛郎和老牛关系密切,不会感到惊讶。  生3:牛郎对老牛很好,他知道老牛会说话也不会伤害他。  生4:牛郎很孤独,正希望老牛能
某小学六年级毕业水平测试时,出了这样一道习作命题:  一个人亲身经历一些有意义、有情趣的活动,会在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每一个精彩的活动留下的都是一粒珍珠。长大以后,岁月的丝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就成了人生珍贵的项链。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们老师一定组织过许多语文实践活动,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次写下来(题目自拟)。注意把活动的经过写清楚,把有意义或有情趣的地方写具体。  就是这道习作命题中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生活化正是小学习作指导最为有效的方法,下面笔者就以一位教师执教的《森林超市招聘会》这一习作指导课为例,谈谈生活化习作的指导策略。  一、想象,步入写作的殿堂  学生天生就是一个幻想家,只要给他们一个话题,他们的思绪就会向外扩展,就会创造出五光十色的虚拟空间。  在《森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