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点”教学,简单却不失厚重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10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既是对学生口算的巩固与提升,也是学生今后学习“除数不是整十数笔算”的基础。在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入手,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究,真正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提升运算能力。
  [关键词]生长点;重点;难点;笔算除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2-0042-01
  “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是在“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今后学生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或者不接近整十数的基础,在学生整个除法学习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原理相同,但是学生在计算时往往感觉试商难度太大。因此,在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知识生长點入手,让学生在操作探究中真正经历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引申与升华,让学生真正明白商的书写位置以及试商的具体方法。
  一、在生长点展开,简简单单,奠定除法学习基础
  在学生的生长点展开新知教学,可以拉近学生对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笔算除法的心理认知距离,进而奠定学生学习笔算除法的基础。为此,在教学的起始环节,我主要安排了以下两个训练内容。
  习题1.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90÷30= 360÷30= 840÷40=
  200÷50= 270÷90= 40÷20=
  12÷40= 600÷19≈ 900÷31≈
  习题2. ( )最大能填几。
  50× ( ) <460 5 × ( ) <66
  80× ( ) <570 15 ×( ) <100
  30× ( ) <256 40 × ( ) <300
  60×( ) <482 50 × ( ) <320
  两道习题的设计既是对学生已有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复习与巩固,又便于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控。尤其是习题2,它能唤起学生已有的试商经验,为接下来的试商迁移训练奠定基础。
  二、在重点处探究,摆摆想想,归纳总结出算法和算理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获得知识,基于此,在教学时,我把“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悟算法和算理”作为教学重点,并为学生设计了常见的问题情境,然后立足此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从中归纳出算法和算理。
  在创设问题情境“学校买了92本故事书,如果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后,我先提问:“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如何解决?”经过思考,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提取到有价值的信息: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实际上也是求92里面有几个30。接着,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解决办法,其中有学生认为可以采取估算的方法。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这道习题的准确计算方法呢?我让学生先试着用小棒摆一摆(如下图),在摆一摆的基础上,再把操作与笔算结合起来,想一想:92÷30的商“3”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要写在个位,而不是十位?
  这样教学,既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把握算法和算理,又有助于学生初步掌握商的书写位置。
  三、在难点处深化,算算说说,掌握商的顺序与位置
  在本课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整十数与两位数相除的笔算方法后,应趁热打铁,把整十数与三位数相除时商的书写位置和书写顺序教给学生,从而有效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
  例如,我出示整十数与三位数相除的算式“140÷30”,让学生思考:当被除数前两位数比30小时,该如何计算?商又该写在什么位置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小于除数时,应看前三位数,把前三位数看成一个整体再进行试商。
  上述教学中,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交流,学生既对商的书写位置与书写顺序有了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又提高了自身的合作、交流、表达、辨析的能力。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只有真正从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出发,紧扣重点,突破难点,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不断提升运算能力。
  (责编 黄春香)
其他文献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都一致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能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巧妙地作出相应的变动。这是教学的理想境界,因为它直接关注了儿童的理智和心灵,凸显了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面对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时,如何去捕捉和处理,使它们转化成教学的契机,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实现学生生命灵性的真正涌动呢?笔者认为应做好
贵刊2006年第4期刊登了曹秋桦老师撰写的《错出真实,打造本色课堂》一文,文中从“呈现错误,制造争议”、“捕捉错误,呈现精彩”、“直面错误,追寻真实”三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读后颇受启发,然而笔者对文中的案例一却是疑惑不断。  在案例一中,教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往空圆锥里装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看看几次能正好装满。由于教师给学生的是不同的圆柱和圆锥,导致有的小组圆锥
小学数学不仅要靠老师出色地教,更要靠学生自主地学。为了使小学生兴趣盎然地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小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游戏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过:“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把身体与精神的训练相互形成一种娱乐,说不定就是教育的最大秘诀之一。”  正式上课时,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孩子觉得这堂课
[摘 要]学生的认知都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需要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建立思维意识,实现思维转化。以小学数学为载体,重点阐述“动手操作”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最终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突破与创新。  [关键词]动手操作 小学数学 思维转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91  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主要通过表象进行感知,它是直观的、形象
[摘 要]数学学习单的合理使用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它将改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关注学生个性认知结构和个性思维方式差异性的角度,设计小学数学学习单,以期建构满足学生个性学习需求、贴合学生个体认知的教学模式,为一线教师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学习单导学;学习单;个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
[摘 要]学习“植树问题”时,学生因没有认真读题和审题,不理解“两旁”的意思,常导致出错。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和借助画图解题,可有效化解學生的错误认知。  [关键词]植树问题;画图;审题;建模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3-0034-01  【问题提出】在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课
[摘 要]核心问题是数学课堂的根,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灵魂所在。以苏教版“用字母表示数”为例,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学会数学地思考。  [关键词]苏教版;核心问题;用字母表示数;数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43-01  核心问题是指一节课的中心问题,是具有一定思维含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数学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差异化的课堂生成,开展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在探究中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关键词]以学定教 差异互补 数学化 自主建构 反比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5-030  教学思考:  “反比例”是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中,“为什么而教”是关乎教育价值追求的问题,是教育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数学课堂应是思维碰撞、学有价值的数学的课堂。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思考,使学习的知识“活”起来。教学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在知识的联系处、教学的关键处、疑难的转折处发生,从而让课堂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数学课堂;思维;课堂学习;发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摘 要]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赋予学生更大更广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系列探究活动中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少一些提示与暗示,尽可能多地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自省中探求真知。  [关键词]三角形面积;计算;思考;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3-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