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既是对学生口算的巩固与提升,也是学生今后学习“除数不是整十数笔算”的基础。在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入手,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究,真正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提升运算能力。
[关键词]生长点;重点;难点;笔算除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2-0042-01
“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是在“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今后学生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或者不接近整十数的基础,在学生整个除法学习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原理相同,但是学生在计算时往往感觉试商难度太大。因此,在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知识生长點入手,让学生在操作探究中真正经历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引申与升华,让学生真正明白商的书写位置以及试商的具体方法。
一、在生长点展开,简简单单,奠定除法学习基础
在学生的生长点展开新知教学,可以拉近学生对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笔算除法的心理认知距离,进而奠定学生学习笔算除法的基础。为此,在教学的起始环节,我主要安排了以下两个训练内容。
习题1.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90÷30= 360÷30= 840÷40=
200÷50= 270÷90= 40÷20=
12÷40= 600÷19≈ 900÷31≈
习题2. ( )最大能填几。
50× ( ) <460 5 × ( ) <66
80× ( ) <570 15 ×( ) <100
30× ( ) <256 40 × ( ) <300
60×( ) <482 50 × ( ) <320
两道习题的设计既是对学生已有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复习与巩固,又便于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控。尤其是习题2,它能唤起学生已有的试商经验,为接下来的试商迁移训练奠定基础。
二、在重点处探究,摆摆想想,归纳总结出算法和算理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获得知识,基于此,在教学时,我把“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悟算法和算理”作为教学重点,并为学生设计了常见的问题情境,然后立足此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从中归纳出算法和算理。
在创设问题情境“学校买了92本故事书,如果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后,我先提问:“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如何解决?”经过思考,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提取到有价值的信息: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实际上也是求92里面有几个30。接着,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解决办法,其中有学生认为可以采取估算的方法。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这道习题的准确计算方法呢?我让学生先试着用小棒摆一摆(如下图),在摆一摆的基础上,再把操作与笔算结合起来,想一想:92÷30的商“3”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要写在个位,而不是十位?
这样教学,既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把握算法和算理,又有助于学生初步掌握商的书写位置。
三、在难点处深化,算算说说,掌握商的顺序与位置
在本课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整十数与两位数相除的笔算方法后,应趁热打铁,把整十数与三位数相除时商的书写位置和书写顺序教给学生,从而有效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
例如,我出示整十数与三位数相除的算式“140÷30”,让学生思考:当被除数前两位数比30小时,该如何计算?商又该写在什么位置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小于除数时,应看前三位数,把前三位数看成一个整体再进行试商。
上述教学中,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交流,学生既对商的书写位置与书写顺序有了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又提高了自身的合作、交流、表达、辨析的能力。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只有真正从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出发,紧扣重点,突破难点,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不断提升运算能力。
(责编 黄春香)
[关键词]生长点;重点;难点;笔算除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2-0042-01
“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是在“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今后学生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或者不接近整十数的基础,在学生整个除法学习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原理相同,但是学生在计算时往往感觉试商难度太大。因此,在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知识生长點入手,让学生在操作探究中真正经历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引申与升华,让学生真正明白商的书写位置以及试商的具体方法。
一、在生长点展开,简简单单,奠定除法学习基础
在学生的生长点展开新知教学,可以拉近学生对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笔算除法的心理认知距离,进而奠定学生学习笔算除法的基础。为此,在教学的起始环节,我主要安排了以下两个训练内容。
习题1.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90÷30= 360÷30= 840÷40=
200÷50= 270÷90= 40÷20=
12÷40= 600÷19≈ 900÷31≈
习题2. ( )最大能填几。
50× ( ) <460 5 × ( ) <66
80× ( ) <570 15 ×( ) <100
30× ( ) <256 40 × ( ) <300
60×( ) <482 50 × ( ) <320
两道习题的设计既是对学生已有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复习与巩固,又便于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控。尤其是习题2,它能唤起学生已有的试商经验,为接下来的试商迁移训练奠定基础。
二、在重点处探究,摆摆想想,归纳总结出算法和算理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获得知识,基于此,在教学时,我把“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悟算法和算理”作为教学重点,并为学生设计了常见的问题情境,然后立足此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从中归纳出算法和算理。
在创设问题情境“学校买了92本故事书,如果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后,我先提问:“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如何解决?”经过思考,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提取到有价值的信息: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实际上也是求92里面有几个30。接着,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解决办法,其中有学生认为可以采取估算的方法。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这道习题的准确计算方法呢?我让学生先试着用小棒摆一摆(如下图),在摆一摆的基础上,再把操作与笔算结合起来,想一想:92÷30的商“3”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要写在个位,而不是十位?
这样教学,既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把握算法和算理,又有助于学生初步掌握商的书写位置。
三、在难点处深化,算算说说,掌握商的顺序与位置
在本课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整十数与两位数相除的笔算方法后,应趁热打铁,把整十数与三位数相除时商的书写位置和书写顺序教给学生,从而有效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
例如,我出示整十数与三位数相除的算式“140÷30”,让学生思考:当被除数前两位数比30小时,该如何计算?商又该写在什么位置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小于除数时,应看前三位数,把前三位数看成一个整体再进行试商。
上述教学中,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交流,学生既对商的书写位置与书写顺序有了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又提高了自身的合作、交流、表达、辨析的能力。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只有真正从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出发,紧扣重点,突破难点,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不断提升运算能力。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