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上达相关论文
梁启超先生说:“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18岁的骄傲不仅来自生理的成熟、青春......
(上接本文第一部分之63,载本刊2005年第2期)rn6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rn注“知之”、“求之”的“之”:知......
李晦斋与曹汉辅的论辩,是韩国朝鲜朝时代的一次重要论辩,代表朱子学与其他派别思想义理之不同。从李晦斋与曹汉辅的书信论辩中,可以看......
"学问"一词涉及谁"学"谁"问"、"问"谁"学"谁、如何"问"、为何"问"以及如何"学"、为何"学"等问题,以此为出发点,即可发现古代"学问"与今日"学问"不同,古代"......
110.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注 “会”,相见,结交,聚集。译 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与朋友相识相聚,以朋友之道辅助仁德修养......
“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赐给岳麓书院等处的匾额,主要表彰这些书院对于传承理学、培养人才的贡献。“学达性天”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
(上接本文第一部分《原文及注、译、按》之162,载本刊2008年第3期)163.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品学言行一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闻一知十;下学上达;一以贯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现代社会,由于道德脱离了“人类幸福和好生活”的根基,伦理生活世界行动与行动者的分离,使得现代人由于动机和理由的分离而患上了“精......
注 南容,孔子弟子南宫适,字子容。“白圭”:代表《诗经·大雅·抑》篇中的两句诗——“白圭之玷(dian,白玉上的斑点),尚可磨也;斯......
(上接本文第一部分《原文及注、译、按》之79,载本刊2005年第5期)80.达巷党人日:“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日:“吾......
在近代新儒学复兴过程中,徐复观先生通过梳理中国文化的最基本特性,得出“中国文化实则为心的文化”的结论,独树一帜地建构了形而......
孔子的"下学而上达"之语内含两种工夫路向:由下学而致上达和下学即上达。"下学即上达"是阳明心学采用的工夫形式,也是牟宗三先生所言之......
<正>杨简(1141—1226),字敬仲,慈溪人,谥文元。曾筑室德润湖上,更名慈湖,学者称慈湖先生~①。杨慈湖为象山门下高弟,全祖望说"文元......
(上接本文第二部分《综论》之[二],载本刊2009年第5期)(三)下学上达,一以贯之按照“品学言行一体”和“道识技艺一体”的人生修养和治学......
学人的治学活动是一种典型的、集中的理性认识活动,因此治学思想应当是认识论的一种提炼和提升。研究《论语》的治学思想,当然就是研......
(上接本文第一部分<原文及注、译、按>之41,载本刊2004年第5期)4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上接本文第一部分《原文及注、译、按》之120,载本刊2007年第2期)121.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
孔子治学思想是孔子认识论和教育思想的突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孔子世界观复杂矛盾的背景下,这一部分又具有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倾......
<正>现代新儒家一般将孔子的人性论解读为性善论(参见牟宗三,1999年,第190页;徐复观,第79页),但是,郭店楚简等有关早期儒家文献资......
本文尝试运用教育和哲学相交叉的研究方法,站在朱熹哲学思想的基础来研究朱熹的蒙学思想。通过朱熹蒙学思想和“下学上达”的分析,......
艺术生产是一项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文艺创作是否有固定的方法和原则?如果有,那么设法找到它、尽力照搬照套就可以了吗?......
儒家主张学习是为己之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自身道德人格的完善。人存在的合理性和发展的可能性的理论根据先天地存在于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