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福辉相关论文
早在1980年代,吴福辉先生就曾著文“提倡个人编写文学史”(参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4年第1辑)。当时,从1950年代后期盛行起......
陈平原去年以来,面对迅速崛起的商品经济大潮,最难适应的可能是人文学者。相对来说,自然科学家因有可能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变成专利......
老吴走了.rn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个开始——我们这一代走上了人生最后一程,老吴是走得较早的远行者.rn我做出这样多少有些理性的......
“文坛回春”之路步履维艰,这种艰难历程不仅显性地表现为1980年代的多次论争和批判,而且,从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编撰的文学史书里......
200 0年 7月 2 8日— 31日 ,由苏州大学主办并在该校召开了“《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
一晃,认识吴福辉32年了。 1978年10月的一天,我到北大参加研究生入学的复试,在图书馆考场,第一次见到老吴。他个子魁梧,笑脸迎人,敞亮......
2005年第10期《上海文学》隆重推出了新发现的张爱玲佚作《郁金香》,该刊从2006年1月号起,又新辟了“古今”栏目,集中推出一批最初......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重写”的过程,正是在这一再“重写’’中,这门学科本身也不断从年轻走向成熟。......
<正>吴福辉先生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以下简称"插图本")出版后,好评如潮。人们不仅为100余幅珍贵图片所吸引,也为体例之......
期刊
<正>该书被学界誉为"迄今出版的诸多文学史中最有特色的一部",是"别开生面的"、由个人撰写的文学史。这部文学史,把过去线性的视点......
期刊
【正】我想正是因为樊骏式学者的不可复制和稀缺,才会让众多学者在樊骏去世后期盼"樊骏式的接班人",呼唤"樊骏式的学者",甚至有不......
钱理群,1939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与民间思想研究,著有《心灵的探寻》、《周作......
阅读吴福辉先生系列学术专著时,脑海中始终有一个问题:在他那一代学人中间,他的学术个性到底体现在哪里?他与他的同学钱理群、温儒敏、......
时间:2010年4月11日地点:中国现代文学馆会议室B308吴福辉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近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4月1......
历史进入8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始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拓展,而且每个领域的研究几乎都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学术代表。在中国现代讽......
不管文学史家是否愿意面对,当他开始构撰一部文学史的时候,总绕不开“历史”的“影响”,这“历史”特指中外文学史的写作历史。具......
期刊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教学,过眼的文学史类著作可谓夥矣,不才如我,也曾经编著过几本,有年度史《1993:世纪末的喧哗》,有断代史......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洋泾浜文化·吴越文化·新兴文化──海派文学的文化背景研究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馆)对于海派小说与上海文化的关联,我已经写过一篇《......
<正>1999年春天的一个傍晚,我在兰州大学校园里漫无目的地闲逛,走过报刊栏,无意中看到《光明日报》上河南大学招收首届博士生的广......
本刊从5月号起开辟"每月书评"专栏,向广大读者推出较有分量的重点书评,旨在介绍有较高学术水准和阅读价值的图书。为保证本栏目的......
期刊
2009年11月3日下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和中国现代文学馆,在该馆召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创刊三十周年纪念暨《丛刊30年精......
吴福辉先生2010年1月出版的《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在看似中规中矩的"发展史"框架中实则另辟蹊径,体现出诸多创新之处:一是......
<正>15年前,当吴福辉兄的大著《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以下简称《海派小说》)问世时,我就欣喜万分。"海派文学"长期名声不佳,终......
<正>记得吴福辉先生在他的论文集《深化中的变异》自序里说过,这些年来他的老同学见面就逗趣,称他衣饰新潮"越来越海派",其实细论......
<正>我读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首先注意到的是作者《自序》里的这段话:"本书的目标不是企图建立一个新型的范式......
期刊
个性化的文学史叙述,并非要刻意回避、甚或一概拒斥他者意见,它恰恰是在多重主体与多种观念对话交流、碰触磨砺中,方能提炼出有个......
倘若以1929年春朱自清在清华大学开设“中国新文学研究”课程作为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肇始1,那么该研究已有了80余年的历史了......
期刊
“文明人类”的灵魂告白──海派小说的主题研究吴福辉我把人的主题看作是海派小说的另一基本主题,而且是涵盖、渗透性最强的主题。......
1995年金秋,湖南教育出版社推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 的前五种:吴福辉著《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朱晓进著《“......
吴福辉,浙江镇海县(今宁波市江北区)人。1939年生于江南上海,长于关外辽宁。1959年始在鞍山任中学语文教员。1978年入北京大学中文......
时光飞逝,转眼间,吴福辉老师也迈入耄耋老人的行列了。回忆起跟随老师读书的岁月,已是二十年前的事情。近些年,因为在国外工作,没......
吴福辉研究现代文学史的学术小品,显示出他对研究对象新旧驳杂特质的把握能力与体察同情;其在海派文学研究领域内的沉潜与拓展历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