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报》相关论文
自1895年一纸《马关条约》将台湾割给日本,在长达50年的被殖民过程中,台湾人民经历了武装和非武装斗争,在反殖民运动的过程中书写......
作为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唯一台湾汉文报刊--《台湾民报》,其前身为1920年7月16日在东京创刊的《台湾青年》,其发行方式先后经历了月刊......
1925年三大农民运动(竹林事件、二林事件、拂下地争议)先后爆发,此时也是台湾新文学运动从“摇篮期”进入“成熟期”、“台湾新文......
<正>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一批既能替殖民者创造财富,又不......
日据时期,台湾农民深受日本殖民当局、日本资本及台湾本地地主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1920年代台湾农民开始组织......
1919年5月4日,北京古都掀起了五四狂飚。不论当时及后世对此评价如何分歧,但它成为中国现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的转折点,却是一个不争的事......
以启蒙为目的的台湾白话文运动乃是受到中国大陆的新文化运动影响而发生的,随之而起的台湾新文学运动更担负了文化抵抗的救亡使命。......
台湾新文学运动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直接影响和指导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具有和“五四”新文学运动基本相同的内容、性质和特......
【正】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论述,只限于大陆的现代文学,对祖国宝岛——台湾现代文学的发展并未给予应有的篇幅,这自......
【正】 今年4月25日,是著名台湾作家赖和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缅怀他的光辉一生,学习他的伟大爱国主义......
<正> 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个省。一八九五年中日战争,台湾曾被日本帝国主义占据长达半个世纪;一九四九年以后,台湾岛又......
一、消失的《曙光》1930年9月27日,每周出刊的《台湾新民报》,第332号第11版,新诗专栏《曙光》,内容全遭挖空。这并不是报纸编辑或......
【正】 鲁迅及其作品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影响之巨大而且深远,是众所周知的。但对曾被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五十年,又和大陆隔离四十年的......
赖和散论郭蕴斌一个世纪前的1894年,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了。就在这年的4月25日,台湾新文学的奠基人、现代作家和诗人赖......
一、乱都之恋1924年1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夜间部补习班学员、十七岁的罗心乡女士突然接到了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信上只写了一首白话......
<正>报刊作为呈现日据时期台湾文化的重要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天,当我们翻看这些旧报刊时,常常会看到很多与日本殖民统治......
【正】 五四,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掀开了崭新的第一页。五四,凝聚着中国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文化的可贵精神和优良传统。五四,从思想到......
1919年,《新青年》提倡白话文,拉开了祖国大陆新文学运动的序幕。新文学运动的兴起,是1915年开始的文化启蒙运动深入开展的根本标......
<正>20世纪20、30年代,在祖国大陆蓬勃发展的白话文运动的影响下,一群台湾留日青年试图通过语言变革,以白话文作为启蒙大众、普及......
作为日据时期台湾的汉文报刊,《台湾民报》宣传中华文化,支持祖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在长期的艰苦办刊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中华......
1923年至1933年间,《台湾民报》转载了胡适、鲁迅、郭沫若等数十位祖国大陆新文学作家的上百篇作品,对台湾新文学创作产生了示范和推......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古往今来,大凡掀起一个较大的政治或文化运动,都缺少不了一种或数种口头或文字的信息传替,诸如报纸、刊物、广......
报纸传递讯息快速,信息量大。现实感强,是重要的社会舆论工具,对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有着广泛的影响。1885年,英国长老会牧师巴克莱(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