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学运动相关论文
现代文学史可以从晚清写起,但这只是序幕,大的变革还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现在流行“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说法,从历史的承续角度看......
进化论作为一种理论工具,有力地推动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对文学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陈思和先生在《复旦学报》2005年第6期上发表的长文《试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锋性》,从先锋文学与常态文学的辩证关系中,试图重......
“一支彩笔耀南天”──郁达夫与战前新马华文文学陈子善在二十世纪即将结束的今天回眸展望,本世纪的东南亚华人文化发展史绚烂多姿......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俄思想文化史上几乎同时出现了一段堪可比较的文化转型期,在中国是"五四",①在俄国是白银时代.......
一、序文中国大陆在分析文学作品的时候,常有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相联系的、继承“五四”传统的严重倾向。当然考虑到“五四”在文......
2005年11月30日陈思和先生在北大做了题为:《“五四”文学:在先锋性与大众化之间》的讲座。2006年3月8日中华读书报以整版的版面刊登......
中国现当代文学,指的是从“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延续至今并不断发展前进的中国文学。在学科体系上,它是一门文艺科学,同......
<正>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二级学科,原本是在非常狭隘的政治功利目的背景下形成的意识形态的产物,从一开始就被设定在画地为牢的范......
【正】 老舍在他的文学生涯中,曾经写作了数量可观的关于语言艺术的文章。这些文章如同他的浩繁的文学作品一样,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针对老舍早期的艺术理论专著《文学概论讲义》一书,探讨了老舍早期的文艺思想,着重阐述了老舍对文学的独立地位和独立价值的独到而深......
<正>关于这个题目,我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在北大作过一次讲座。当时我正在主持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程》,想探讨几个文学史的理论问......
“底层文学”近年来备受关注,一系列表现底层生活的文学作品,铺展开了底层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与此同时,底层文学理论的探讨也多......
【正】 锺理和是台湾省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创作活动开始于三十年代,成熟于五十年代。他使用过的笔名有:江流、里禾、锺铮、锺坚......
【正】 一、毛主席的文艺思想是我国现代文学走向繁荣、壮大的根本保证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不但是当代最杰出的马克思列......
【正】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诗歌的民族,异常发达的抒情诗所构建的诗意精神世界,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甚......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迄今为止主要是依靠口语语言、印刷及目前流行的电子传播等。先秦两汉时的文学先以口头语言在民间传播,......
<正> 当历史新时期进入第三个年头即一九七九年的时候,长期默默无闻的中篇小说犹如狂飙天落,异军崛起,揭开了我国中篇小说发展史的......
<正>20世纪,是中国社会、历史大变革,中西文化大碰撞、大融合的时期,是一个中华民族风云激荡、命运多舛但不断走向复兴和辉煌的世......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经历了上世纪 80年代的壮丽与辉煌后 ,此后显出相对沉稳的发展态势。在新世纪里 ,这一学科的前景和格局将会怎......
周作人在小品散文创作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的早期小品散文平和冲淡,风格独特,这一方面表现......
永恒的变奏———香港诗歌话语方式的转变陈实中国的新诗歌,自“五四”新文学运动实现了古典文言体系向现代白话体系的转变之后,是顺......
【正】 中国的新时期文学,实际上是从一九七六年天安门广场上那“惊天地而泣鬼神”的清明诗潮发轫的。“四·五”天安门诗潮是......
【正】 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学,即历史学界划为中国近代史阶段的文学,从文学发展历史的......
《贺敬之评传》引言何火任中国现代革命文学,从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到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历经风风雨雨,走过20多年艰难曲拆的路程。毛泽东......
本文主要考察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与《晨报》附刊——五四时期著名的一份报纸副刊——之间的互动关系,借此阐明20世纪20年代特殊的......
<正> 人道主义是近代欧洲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过进步作用。人道主义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基......
近代以降,中国古代文论文体逐步向近代化、正规化发展。其演进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的界限划分虽然有模糊之处,各......
道、咸以降,占据文坛主导地位的是宋诗运动。不仅当时文坛的主要人物在文学主张上都倾向于效法宋诗,如程春海、何绍基、祁春圃、魏源......
前辈学者樊骏先生十多年前发表一篇文章,其中关于学科建设的观点至今仍然值得学者们认真思考。本文作者借最近在湖北九宫山举行的"......
众所周知,以“五四”新文学为肇始的20世纪中国新文学,是在“启蒙”的文化思潮语境下庄严登场并派生出自己相应诉求的。启蒙诉求在20......
<正>在文学史上,"五四"新文学运动可以说是文学范式革命的样本,其史料的丰富性、年代的切近性为人们研究文学范式转换提供了研究实......
【正】一 二十世纪,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黑暗与光明交替、罪恶与伟大并存的世纪,是今天和今后的人们难以忘怀的世纪。二十世纪的......
<正> “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而“五四”新诗运动则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声。它出现于“五四”运动前夕,在......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标志着写作内容处于中心地位,而形式的探索处于相对边缘状态。面对这一文学现象,国内理论......
80年代以后,台湾刮起一股民族分离运动的邪风,主张有一个异于中华民族的“台湾民族”,以台湾为独自的共同体而有别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主......
首先,我们想表达我们对昆仑出版社和中国作协的安排,让我们在<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出版之后,有机会和许多台湾文学的研究专家交流,......
一、当代中国美学转型的前奏从1974年7月到1980年2月,在这七年时间里,姚雪垠为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创作问题和茅盾通信88封,而《......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大义当前,文化战线对日寇的口诛笔伐,与军事战线对日寇的浴血奋战交相辉映。1938年1月25日创刊的《文汇报》,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