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学相关论文
作为郁达夫后期小说的杰作,《迟桂花》的身体叙事较之前的作品有了很大突破,暗合了五四落潮后中国知识分子所特有的精神图景,呈现......
新文化运动掀开了中国新文学史序幕,以《晨报副刊》创办十年(1918.12——1928.06)时间段为研究样本可看到,短短十年间,由于中西文化......
乡土文学是具有中国文学特色的文学,也是最具有地方性的文学,反映的是地域的文化生活特征,展现的是地域的特殊生态景观,体现的是一种别......
在人教版《语文》(必修1)中,鲁迅的杂文《记念刘和珍君》题目中的“记念”被注释为“记念,现在写作‘纪念’”[1]。遵循这种注释,......
文化生活出版社是1935年创办于上海的一家中等规模的民营出版机构,运营时间长达19年,出版了大量颇具艺术性的“文学丛书”,促进了......
1998-1999年台湾《联合报副刊》组织的“台湾文学经典”评选活动,是台湾文学经典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引发了人们对台湾文学持......
说到五四新文学,我们难免会想到鲁迅先生。1918年,鲁迅用笔声援了新文学运动倡导者,他怀抱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想使用“文字”......
一在“告别革命”的时代如何定位左翼文学,是8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争论不休的问题。唐小兵主编、1993年由香港牛津大......
<正>2014年12月28日-29日,由北京大学等五大学联合发起的"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系列学术会议"的首场会议在安徽大学召开,主题是"文学......
翻开2009年6月号的《上海文学》,百岁女作家罗洪的新作《磨砺》赫然在目,这篇近二万字的小说跨越时空半个多世纪,叙述了一位优秀的......
冈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山西作家、诗人。但学术界对冈夫生平和创作的系统性研究却十分缺乏。本文以冈夫在现代不同时期......
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哲学思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世界各国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构成了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精......
五四新文学是在现代出版所确立的文学生产方式和体制下生成、发展的.五四新文学出版为一般市场逻辑所左右,新文学的基本的社会性基......
晚清的"同光体"诗派,在整个中国传统诗学的历史发展中,位居链条的最末端,其诗学理论的性格是为整个诗学传统作总结,无论是调和唐宋......
关于五四新文学的缘起问题,文学史似乎不外乎有两种定论:一是从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再现考察其演变;一是从文学本身的表现中寻求文......
本文以五四时期的《歌谣》周刊为核心,试图考察以“歌谣”为代表的民间文学形态与五四新文学生成之间的关系。文章从《歌谣》周刊诞......
近年来,从报刊传媒角度研究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成为现代文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对五四时期新文学四大副刊之一《晨报》副刊的研究也出......
本文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国精英知识分子的启蒙运动为写作背景,以中西方“启蒙”概念的明确区分为理论前提,在特定的理论框限内对鲁迅......
本文从读者的角度,探讨了五四新文学读者外在的显性特征和内在的潜在素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从而为五四新文学的发生这一重大问题做出......
孙犁的久负盛名,新课标九下选编了刘绍棠的,让我们再次走入水乡,领略大运何的风土人情.刘绍棠师承孙犁,继承并发扬我国古典文学和......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审视五四新文学,并对五四时期一些重要作家的创作进行分析,进而认为,五四新文学的现代性品格,在于消解以儒......
早在五四新文学发生的初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就对民间文化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中有的主动挖掘利用民间文化资源,选取民间文化中有......
作为开创“五四”新文学的主力军和奠基者,浙东现代作家群为新文学的话语建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此加速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
政治混乱,变动不居的时代赋予了五四新文学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学的全新特征.在其破旧立新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外域文化、文学存在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感伤是“五四”新文学的精神胎记.在写实派、浪漫派和现代派的创作中,感伤有着各不相同的风格表征和审美特质.“五四”新文学中感......
近年来,我国“言情小说热”、“武侠小说热”、“历史小说热”、“黑幕小说热”一浪高过一浪,探究其原因,竟惊奇地发现他们都与五......
全球化进程中身份认同的问题早在五四时期已有突出呈现,其时的知识分子遭遇了民族、国家、文化乃至自我各方面认同的危机.五四新文......
没有受过多少新文学系统训练的沈从文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从边地军人到京城作家转变,他对于文学所承担的责任到后来愈见清晰和明......
李宗刚新著《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是其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文学”的阶段性成果。作者......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学教育与现代文学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五四新文学首先诞生于北京大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校园文学。......
梁启超在流亡日本期间,运用'和文汉读法'学习日语,意欲建造一座连通中西文化的巴贝尔塔,但是,翻译方法的急功近利、文学观......
【正】2008年春天,中宣部、精神文明办、团中央、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发起,号召举办全民"爱读书、读好书"活动。一场时尚的读书运动正......
"五四"新文学的价值转向:由"非人"的价值取向转向人的价值取向.从"五四"新文学"白话文学"和"人的文学"两个"中心理论"全面考察和剖......
南社小说家在清末民初的政治高压下,试图通过小说创作来解构国家政治话语权,将社会各阶层的现实生活通过小说展现出来,以此冀图社......
五四新文学以其崭新的思想与形式,拉开了一个新的文学历史时期。随后,武汉的新文学创作也走向了历史前台。武汉新文学诞生有着复杂的......
在"全盘西化"虚影下片面认为五四新文学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以致造成文化"断裂"的说法失之偏颇。事实上五四新文学作家虽表面上对中国古典......
五四运动迄今整整九十周年了,五四新文学自发生起则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回顾已有近百年的五四文学,它给我们的当代文学到底留下了什......
郁达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以其独具个性的文学题材与创作风格风靡一时,并由此成为五四新文学诞生之后毁誉参半、颇有争议的作家......
接受欧美文化的特殊的教育背景制约和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迷惑使得五四作家对欧美帝国主义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反映在文学上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