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通商大臣相关论文
北洋不是一个地理概念,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海域被称为北洋的。惯常说的“五湖四海”中,只有北海。可以说,北洋是个政治概念。1861年......
1870年的“天津教案”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教案”之一,在“天津教案”的办理过程中,清政府的基层官员、高级官员、以慈禧为代表的......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新北京,近代中国 早些天,《历史教学》编辑部和我联系,希望我从一个历史学者的视角谈谈国家现在提出的京津冀......
崇厚(1826—1893)是晚清经办外交、洋务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生长在清王朝“日之将夕,悲风骤至”~①之时,经历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
本文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具体探讨了三口通商大臣的兴替历程,以期透视出中央与地方、满族与汉族官僚间政治权势的......
人物:导游,路人甲、乙、丙、丁、戍等,妇女甲、乙,孩子甲,天津知县刘杰,随从高升,卖糖墩的,磨菜刀的,卖切糕的,修鞋子的,补牙齿的,卖泥人的,放风......
北洋不是一个地理概念,是个政治概念。1861年清朝被逼全面开放,被拖入洋人的世界,不仅接受外国公使驻京,而且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也就......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定,有一所目前我国保存最完好的清代总督衙署——直隶总督署。1988年,它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国......
还朝贼几伤裴度,免胄人皆望叶公。留得中兴元老在,一生功过在和戎。 这是晚清名土胡思敬有感于辛丑议和而作的一首诗,诗后附注曰;......
【正】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发展的顶峰时期,然而在咸同时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扫荡粉碎了维护清朝统治的军事支柱一......
弱国无外交。曾氏处理此案的苦衷,就因当时的清王朝实际上只有一个空架子。以曾氏的为人,能不知其后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实属无奈......
<正> 和许多落后国家一样,中国是在西方国家的侵略下开始自己近代化的历程。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一个重要后果,是中国被迫向外部世界......
<正>闭关时代的中国,一向不与外国有平等的外交往来,也不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及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逐步侵入,迫使中国开放大批的通商......
<正>《翁文恭公日记》表明,翁同龢在众多的洋务官僚中交结最早的是丁日昌,而且关系甚好。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江苏常......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中国以礼部或理藩院,分别接待藩邦属国或外国的贡使,这种结构体......
<正>1861年1月,清政府为适应《北京条约》签订后中外关系的新局势,设立了主管外交和通商的中央机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
陈钦,山东历城人,咸丰二年(1852年)乡试举人人仕,历内阁中书、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等职,以胆略过人、擅于外务著称。同治九年(1870年),天......
<正>提起"北洋",人们自然会想起"北洋水师"、"北洋政府"、"北洋军阀"(甚至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等一系列与清末民初政治紧......
三口通商大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为适应中外情势变化而在天津设立的一个新官职,设立于1861年底,裁撤于1870年天津教案后,期间......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廷迫于列强的压力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为了加强对北方口岸的管理,清廷设立了三口通商大臣,专门管理牛庄、天......
三口通商大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适应对外情势变化而在天津设立的专门负责管理北方三口通商、交涉事务的官职。天津教案爆......
咸丰十年十二月(1861)设立的三口通商大臣是中国走上外交和政治现代化道路的标志之一,其在近代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一个承前启后的......
【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总署为催报咸丰十一年八月以来所征俄商进出口正子各税清单事致三口通商大臣函同治元年八月二十五日......
<正>在天津租界的景观中,位于原英租界南端,东靠海河,西邻维多利亚道,与美租界只隔一条街的紫竹林界内,有一个醒目的建筑尤其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