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埠相关论文
189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五十周年的纪念日,公共租界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这天,阳光明媚,云淡风轻,一大早外滩就悬灯结彩,旌旗飞......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漫步在浦东古镇高桥西街的弹格路,一排清末民初的老房子映入眼帘。听说凌氏民宅(文保单位)正在筹备浦东“高桥人家”......
论近代上海港崛起的历史地理底蕴戴鞍钢1843年上海开埠后,发展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国内转口贸易和埠际的首要枢纽港,并因此对周边地区及长江......
上海近代工业中,棉纺业和面粉业是中外资本最早青睐的产业。棉纺厂和面粉厂所需的原料——棉花和小麦,以及制成品都需要通过水路来输......
从近代史以来,福建共有三次可以“领先一步”的发展机遇。但至少前两次,福建都没有很好地把握机会,将自己的先发优势转化为胜势。 ......
1851年的一天,在群商云集的上海,一个叫徐德琼的商人格外兴奋,他的商行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知悉徐老板的商业筹划......
上海开埠后,英商丽如银行捷足先登,稍后英、法、德、日、俄、美、比等国金融势力纷纷涉足上海,但长期处于龙头老大地位,获利最丰,实力最......
世博会的魅力 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由于不受国体限制,更不受地域影响,也没有民族、宗教、文化和经济水平等因素限制......
本文以上海为例,对1843年11月上海开埠后来沪造访的军舰及驻守上海的外国军队的音乐活动予以钩沉。旨在透过西文报刊、节目单、相......
自上海开埠,外国学者就开始了对上海及其历史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西方势力从上海撤走,上海不再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
《沪城岁时衢歌》是清代上海人张春华以诗歌体裁写的记录和描写上海岁时风俗的著作,初刻于道光十九年,即公元1839年,时距上海开埠还有......
当1843年上海开埠,西方人看到中国人糟糕的卫生习惯时,他们脑子里或许就是这样一幅霍乱时代的惨痛记忆。而西方人针对中国人生活方式......
近代以来,流入上海的苏北人数量众多,其中绝大多数人从事下等职业,这导致了对苏北人的普遍歧视。这种现象在上海长期存在,尽管不同......
北新泾镇位于吴淞江与它的支流新泾港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上海开埠后,吴淞江以北新泾为界,上游仍称吴淞江,下游改称苏州河。 北新......
清道光年间创办于老城厢的裘天宝银楼是上海著名银楼之一,随着上海开埠,租界兴起,裘天宝银楼在南京东路分别开设了“德记”和“礼......
《上海年鉴》作为开埠早期编年的材料,将上海各类人文、自然的信息系统地整理汇编,可谓是在沪洋人生活、工作的指南和黄页,对复原......
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在现今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背景下,城市未来的发展方......
上海开埠后,浙北地区生丝及其产品销售市场格局发展了重大变化,开始由明、前清时期的国内市场为主、国外市场为辅的市场格局,发展......
城市的发展与转型始终是贯穿上海开埠以来100多年的一条主线。 “站一个制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
【正】 解放前,上海港为帝国主义所控制的码头占全港71%,仓库占79%。英帝国主义的公和祥(Shanghai and Hongkew wharf Co.Ld.)是近......
上海,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综合性工业和科学文化基地,也是国内最大的商业中心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港口。它光荣地屹立在东海前哨,成为中......
陈煦元(1821—1889),原名熊,字竹坪,因为一生行善,时人称之为“陈善士”。陈家世代居住于浙江省湖州南浔镇,是当地望族。19世纪中......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海开埠仅15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上海对外贸......
上海的百货零售商业是由洋广杂货商业演变过来。早在上海开埠之前.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日本人小竹文夫在上海调查后.写了一篇《上海之......
由于历史久远且资料散佚,上海开埠初期外国银行在沪的史料多有阙如.本文根据掌握的资料,对19世纪外国银行在沪情况进行了梳理,并运......
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然开埠之后的上海道台都绕不过这样一个关隘,即从“四书五经”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进士举人必须直面洋人,处理棘......
浙北地区地处杭嘉湖平原,主要指湖州、嘉兴两市.浙北地区近代经济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密切相关.上海开埠后,凭借其地理、经济的综合......
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对外贸易的发展.大批外商、外侨来沪.他们要吃要穿,谁来提供?吃的东西容易解决,穿的服装就比较困难了。这时候上海的......
时代塑造“海泰时代”追述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北外滩就已成为上海开埠后屈指可数的一幅开发热土.矗立于北外滩众多保护建筑.流传于民......
清代上海正成长为中国沿海最重要的工商贸易口岸,与此同时,以外省籍商人为主体的会馆公所自清初以来也得到长足发展,并在地方事务中发......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1845年上海出现了租界。在上海开埠后10年,上海的对外贸易超过广州,高居全国之首,同时,上海城市也加快了近......
上海道契,是近代上海开埠后外国商人来上海租地而产生,它作为拥有租地的产权凭证,曾经存在了一个世纪之久。新中国建立后,道契随着国家......
人们从业观的变化是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产物。近代以来,中国由闭锁而开放,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东来,使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基础发生裂......
上海开埠172年以来的沧桑巨变,文化事业和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人文精神的积淀中形成了独具海派特色的教育重镇。在依法治教的......
上海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1、上海菜发展的历史。上海菜是中国的一个主要的地方风味菜.上海菜与上海开埠同步起源和发展.同上海的政治......
本文以上海报纸传媒开埠160周年的纪念为分析对象,以传播与城市共同体为理论框架,围绕城市热点时刻的报纸作为,立足都市,探讨媒介......
外滩,这个地名太有魅力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知道上海有一个"外滩"。笔者在图书馆查找1 60年前的外滩洋建筑老照片,它们配置什么家......
宁波商帮与粤商之比较广东商帮主要由广州商人和潮州商人构成,初始于明清时期。由于广东背山临海的独特地理位置,相对发达的商品经济......
在上海开埠之前,今天上海外滩一带的繁华地区,还是荒芜人烟的农田渔村。自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上......
【正】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上海开埠后的20年间,出口贸易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1844年,经由上海出口的货......
<正>从做剧本起步,《上海王》涉及一种在银幕上鲜为人知的历史镜像:上海开埠及其后来的城市变迁。从清末到民国之初那个纷繁错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