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公报》相关论文
晚清对于中国女性解放来说,具有重要的开端意义,变革首先发生在公共话语领域,中国传统女性从“隐匿”到“现身”,而近代报刊作为一种外......
《万国公报》作为受众广泛、影响深远的最具代表性的晚清传教士中文报刊之一,是明清时期西方文化传播和新词语产生的重要载体。新......
<正> 在近代,中韩两国都陷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面临着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险。但是,威胁中韩两国独立地位的帝国主义国家有所不......
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曾经写下一句小字作为解释:“自由者,不为人所拘束之义也。其意谓人各有身,身各自由,为上者不能压抑之、束缚之......
1904年2月,日本与俄国在中国东北地区开战。此战因两国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利益争端而起,也与英、美等其他列强在华的利益密切相连......
据报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新近推出社会科学文库史学丛书,其中汤志钧先生的修订本《戊戌变法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7月......
摘 要: 近代中国因封建制度腐朽,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面对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传......
略论晚清上海新型文化人的产生与汇聚熊月之晚清上海崛起了一个新型文化人群体。与传统士大夫比起来,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较新的知识......
在讨论戊戌时期(1895—1898年)的学会以前,先对“学会”一词加以界定。学会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学会,指知识分子为某些共同兴趣而组织的团体,参加团......
<正>鸦片战争后,随着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思想的演变已经离不开思想的传播,往往在思想的传播过程中,伴随着思想内涵的丰富、思想价......
上海以占全国1%的人口,0.06%的土地,贡献了全国1/8的财政收入 重新打量外滩 上海是良港。在中国沿海的不冻港中,它......
在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众传播媒介均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中国早期现代化中,传播媒介长期滞后......
晚清中国基督徒杨用之在《万国公报》上发表了一组以圣经为题材的教义诗《谈道百篇》.这组诗歌以中国传统诗歌形式宣扬基督教教义,......
《万国公报》是西方传教士在华所办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一家,存在时期达四十年之久,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
自1873年1月由李鸿章主持,并由上海沙船商人朱其昂等具体经办的“轮船招商公局”(该年6月,香山买办唐廷枢接受李鸿章委任改组为轮......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宗教报刊《万国公报》在宣教传教的同时,也传播了大量西方知识,在不断改革中逐渐演成为一份影响中国近代社会......
《万国公报》是近代来华传教士创办的一种中文报刊,它虽属教会刊物,但热衷宣传于西学,这不仅为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了解西方......
【正】1962年,德国学者哈贝马斯在其《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论述了公共领域的定义。即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
一麦孟华(1874—1915)字孺博,号蜕庵,笔名曼殊、先忧子、伤心人等。广东顺德人。1891年人广州万木草堂,拜康有为为师,为草堂十大弟子之一......
梁启超曾参与编辑或撰稿的报刊有《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国风报》、《晨报》、《......
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新教传教士和中国文人以《万国公报》为依托,大力传播西方政法思想。其中,《万国公报》所宣传的宪政内容对......
《万国公报》积极传播西学、倡导教育改革,其背后的动机是传播信仰。传教士自觉、主动地利用世俗知识与神圣信仰之间的张力,一方面......
《万国公报》中曾刊登了大量介绍外国妇女的生活状况以及批判近代中国妇女陋俗的文章,充分体现了其对近代中国妇女问题的极大关注......
19世纪80年代格致书院和《万国公报》先后分别组织了两场有关中西格致异同的讨论。此次讨论是晚清学界最早对自明末以来甚为流行的......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纷纷涌入古老帝国.为了减少传教的阻力,传教士热衷于组建学会,编译书报,介绍西方科学知识,宣传西方教育思想......
1898年光绪帝在戊戌新政上谕中明令创办京师大学堂。在筹建京师大学堂时,总理衙门奏称:“所有原设官书局及新设之译书局,均并入大学堂,由管......
在晚清社会有着相当影响的<万国公报>是寓华新教传教士的舆论阵地,是一分以宣传基督教为主旨的刊物.在长达近40年的时间里,它对儒......
由美国监理会来华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万国公报>是晚清时期一份颇有影响的刊物.它的出名,主要就在于其介绍的西学知识.在其介绍的......
1900年后,传教士和著名报人林乐知对当时清末政局和中国革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在教育改革方面,他重视"蒙学"和"女学",并建议对......
一、《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以及《万国公报》等的科技、地理、历史和新闻专栏在中国的报刊史上,专栏的出现......
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耿云志孙中山是辛亥革命无可争议的领袖,他的革命纲领是尽人皆知的三民主义。关于民族主义、民权主......
《万国公报》是一份以宣传基督教为主旨的刊物 ,但它在近代中国却以鼓吹变法而出名。本文对《万国公报》的变法主张进行了全面的综......
以往对梁启超的研究,多从政治、思想、文化的角度入手,将梁启超定位在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哲学家。本文选取了梁启超从戊戌变法失......
<正> 戊戌变法前后十余年间,是康有为、梁启超致力于中国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时期,而同时又是基督教和传教士在华活动十分活跃,教案......
我国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近代中文报刊广告起源于19世纪的广州、香港和上海等沿海“开埠通商”地区,如1833年8月1日创刊于广州的《东......
由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万国公报>是晚清时期一份颇有影响的刊物.其真实性质不能从名称上反映出来,而只有仔细研究其内容......
林乐知主办的《万国公报》中有大量世界各国时事报道,在这些时事报道中,“大美栏目”下有关美国的报道,内容丰富、数量庞大且连续......
《万国公报》是晚清时期一份颇具影响的刊物。它的出名,既与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密不可分。又与供职于其间的华人编辑息息相关。......
<正>沈渔邨院士主编的《精神病学》将广州(1896)、北京(1906)、苏州(1923)、上海(1936)、南京(1947)列为我国最早建立的五所现代精神病院[1],......
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上发表过很多宣传基督教的文章,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他宣传基督教,要求中国人改信基督教,具有强烈的殖民色彩......
人们从业观的变化是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产物。近代以来,中国由闭锁而开放,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东来,使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基础发生裂......
在早期西方传教士创办的报刊中,由林乐知担任主编的《万国公报》,办报时间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也最为典型。除大力推广“西......
19世纪传教士报刊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孕育了中国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第一份中文刊物,首开近代新闻史先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