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科学相关论文
明末清初的17世纪是中国和欧洲开始直接的文化接触和互动的时期。在中西文化和人员交流上,欧洲耶稣会士扮演了一个关键性的角色,16......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迄今,儒学与科学关系上的“相斥论”一直占压倒优势,“相容论”备受冷落。为弘扬传统文化,亟待加强科技儒学......
清圣祖康熙大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是中国史上著名君主。西方人常将他与同时代法国的国王路易十四世(Louis ⅩⅣ,1638-17......
徐光启,字子先,号去扈,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他是标准的科班出身,由秀才、举人成进士,晚年始入阁。应该说,徐光启受注疏式“经......
科学(指自然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它来源于哲学。西方有西方的哲学,中国有中国的哲学,由此西方产生了西方科学即现代科学,中国产生......
哈丁的后殖民科学文化哲学从非欧洲的“立场认识论”对传统的欧洲中心主义科学提出了批判,提出任何科学都是“地方性知识”,力图描绘......
由于中西方科学是在不同的哲学基质上和不同的文化土壤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异.弄清楚这些差异对我们今天......
本文叙述了17-18世纪西方科学技术东渐的过程及影响,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缺乏以欧氏几何为范式的古希腊原始科学结构,以及不适应近代......
[摘要]:以“李约瑟之问”为导入点,主要分析哲学因素对中西方科学发展的影响,揭示中西方科学差异及其产生原因,旨在阐明不同科学体系的......
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伙伴小组于2008年6月19-21日组织召开了“中国传统工匠技艺与民间文化”国际......
古代中国早在秦汉之际就已初步建立起天文、算术、农学和医学四大学科体系,并在不断演进和嬗变中逐渐形成了以生成论自然观为基础和......
中国传统科学研究模型及其体系具有'形而中'的性质,形而中既非道,也非器,而是象.象乃道的隐性显现,乃器的直接生成之源.依......
一英国使团访华的背景距今二百年前,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在中英关系史中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英国国王乔治三世(Geory Ⅲ,1738......
周瀚光先生是享誉学界的科学思想史研究专家,其研究领域涵盖中国传统科学、诸子哲学及佛教、道教等诸多方面.①最近,其早年专著《......
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的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公元前二世......
学术界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存在不少误解和泛化的现象,所以对“难题”的讨论应当以“难题”的规范表述为准。 “李约瑟难题......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中国传统科学基于天人合一、主客相融的原则,试图在整体流动与转化中理解和把握自然,社会、自然与人融通一体,认知与价值合而为一,......
从近代科学范式向复杂性科学范式转型以及复杂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相似点两方面,探讨了当代中西方科学走向融合的趋势。......
科学范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范式,不同的科学范式具有不同的认识思维方式、自然观和文化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建......
科学是一种文化,不同的文化土壤会孕育出不同的科学形态。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中西方科学之间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中国传统科学的“取象比类”方法,长期以来被许多人看成类比推理,因而被认为具有某种或然性。该文指出,“取象比类”实际上是一种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