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汉学相关论文
1785年在法国巴黎出版的《中国通典》(Description générale de la Chine)集合了传教士汉学研究的认识成果,成为继《中华帝国全志》......
考狄于1882年创办的《远东杂志》是第一本专注于远东地区研究的法国期刊,期刊刊载的论文多集中在汉文典籍翻译、传教士信件和实践性......
《汉文指南》(Syntaxe nouvelle de la Langue chinoise fondée sur la position des mots)系19世纪法国汉学家儒莲(Stanislas Ju......
清圣祖康熙大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是中国史上著名君主。西方人常将他与同时代法国的国王路易十四世(Louis ⅩⅣ,1638-17......
众所周知,中华书局创建于1912年元旦,是中国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后成立的第一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出版机构。中华书局的早期出版......
如果把西方汉学的演变历程分为“游记汉学”、“传教士汉学”和“专业汉学”三个时期,那么,传教士汉学是其学术和思想发展道路上最重......
灯下,展开毛笔誊写于字纸背面泛黄的西夏字手稿,端详着上面由钢笔、铅笔、圆珠笔细痕勾勒出的结构剖析,我心中怅然若失,耳边似乎还回荡......
从小祖母就给她讲中国神话 林雅翎(Sylvie Gentil)出生在巴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在她孩提时,就从祖母那里接触到了中国文学。“......
作为长期研究中国的资深学者,弗朗索瓦·朱利安在《默化》一书中从哲学和语言两个角度对“默化”观的特殊性进行了深刻分析,指出它......
1900年,法军指挥官欧仁·凤撒吉利非对易州清西陵进行科学调查,并出版了调查报告.报告记录了清西陵各类陵寝建筑及其附属机构、陵......
在30余部探讨中西思想差异的著作中,法国哲学家弗朗索瓦·朱利安创造性地将哲学方法论融入汉学研究,引起法国学界的强烈反响。中国......
译介是以文学文化双向交流为背景而展开的,输出国与接受国之间的文化、社会、政治语境对译介活动产生决定性影响.文学文本的解读从......
本文介绍和分析法国汉学家傅飞岚先生一篇探讨早期道教空间和科仪结构的文章,用回到具体的空间并追溯文献的办法,可以看到汉学家的研......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肩负着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汉学家们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拥有悠久历史底蕴......
【正】对于中国的知识界来说,沙畹(Edward Chavannes,1865-1918)的名字并不陌生。他的第一本有关中国的学术著作就是在北京出版的,......
【正】丁超(以下简称"丁"):尊敬的罗明先生和夫人,很高兴看到你们再次来华。你们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半个世纪以来为发展中罗两国......
【正】在汉学史研究中,人们经常会提及法国汉学,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自19世纪直到20世纪上半叶,法国汉学始终在欧洲汉学界起着举......
由于从未来过中国,19世纪法国汉学家儒莲(Stanislas Julien,1797—1873)的研究一般被认为没有中国人参与的成分。本文通过梳理儒莲......
通过梳理从17世纪末第一批传教士来华直至20世纪初法国汉学方兴未艾之际的各个时期法国对中国古典建筑的记录和研究、其发展脉络及......
本文结合沙畹、贝特鲁奇等法国汉学家在"1912年赛努奇博物馆的中国绘画"展览中对《九成宫图》的研究,探讨20世纪初法国汉学对中国......
创刊于1890年、由法国和荷兰汉学家联袂主编的《通报》汇集了欧洲汉学界主要研究成果。截止1944年,《通报》在历任主编的努力下,确......
中国古代文学散文较晚进入法国汉学研究视野,终于在20世纪取得翻译和研究领域的突破。从马古烈、徐仲年到班文干等当代学者,唐宋散......
【正】对海外汉学(中国学)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一个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领域,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大......
《胡适王重民先生往来书信集》一书中,对现代几位重要法国汉学家杜乃扬、戴何都、马伯乐、伯希和、戴密微的注释失之漏略。有鉴于此......
1814年,法兰西学院开设了欧洲第一个汉学讲座,这是汉学作为一门学科在西方诞生的标志。雷慕沙(Jean Pierre Abel-Rémusat,178......
本文通过爬梳中外文资料,探讨了晚清来华法国汉学家戴遂良对中国通俗文学志怪小说的译介概况、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戴遂良作为译......
法国汉学对中国的研究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汉族社会与宗教。将汉族社会置于整个东亚文化圈之中,并结合法国汉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考......
法国汉学作为西方传统汉学的中心,历史悠久,名家辈出,法国学者对中国的研究始于明清之际入华的耶稣会士。传教士要在中国传播天主......
法国汉学家沙畹、马伯乐、葛兰言诸氏对中国上古神话极为重视,并且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然而此时,民初的疑古运动在中国刚刚萌芽,......
葛兰言是20世纪上半期法国著名的汉学家,他的著作较早译介到中国,并在民国学界产生相当反响。然而时过境迁,有关民国学者评论葛氏......
中国古代文学散文较晚进入法国汉学研究视野。相较于前代的文学散文,明代散文的译介在20世纪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马古礼、班文干到......
法国学院派汉学兴起于19世纪初,并在此后逐渐确立了其在欧洲汉学界的领导地位。19世纪末,以《通报》(T’oung pao)的创办为标志,由......
众所周知,法国有着悠久的汉学传统,谈到法国人有关中国音乐的著作时,长期以来中外学者首先想到的是18世纪中晚期在华传教的耶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