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史学相关论文
从HPS到CSSK的转变,在分析和解释科学知识的认知规范性方面出现了困境,皮克林和劳斯的理论有助于说明其中的一些困境。为达到此目......
科学编史学(HistoriographyofScience)是指以写定的科学史为对象而进行的元历史研究——它所关注的问题是科学史研究中的方法论问......
基于编史学视角对国外地理学史著作的中国部分以及中国地理学史著作的考察,重点论述了实证主义和思想史两类编史方法论特征。考察......
本文回顾了近现代日本的技术史研究概况,也涉及技术社会经济学、技术哲学等领域.相关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30年代开始严肃探......
科学编史学是有关科学史的历史科学,能给科学史研究提供方法论上的参考与指导。本文介绍了在对克里克的研究中如何自觉吸纳多方面......
本文概述了免疫学科发展的历史,介绍了过去50年间免疫学史研究的概况。在免疫学外史研究中,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哲学方法的引进扩展了免......
摘要 近代早期博物学与科学革命的关系是近代早期博物学编史学必须处理的核心问题。20世纪中叶前后,很多传统科学史研究者并不倾向......
英国哲人科学家皮尔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历史学家.文章详尽而深入地论述了他对科学史、远古史和文明史、巫术史、中世纪史、宗教史......
首届科学史大衍论坛于2015年9月10--11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本届论坛由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出......
20世纪后半叶,西方技术史发展走向语境主义,避免宏大叙事,侧重于细微的生活场景。然而技术通史的研究存在问题,碎片化的历史图景虽......
本文意欲探讨一种新型科学史在理论上的可能性.这种探讨是从对历史上有关外星文明和星际航行的幻想作品进行科学史研究的基础之上......
近代早期赫尔墨斯主义与科学史的关系为两个问题所困扰,一是事实性的:能否认为《赫尔墨斯文集》与卡巴拉等思想通过激励隐秘科学的......
《中华医史杂志》是中国最著名的医史期刊。文章以该期刊1980-2010年期间发表的论文为中心,选取这一阶段中医史研究"内史研究"的经......
当下医学与技术史的研究史料大多聚焦于文献、文物,构成相对固化的研究范式,提议医学史研究的视域应适当拓展到近现代新医疗、技术......
中国传统科学基于天人合一、主客相融的原则,试图在整体流动与转化中理解和把握自然,社会、自然与人融通一体,认知与价值合而为一,......
H·弗洛里斯·科恩(H. Floris Cohen)是荷兰著名科学史家,专门研究科学革命。他生于1946年,早年在莱顿大学学习历史,1975-1982年任......
<正>当今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创新、创造、创业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创新史"就是一部"技术史"。在远古社会......
<正> 一在他将自己的专业从历史研究转向电影研究五六年之后,作者重新访问了一个美国史学家年会组织。会上,许多论文的题目都是老......
从20世纪新史学倡导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对话以来,历史学与人类学之间进行了广泛的对话与交流,中国学者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关于所谓"郑玄弹性定律"学界向有争论。从制作筋角弓的经验和郑玄注释文本的目的出发,再次阐明郑玄之论与胡克弹性定律的不等价性,......
文章在评论柯瓦雷、韦斯特佛和弗洛里斯·科恩等三位科学史家编史纲领的基础上,指出科学革命是一个有结构的动力学进程,该结构由数......
从科学编史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一定的案例分析,比较研究了人类学和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科学技术史研究在编史理论与方法上的同和异,认为二......
本文以化学和历史的关系为轴线,从化学史自身的发展考察了化学史学史,提出化学史经历了历史的化学、化学中的历史、化学的历史和历史......
学者-工匠问题是研究近代早期欧洲科学技术史和科学革命无法绕开的史学问题之一,相关研究旨在揭示这一时期学者和工匠如何相互借鉴......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科学史研究领域在编史学方法和科学史观念上经历了许多变化和争论,其中焦点问题大多涉及对“内史论”与“......
疾病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它既可被认作一种单纯的生物学事件,导致个体的躯体损伤和疼痛,也可被视为复合的心身事件,给病人添......
在过去的30年中,研究美索不达米亚、古代中国和印度的数学史家们已经揭示出,现存最早的阿卡德文、中文和梵文文献证明了这样一个事......
结构—功能分析是认识事物自身特性及外在功能的基本方法。通过对特定学科层次结构的分析,能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