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位文化相关论文
20世纪30年代,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陷入了山河破碎、国事陵夷的危局,救亡图存成为国家和民族亟待解决的历史主题。为了拨......
摘要:1935年,吴景超在《独立评论》发表了《建设问题与东西文化》一文,阐述他对待东西文化的折衷态度,指出了西化派与复古派在面对东西......
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不断冲击激发出中国的现代化思潮、中国思想界从洋务运动至五四时期先后提出“中体西用”和“西化”......
九·一八事变后,国势日衰,王新命等人发表关于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的宣言,激发了知识分子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现状及路径等诸多......
熊十力是清末学者,他援佛入儒,努力在中国本位文化中为佛学寻找新的出路,就是要通过对体用不二的本心本体论的确立,达到自识本心,......
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此前,发生于1935年的"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论战与这一科......
何炳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博古通今,学惯中西,何炳松先生不仅把美国新史学引入中国,使史学新思想面目一新,而且身体力行,著作等......
毫无疑问,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西方文化的影子,从麦当劳、可口可乐到好莱坞、迪斯尼,说我们处在西方文化的氛围之中恐怕是......
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化论争中,张岱年运用唯物辩证法对文化问题进行辩证剖析,形成了唯物辩证的文化发展观,深刻揭示了文化民族性与......
30年代关于中国文化建设问题的讨论,是五四以后很有典型意义的一场文化问题的讨论,这里仅就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一、“中国本位......
20世纪30年代,由10位教授发表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一文引发的关于中国文化走向问题的论战,直到今天,仍引起学界不断关注......
很多年前,曾对一位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朋友说,近代一段,可以六字总结,即满汉中西新旧。那是读大学本科时产生的一种朦胧感觉,年轻时......
20世纪中国的社会变迁十分剧烈,而变迁的实质是文化转型。贺麟先生的中西文化观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一席,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化论争提出了"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文化"的观点,围绕这两种观点产生了多方文化论辩。这次文化论争在中国文......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承认西方文化的长处;他相信,不同质的文化在本质上是有同一性的,并提倡以开放......
三十年代文化论战透视马千里“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步步紧逼,民族危机加重,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挑战,中国文化将何去何......
对于中国学者来说,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以来,东西方文化或中西方文化比较的问题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在长期的讨论中形成了名......
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中国本位文化论战是五四后又一次大规模的中西文化论战。这次论战的发生,既是当时民族危机和专制政策双重刺激和......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本位文化"论的学术价值及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定位,过去学术界曾把这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