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史论战相关论文
《史学周刊》为《华北日报》创设的一个副刊,创刊于1934年9月6日,停刊于1937年7月8日,共出143期,总约144文,先后由北京大学史学系......
现代化叙事是1949年之前就已存在的事实,但在1949年政治大变动之后,现代化叙事由于各种原因销声匿迹,革命叙事一家独大。但是如果......
这位百年沧桑的见证者,坐在轮椅上,穿行于雪后的校园。偶尔会有年轻的学生路过,向他打声招呼——那是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致敬......
毛泽东早在1917年就注意对中国国情的调查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亲自组织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论证了近代中......
发生在1927年至1937年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不仅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影响深远,而且对改变传统史学范式、促......
目前国内普遍存在将西方的feudal、feudalism与中文的“封建”对译,实属不妥。最初的汉学者和中国学者(包括严复在内)并不这样做,......
发生在1927年至1937年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不仅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影响深远,而且对改变传统史学范式、促......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
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中国社会史论战使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思想界占据中心。王礼锡、胡秋原编辑的《读书杂志》不仅是论战的主......
结合新近所出材料可见,顾颉刚在学术上并不排斥唯物史观。在20世纪20年代,他就对唯物史观的史学著述表示赞赏;30年代初,更在其日记......
一为了查一张照片的日期,我翻阅旧日记.1998年7月5日这天的一篇日记,留住了我沉思.时探亲去美国,住在洛杉矶我大孙女家.这天的日记......
【正】 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新史学界围绕着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中国社会史问题、中国农村性质问题开展了一场论战.在这场辩论中,以......
<正>在中国现代史上,陶希圣无疑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而这一切,均以他本人于1937年参加庐山牯岭茶话会后而成为其命运的一个转折......
20世纪 2 0年代末到 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 ,是大革命失败后人们思考中国往何处去和人们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造成的 ......
郭沫若及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的焦点,各方论战者从理论引用、中国历史的阶段划分、古代社会性质......
七十多年来,对郭沫若与中国社会史论战这一学术话题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过多地强调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阐述郭沫......
<正>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直接催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塑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式。目前学界对中国社会史论战的性......
德里克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左派马克思主义学者,著述颇为丰富;'中国社会史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具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有着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联系。首先,这场社会史论战促进了马克思主......
在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经典化"过程中,以往被忽略的一些主观因素其实起到了不小的推波助澜作用。这主要包括当时学界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