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史论战相关论文
《史学周刊》为《华北日报》创设的一个副刊,创刊于1934年9月6日,停刊于1937年7月8日,共出143期,总约144文,先后由北京大学史学系......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阶段,“五四”运动与中国社会史论战对此后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流布影响深远。一方面,唯物史观的译介与运......
现代化叙事是1949年之前就已存在的事实,但在1949年政治大变动之后,现代化叙事由于各种原因销声匿迹,革命叙事一家独大。但是如果......
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工作,较具规模的应该要推1958年10月在建工部建筑科学研究院主持下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资料调查编辑,当时......
前几年,许多人都在谈论“史学危机”,现在对“危机”的这种担心似乎是过去了。有些朋友向我说起,史学研究看来还得多做切实的工作......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历史学转向社会科学寻求认知工具和研究技术,与社会科学整合是实现现代转型的一条基本途径。发生于1927—1937年的中国社会史论战......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如果从李大钊1924年发表《史学要论》算起,已经85年了。那些披荆斩棘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和发展作出过突......
对于一个人物的评价,不能超出社会曾经赋予他的时代历史条件。如欲评价金景芳先生的史学成就,必须对他生活过的社会历史环境,包括......
陈峰著《民国史学的转折——中国社会史论战研究(1927~1937)》(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一书以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为考察的......
【学者访谈录】探索中国古史的深层底蕴———高敏先生访谈录刁培俊 韩能跃 (2 :5 )从英国史研究到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访钱......
若论三十年代发生在中国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人们自然会想到王礼锡和《读书杂志》。王礼锡,字庶三,~字丽明,笔名搏今,雪莱王。生于19......
记得1989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王礼锡文集》时,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让人们了解他——读〈王礼锡文集〉》,几年过去了,又有几本关......
关于古史分期的讨论,如果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社会史论战算起已有70年了。林甘泉、田人隆、李祖德合著的《中国古代史分期......
中国社会形态问题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社会史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但有关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争在社会史论战中悬而未决......
王礼锡,江西安福人,1901年5月11日出生于一个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教养的地主官僚家庭。曾祖父王邦玺曾任翰林院侍讲、侍读等职,中......
尊敬的王院长,各位领导,各位女士、先生:今天有机会在这个历史所建所60周年纪念会上说几句话,我感到十分荣幸,也是感慨万千。我想......
《食货》半月刊由陶希圣于1934年12月创办,是陶希圣在政治失意后转向教学研究,对中国社会史论战作学术反思,适应学术发展的需要的......
目前国内普遍存在将西方的feudal、feudalism与中文的“封建”对译,实属不妥。最初的汉学者和中国学者(包括严复在内)并不这样做,......
王礼锡和陆晶清是30年代一对情意缠绵生死相恋的夫妇作家。 他们在1928年秋相识于北京《民国日报》社,当时王礼锡28岁,陆晶清22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王礼锡(1901—1939),江西安福县人。他是诗人、外交家和编辑出版家。1931年至1933年2月间,他应陈铭枢之邀,主持神州国光社编辑部工......
李达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是卓有成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和教育家,他不但在哲学、经济......
三、中西城市国家和城邦的差异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对侯外庐先生的触动很大,对于其中争论的中心问题之一,即亚细亚......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
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中国社会史论战使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思想界占据中心。王礼锡、胡秋原编辑的《读书杂志》不仅是论战的主......
<正> 自1927年5月1日苏联《真理报》发表了佩帕的《欧美帝国主义与中国革命》一文,首次使用“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术语来分析中国......
结合新近所出材料可见,顾颉刚在学术上并不排斥唯物史观。在20世纪20年代,他就对唯物史观的史学著述表示赞赏;30年代初,更在其日记......
一为了查一张照片的日期,我翻阅旧日记.1998年7月5日这天的一篇日记,留住了我沉思.时探亲去美国,住在洛杉矶我大孙女家.这天的日记......
【正】 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新史学界围绕着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中国社会史问题、中国农村性质问题开展了一场论战.在这场辩论中,以......
陈铭枢,1889年出生于广东合浦(今属广西),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在40岁之前,他由粤军第一师的下级军官逐级攉升至国民革命军......
20世纪 2 0年代末到 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 ,是大革命失败后人们思考中国往何处去和人们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造成的 ......
郭沫若及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的焦点,各方论战者从理论引用、中国历史的阶段划分、古代社会性质......
七十多年来,对郭沫若与中国社会史论战这一学术话题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过多地强调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阐述郭沫......
德里克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左派马克思主义学者,著述颇为丰富;'中国社会史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具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有着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联系。首先,这场社会史论战促进了马克思主......
在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经典化"过程中,以往被忽略的一些主观因素其实起到了不小的推波助澜作用。这主要包括当时学界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