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史学相关论文
作为“学衡派”中坚人物,柳诒徵是二十世纪史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史学家。柳诒徵史学呈现出“变”与“不变”相交织的特点:其治史领域......
顾颉刚从现代科学观和疑古史观视域出发,对中国传统史学作了大量评述。他既批判传统学术的非科学性,又称赞清代学术的科学精神;他......
竹林寺是我国古代众多寺院中最早用来命名的一类,在佛教史上有着一定地位和影响。文章首先对竹林寺命名来源进行考辨;次则就竹林寺......
一段历史扑朔迷离,一段往事历久弥新,一个故事几经改编,一部史剧驰名中外,这就是“赵氏孤儿”的故事。作者对古今中外有关《赵氏孤儿》......
六月,阴天,偶看新闻,听到这几日颇红火的《蒋公的面子》的编剧温方伊慢条斯理地说:文艺作品震撼人心取决于创作者的才华,而历史能打动人......
中国传统史学里,无论正史抑或野史,女性史向来付诸阙如,传世资料更显零星,多数纠结于贞女烈妇之流。及至近世,西方女性主义渐次苏......
黄仁宇致力于明史研究。1964年他在美国密西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题目即是“明代的漕运”。1974年,他历时七年完成的学术......
中国传统史学三论张克兰王晓清先秦至清前期(1840年以前)的中国史学,其术语概念、思维意识、理论体系,以及研究方法、著作形式都十分明显地......
两汉时期 ,中国传统史学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而这又是与道家学说的演变和发展密切关联、相伴而行的。司马迁、刘向、班固、荀悦......
胡如雷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隋唐史专家。他以深厚的理论素养,圆融通博而又极富个性的学术风格在学界独树一帜。胡先生在诸多领......
章学诚的“史德”论要求治史者在撰史过程中能够保持公正、中立的立场,摈弃个人的主观偏见,如实记载、客观评价史事,揭示社会发展......
白寿彝作为20世纪中国史学领域里极有影响力的学者,其学术贡献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带领国内众多的史学家对中国通史编纂......
李思纯为民国时期的一名非主流史家,治史领域甚广,对蒙元史、中外关系史、民俗史、地方史、兵制史等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著有《元史学......
在民国诸位学者立意重修宋史的筹划中,傅斯年与陈寅恪的倡议是最具现代性的一个。虽然他们亦以效法“宋人之史学”编纂宋史为己任,......
报刊作为近代中国的一种新事物,对近代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报刊创办之初开始,史学研究便在这一新型媒介上初现端倪。......
历史叙事研究成为当下中西学界历史学中的显学,也是当前后现代史学理论中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现代历史认识理论认为,史学内容的客......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上说到,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毫无疑问,学好历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近代以来中国史学对西方史学的引进和借鉴放在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在对史学近代化进行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明......
1901-1929年间中国史学形态主要有三个,一是以中国经学为基础之传统史学;一是由梁启超倡导,以现代观念为指导,以史纂为主,与同时代西方......
明末大儒刘宗周在哲学上多有创见,主旨在于道德理性本体的重构,在宋明理学发展史和浙东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面对明末王学末......
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革,与之相适应中国传统史学在其观念和内容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传统史学中经世......
传统中国的"史鉴"文化源远流长,在《尚书·周书·召诰》就能找到原型。其中记召公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
实证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西方不同。西方的近代实证主义史学建立在科学发展基础之上,除了继承兰克客观主义史学要求的如实直......
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傅斯年的名字和“史料学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在他的明确倡导下,中国近代史学研究领域内逐渐形成了一......
《春秋》是一部经史兼备的史籍,也是一部对中国传统文化诸多层次产生影响的"原典"。其影响除了突出表现在政治领域外,在中国古代史......
【正】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指出:“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最为发达。”西方哲学家黑格尔也......
【正】 中国史学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优良的传统,继承史学传统,历来是中国史学研究者所注重的信条。中国史学丰富博大,究竟有......
黄烈先生著《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出版)一书,分导论、上编、下编三部分,共469页,附后记2页.中国历史是中国......
中国史学史研究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把科学史学的理论方法论体系当作真理标准,以之重塑中国史学传统,给它化上时妆。而后现代主义把“现......
历史学有科学与艺术两重性,而我们一直仅以科学范式研究传统史学。中国传统史学是一种具有前科学性质的诗性史学,可以置之于艺术性的......
制度史研究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强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制度史研究日益受到学界重视。2015年12月11-13日,由暨南大学历史系近......
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文学的衡评模式,可以分为政治伦理性衡评和准学术性衡评两大类。但准学术性衡评在中国传统史学中并未构成历史学家......
中国传统文化以人际伦理为原点,以“礼”为架构,以求善、求治为取向,整个文化系统投射出强烈的伦理化特征,故此一些当代学者把传统文化......
<正>关于清代礼学研究的状况,章学诚在《文史通义·礼教》中说:“近人致功于三礼,约有五端:溯源流也,明类例也,综名数也,考同异也,......
<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朋,朝代更迭频繁,短短四百年间(220~589),除十六国外,就有十四个王朝的兴衰替换。同时新经济区也在动荡中开......
左丘明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开创之功张汉东我国传统史学开端于春秋末期,标志是“百国《春秋》”的出现。当时可考的史学家只有左丘明,当......
"中国传统史学"、"新汉学"与"新史学"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三大形态,三者的优劣比较也构建了评判20世纪中国史学的多视角坐标。通过......
柳诒徵作为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史学大师结合西方新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史学做了大量阐述。他对中国传统治史原则和方法的阐述尤......
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 ,如果从史学思想的角度考察问题 ,就会发现我国传统史学经历了从宋代义理化史学到清代实证性史学转变的过......
<正>传统中国是一个史学大国,也是一个史学强国。梁启超说:"在中国,史学的发达,比其他学问更厉害,有如附庸蔚为大国,很有独立做史......
中华民族有着悠长深厚的史学文化传统,为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所无法企及。而征实的学风,乃此史学文化传统的精髓。已故史学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