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学比较相关论文
本文旨在对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别作出理论上的阐明。其引导性的问题是:中国哲学在形而上学之内还是在形而上学之外?西方哲学的本质性......
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就那么几步,青年时期尤其重要。平常人这样,哲学家亦如此。青年时期,冯友兰有过几次重大的人生选择,其中最重......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研究成果。由于中西哲学的研究标准,研究形态,研究方法存在差异,很多学者难......
当前西方环境美学中两种有代表性的看法--艾伦·卡尔松的"科学认知主义"和阿诺德·伯林特的"参与式美学"--从一个角度折射......
"根身性"即根植于身体,以身体为依据。对中国哲学诸如"体知""工夫""势能""间际""感应""气""阴阳""情""工具理性""内在超越"等重要......
近年来,国内哲学界有关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可谓蔚成风气,其研究的路径已跨越了对单个人物,或某一特定知识部门和领域进行的比较研......
作者认为,中国哲学史的写作不能依傍西方哲学,对于由此而造成的关于哲学观念本身的困惑,通过生存状态分析有可能获得解脱.作者主张......
一、“隐性比较”和“显性比较”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中西哲学比较可以分为“隐性比较”和“显性比较”两种基本类型。在西方哲学成......
查尔斯·穆尔(Charles A.Moore)在现代东西方文化和哲学比较研究史上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学者,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对中国哲学研究......
晚明“中西哲学对决”之主要格式有:以亚里士多德“四因说”驳道家之“无”与释家之“空”;以西洋哲学“实体一属性”之说驳中国哲学......
时贤说莱布尼茨"是个狂热的中国崇拜者",未免言过其实。他是以理性的、平等的态度,而不是以狂热的、崇拜的态度,来评论中国哲学和......
"中西比较哲学"和"中西哲学比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关涉到两个问题:一是哲学研究中从比较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历史实存问题,二是比较哲学......
张世英先生认为,整个人类的思想发展史就好比一棵大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民族各国家的哲学都是这同一棵大树上的枝叶花果,整个世......
库恩的范式概念的提出不仅颠覆了传统科学哲学,而且对哲学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重新回顾西方哲学史的发展,每一具有重大历史转......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西哲学比较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走出“两军对战”的模式,实事求是地研究中、......
孟学研究是近代西方儒学研究中长盛不衰的课题。数十年来,西方哲学界在这一领域所积累的资料已非常可观。其中安乐哲的观点具有代......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深入。中国与古希腊作为中西方文明的起源,对于二者的比较研究更是有着重要......
金岳霖的《论道》,是依傍西方哲学开展中国现代化哲学建设的一种典型尝试。《论道》虽以中国哲学的“道”为核心概念,承袭的却是西......
<正>近来翻阅多种中文报刊杂志,屡屡看到“二十一世纪文化的主导是中国儒家文化”,“中国文化是未来世界文化之主流”等宏论;而与......
将中国哲学置于中西哲学比较的视野下加以观照,可以发现:中国哲学属于中观思维,其特征有五:1.分别"两边",2.执两用中,3.否定辩证法......
<正>俞宣孟(以下简称"俞"):你是国际上少数几位从事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并且也取得相当成就的学者之一,我们交流一下各自研究的体会,......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在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之后,却遇到了两种哲学不可比的尴尬。面对这一形势,我们不应当拘泥于所谓“中国哲学合法性......
“五四”时期的中西哲学比较,表现出中西哲学结合的自觉意识。这种意识影响了“五四”以后的哲学发展,形成了三种类型的中西哲学结......
牟宗三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在二十世纪新儒学中具有典型意义。他首先揭示了中西文化所凸显理性的不同,提出并论证了中国文化注重生......
本文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来考察,抓住其最基本的特质,并由此推及和说明其它派生的特质。在中西比较的基础上,着重阐述......
张岱年在20世纪30年代完成的《中国哲学大纲》一书,是一部以"中国哲学问题史"的形式来阐发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与精义的代表作,并鲜......
如何重新诠释、理解与评价朱熹哲学是一个重大的哲学课题。本文通过论述朱熹哲学中的超融诠释方法、朱熹的哲学贡献与其内在缺失、......
谢崛的文章包含一系列谬误,一是对中西形而上学本身的构成方式有误解,因为中国传统形而上学不仅仅是实践论的,而西方形而上学也不......
"中国哲学"这一提法自出现以来一直争议不断,有关如何进行中西比较研究的讨论更是不绝于耳。从存在(或天命)与概念-逻辑这一双重结......
中西哲学各有自己的传统,它们今后的发展虽然会相互影响,但是传统仍然是它们各自发展的底本。所谓“底本”,是历史上形成的哲学形态,可......
<正>[主持人语]各种哲学之为哲学,有其共通性和普遍性。但哲学又不是孤立的,哲学是植根于具体的历史时代与文化环境中的,不同时代......
将比较的方法运用于学界是具有争议的,在哲学界亦然。对于中西哲学比较,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诸如“以西释中”“反向格义”“汉话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