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路风潮相关论文
在晚清王朝最后十多年的政局中,端方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人物。时人郑孝胥有“袁世凯不学有术,张之洞有学无术,岑春煊无学无术,端方有......
四川的保路运动,由和平请愿演成武装暴动,暴动的武力,叫保路同志军。当事人的回忆,大多是说,同志军如何同仇敌忾,不怕牺牲,正义满......
盛宣怀是精明的商人。但其以经济手段处理政治事件的短视行为,终究使川汉铁路成为大清倾覆的导火索。 孙中山曾说:“若没有......
近代中国的“激进”是清政府的“极端”逼迫出来的,与其指责革命派“激进”,不如批评统治者“极端” 清末立宪与革命的......
■:冯先生您好!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您和张笃勤研究员合著的《辛亥首义史》于今年4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这样一个时机问......
几个重要失误 如果一定要检讨清廷政治失误的话,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可能是清廷在开启政治改革的时候,在呼吁各派政治势力回归参......
叶楚伧(1887~1946年)是江苏吴县人,南社著名诗人,后弃文从政,官至国民党中常委、江苏省省长、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部长等要职。在政府高......
20世纪初叶,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危机。其中,席卷南方数省的铁路风潮使得当时中国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而四川的保路风潮,最终成为......
清政府1911年将商办铁路收归国有引发的保路风潮,是晚清政府面临的重大社会危机。铁路收归国有本不至于引发风潮,但决策者预设私意......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从现代的眼光来看,出台这一政策的初衷基本可以归纳为"要想富,先修路",算是一项惠民......
<正>教科书是历史叙事的重要载体,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两岸同根同源,而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异同互见。本文从"辛亥......
<正>核心素养现已成为热词,《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
载泽在辛亥年干路国有风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与盛宣怀谋划干路国有,授意石长信上折,在未经资政院、咨议局和内阁参与的情况下,......
内容说明:《保路风潮—辛亥革命在四川》由研究四川保路运动史的权威学者鲜于浩撰写。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围绕20世纪初四川经济社会......
【正】近代中国的变迁轨迹常常被概括为"西风东渐"与"南风北渐",前者指的是海外的影响,后者指的是国内变迁的地理顺序,东南沿海地......
对清政府将粤汉、川汉商办铁路收归国有而引发的保路风潮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过去的研究皆从绅商和人民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