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家相关论文
将儒道文化看作入世和出世或者仅仅视为结构互补并没有完整表达出中国文化发展图景中动态的一面,也导致人们对这两种文化影响下的健......
西汉又称前汉。汉初,废除了秦朝的“挟书律”,曾多次派人“求亡书于天下”;礼聘秦博士和邹鲁儒生,请他们传授儒经,指定朝议;对盖公......
中国思想在汉代形成了儒道互补的基本格局,到佛教传入成势,又演变成为三教鼎立。这样的思想格局逐渐养成了中国人理解学术的一种基......
学术界对于方东美思想定位有很大分歧。对于方东美的思想属性,依据方东美的思想特征,对照余英时对“现代新儒家”的定义的分类,可......
商原李刚认为,道家在近代以来以小传统的形式得到发展,并形成了以生态的自然主义为主题的新传统,建构现代新道家要以此为基础,博采......
谢阳举认为,广义的当代新道家的建构有三种理路:以“道”为建构体系的根本框架,这是学术观上的理路;“自然”是所有可能态势中不可......
陆建华认为,新道家的建构从范畴的维度来看,就是不以道家现有的核心范畴为核心范畴或创造出新的范畴来建构新道家;从哲学资源的维......
本文从哲学本体论视角立论,试图证明冯友兰新理学的哲学性质在本土化意义上置根于道家,冯氏不是新儒家,而是新道家;但同时承认,就......
林语堂,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汉初的黄老之学和后继的魏晋玄学,在哲学基本精神上都服膺于'道法自然',和老庄道家哲学一脉相承。从学术内涵来看,二者又......
从语词定义与主要内涵方面,可以尝试界定新道家的概念;进而可以从辨伪学问题、文本阐释问题以及与新儒家的比较方面,探讨建立新道......
自汉初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社会思想发生巨大的转变,司马迁接受了黄老新道家思想和董仲舒新儒家思想,这构成了其思想体系......
春秋—战国以后,历史进入以征服外在环境、发展社会经济、充实世俗生活为特色的秦汉社会。政治的统一、军事的强大与国家财力的相对......
道教哲学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李刚关于道教哲学,我在《哲学研究》1989年第10期《道教哲学刍议》一文中作了简略介绍,由于篇幅有限,那篇文章......
西方“女性主义”与新道家滕守尧本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科学领域有许多引人注目的发展,在这些发展中,符号──结构主义、解释学、女......
传统道家思想在魏晋时期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尤其是魏晋玄学,在继承“老庄”思想上继续推进道家思想的发展。但是到了东晋后,......
熊铁基教授,湖南常德人,1933年出生,195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1958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班毕业,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
当代新道家的建立必须立足于中国现实,解决现时代的根本问题,即重建中华之思想、道德、制度、社会,并重新联接四者,俾使旧邦绽放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秦汉史研究,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作为断代史的整体性研究,还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
当代新道家思潮在20世纪90年代的兴起,既是道家文化适应当代社会的必然结果,又明显受到当代新儒家思潮的刺激。参照当代新儒家的定......
儒道两家尽管经过历史的融合,他们之间的精神脉络却并没有完全同一化。新儒家与新道家的学者对此都有高度的敏感与自觉。不过,两者......
<正> 1 当今中国,和儒家相比,传统道家哲学与时代思潮有更密切的联系。人们呼唤着“返朴归真”、回复自然的人际关系,人们渴望退回......
“因阴阳之大顺 ,采儒墨之善 ,撮名法之要”是对黄老道家的学术概括 ,“新道家”的提出则填补了学术空白 ,对深化研究有着启示意义......
近年来学界对"新道家"的呼吁和境内外的"道家热"现象彰显了老庄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与世界意义。以"艺术精神"来概括道家美学的精神......
<正> 《文子》是先秦时代流传下来的一部道家著作。《汉书·艺文志》及隋唐《经籍志》均有著录。自北魏到宋,先后有李暹、徐灵府、......
黄老道家是道家的一个派别,产生于战国早中期而盛行于汉初。对于道家的这一学派,目前学界有新道家、杂家等称呼,但这两个概念都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