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秀相关论文
向秀(227~272年),字子期,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和哲学家,“竹林七贤”之一。《晋书·向秀传》记载,向秀为河内怀人,即今天的武陟县人,其故里为......
在魏晋玄学家注重养生的大背景下,向秀的一文,是因批评嵇康的而作.向秀关于养生的主要观点有:年命有限;用智顺欲;以礼节情.向秀的......
向秀《思旧赋》语言精湛,感慨深沉。通过怀念故人,委婉地向世人表明自己出仕西晋之意。...
【正】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以具体细致的回忆,细腻的抒情笔墨,含蓄而深刻的议论,深深地感染着读者,激起读者鲜明的爱憎感情,使......
“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是魏晋玄学的一个核心话题。嵇康之死是向秀的学术立场由“自然”转向“名教”的直接原因,政治对学术的干......
摘要:向秀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竹林七贤”之一,其“以儒道为一”的思想,是继嵇康、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之后竹林玄学发展的新方向......
向秀融合儒道的本体论哲学,是当时学术思想领域正始玄学向元康玄学过渡的关键。他从相信正始玄学贵“无”本体论开始,到超越“以无为......
关于《庄子》郭注与向注的关系,目前“扬弃说”占绝对优势。为了证明“述而广”义的合法性,扬弃论者从剽窃论者所据史料的可疑性、向......
尽管名列“竹林七贤”,但相对于傲世不羁、旷达肆意、纵酒狂放的其他六贤来说,惟“好读书”的向秀俨然乖宝宝一枚,也是知名度最低的一......
向秀、郭象《庄子注》公案一直是魏晋思想史研究的一个热点,但由于文献不足征,尚未形成共识。在诸多研究之中,王叔岷《〈庄子〉向......
【正】 向秀是魏晋之际一位著名的玄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是在当时颇有影响的《庄子注》,此外尚有《周易注》,然两书皆已佚失。仅存......
向秀的《庄子注》旱已散佚,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就只有他的《闻笛赋》和《难养生论》。《闻笛赋》是一篇文学作品,篇幅很短,几乎没有什......
《德行》篇“元方季方为兄为弟”条,正文注文措辞相反,注家或依正文笺释,而义理不尽圆通;或依注文训解,而征引颇有失类。《言语》篇“向......
向秀的《庄子注》应作于竹林时期,它以宇宙本体的不生不化和万物的自生自化思想为依据,强调圣人的无作无为,突出万物的个性,带有明显的......
“性”在魏晋玄学美学范畴中特别富有哲学本体意味,从王弼、何晏到向秀、郭象,“性”一直为不同的玄学家所关注。对于玄学美学而言,“......
今本<庄子注>究竟是向秀所注还是郭象所注?历来众说纷纭.本文考察了关于<庄子注>问题上历史的和当前的不同意见,并分析了其不同意......
朝鲜许筠与向秀创作了同题之作——《思旧赋》,二赋有很多共同之处:均化用典故,运用排比、对偶句,增加了赋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
“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备受现当代学者诟病。但就语义而言,《向秀别传》中的“失图”非指“改节”。向秀的入仕之举与其一贯的人......
在魏晋辞赋文学中,《思旧赋》乃是竹林文学的最后收束。向秀山阳之行有着意味深长的生命仪式的意蕴,其嵇、李并提所体现出的生命哲......
向秀《庄子注》表达的玄理本体“有”与“无”的统一是前后贯通而明确的,“生自生”与“化自化”,对于客观世界的存在物表现为“不......
同是一部《庄子》 ,向秀与嵇康有着不同的解读。向秀是面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他试图协调个体与社会、自然与名教的尖锐矛盾 ,在“人......
向秀的《思旧赋》,千百年来人们传颂不已。重新解读《思旧赋》,可以得到更深刻丰富的感悟,从而感受那份怀友伤国的挚性真情,领略知......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士人的座右铭。但是,《庄子注》却提出了一个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主张:仕而不事,即士人可以出仕做官,但不......
《思旧赋》是关于竹林之游的文学记忆,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怀旧经典。唐人怀旧诗文中常引向秀及其《思旧赋》为典故,唐人赋作中有接......
《思旧赋》是向秀为了悼念被司马光所杀的嵇康、吕安而作的一篇抒情短赋,其文并序虽只有寥寥几行,却寄托着作者对昔日友人的无限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