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教与自然相关论文
摘要:魏晋是一个战乱不断且多变的大动荡时期。此时,汉代儒学独尊的格局逐渐衰退,儒家之传统纲常名教在魏晋士人中受到了进一步的冲击......
《世说新语·德行》载:“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教之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名教与自......
郭象“无无”的“性命论”诞生在魏晋的“贵无”与“崇有”的学术背景下.郭象的“性命论”突破了过往的模式,其产生是一种完全自由......
六朝美学范畴:哲学孕育之结果吴功正《江海学刊》编辑部魏晋六朝的哲学思潮表现为玄学思潮,它起于魏代齐王正始,经竹林期,至中朝,历时七......
<正> (一) 形成于魏晋易代之际的嵇康哲学,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久远的影响。但学术界却有着极大的争议,形成完全对立的几种不同评价......
章太炎、鲁迅、宗白华等国学大师对魏晋玄学的研究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我们在充分肯定他们成就的同时,亦应对其观念进行有效反思,......
今本<庄子注>究竟是向秀所注还是郭象所注?历来众说纷纭.本文考察了关于<庄子注>问题上历史的和当前的不同意见,并分析了其不同意......
陶渊明的《形影神》组诗是其生命哲学的表述,包含着丰富的思辨性。陈寅恪、逯钦立两家分别从名教与自然及形神观这两种思想背景中......
道家抱朴守真思想与民族精神研究吕锡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于之一的道家思想对于民族精神起着重要的陶冶作用。......
<正> 《世说新语·文学篇》内容极为丰富,涉及的问题很多,需要先把握一些重点;同时,从汉末至东晋末年,哲学和文学都有显著的变化,......
作为对片面强调政教功利的儒家诗教的一种反拨,以辉煌而复杂为表征的魏晋南北朝文论出现了。因其辉煌,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论不可或......
何谓“名教”与“自然”?在不同时期、不同思想家那里,其含义是有区別的.大体上说,“名教”是体现封建政治伦理道德的名份、名节、......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但是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纯文学观念却形成于较晚的魏晋六朝时期。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本文拟就魏晋......
<正>西晋玄学也称中朝玄学,指兴盛于西晋中后期元康——永嘉之际的玄学思潮。这一时期,玄学发展的各种社会条件已经完全成熟。 公......
<正> 1.曹魏正始年间,玄学大师何晏、王弼分别注释了《论语》。然而这两部书的历史意义却大不相同:何晏的《论语集解》标志着汉代......
魏晋之际名教自然之争与诗人心态魏娟莉魏晋之际,伴随着司马氏的篡权及排除异己的政治活动,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了名教与自然的激烈争......
<正>林语堂称得上是中西文化的“边缘人”,他的一些见解往往为一般人所不能道。如他的名著《生活的艺术》,就是以中西双方文化互为......
<正> 高平陵政变后,正始名士的政治骨干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曹爽、何晏等八族被杀,一批投靠正始名士集团的官员被黜退,政治形势急转......
<正>名教中自有乐地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晋诸公赞》曰:"王澄字平子,有达识,荆州刺史。"《永嘉流人......
古往今来,文论家和文学史家对东晋玄言诗的评价,是贬多于褒。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称之为“柱下之旨归”,“漆园之义疏”;钟嵘《诗品......
<正>道德观念的变化是一个社会的变迁在精神层面的反映。魏晋时期提倡孝治天下,并从各个方面对孝道加以强化和保障,因此,孝是当时......
<正> 魏晋之交,依陈寅恪先生的看法,乃是一场巨变。 司马氏之帝业,乃由当时之儒家大族拥戴而成,故西晋篡魏亦可谓之东汉儒家大族之......
<正>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
魏晋时期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占主要潮流的哲学形态是玄学。玄学具有完整的哲学体系,有无之辨、言意之辨、名教......
本文主要从魏晋玄学“名教”与“自然”之辨这一命题出发,从美学的角度,考察魏晋玄学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的理想人格,即审美主体的人格......
竹林七贤虽然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玄学思潮的影响,相互间有着错综的交往,但却不是一个目标一致的政治集团。他们在政治心态上有着较......
清谈,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亦称“清谭”、“玄谈”。可追溯到东汉末年,当时朝廷腐败无能,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导致太平......
南朝礼学发达,礼学深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也与美学观念的更新、美学思想的发展相关。受玄学与佛学影响,南朝礼学将自然与名教相融......
【正】 在中国文化史上,道与中国文化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核心和最普遍范畴,它的演变与发展,反映了中国文化演......
<正>魏晋时期,经学式微,玄学兴起。玄学名士们,禀承老庄余韵,蔑弃儒家礼度,开启了一代魏晋玄风。玄学风靡草偃,蔚为时尚,成为与两......
【正】 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继先秦之后的第二个高峰时代,无论哲学的对象,哲学的方法还是哲学体系的构建,它都不同于先秦诸子及两汉......
魏晋时期'狂狷'士风的形成,主要源自于'道统'与'政统'的冲突。魏晋时期政治生活的这一冲突在社会生活中......
春秋时期,道术“为天下裂”;秦汉时期,道术开始为“天下合”,儒道思想逐渐兼容其他学说,交融整合。在此过程中,学者们将宇宙论的探讨不断......
自汤用彤指出与汉代宇宙论相比魏晋玄学属于本体论之后,魏晋玄学及玄学美学的本体内涵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研究对象,并形成了三种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