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相关论文
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最为杰出的一部着作,对我国文字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以大徐本亦声字为主要研究对象,从......
玄应是唐代初期的一位和尚,他所著的《一切经音义》是注释佛经词语的一部著作。其中大量引用《说文解字》中的材料,有些注释和“大徐......
铉本《说文》全书共44处注明"阙",有形音义全阙者,有三者中阙其一、阙其二者。究其原因,有许慎不明,故注明"阙"者,亦有后人在摹写传抄......
【正】 丁福保(1874~1952)所编《说文解字诂林》(以下简称《诂林》)是一部古文字学大型资料性辞书。全书正编采集有关著作182种,汇......
本文以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为本体,对其中的形声字资料进行穷尽性的测查,并与大徐本《说文》进行比较对照,以得出各种结论。 朱......
本文从形式及内容上对李善注所引《说文》与今存大徐本进行了比较研究,归纳出李善注引《说文》的特点,分析其贡献及失误。其意义和价......
<正>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流传至今已近两千年,其间学者传抄,坊间刊录,文人臆改,已渐失本真。《说文》原书迄今......
<正> 《尚书》亦称书经,是古代官方文献资料的汇编。今存二十八篇,绝大部分是商、同时代,少数是夏代奴隶主贵族的谈话记录、讲演辞......
大徐本共有310条省声。笔者对这些省声进行了全面审核,认为其中有158条不可信。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可信的省声,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
《古今韵会举要》是以文字训诂为研究方向的集大成之作,释义以《说文》为基础,但很多有调整而不同,这既有其本身的原因,也有版本的......
黄侃(1886 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人,近代著名国学大师.黄侃是章太炎的弟子,而他本人的弟子也多为当世文字、音韵、训诂学界之名家......
本文仅就《原本玉篇残卷》即南朝梁陈间顾野王所撰之《玉篇》唐写本的部分原貌中.所征引许慎《说文》的一些例证.来校勘今传世的大小......
《说文》亦声字研究是《说文》学研究诸多课题中的一个子课题,涉及到汉字传统的造字法问题,字义训诂的问题,语音和词义的关系问题......
<正> 段玉裁说:“校书之难,非照本改字不讹不漏之难也,定其是非之难。”《说文》一书,由于历代的展转传抄,舛讹之处为数甚夥。段氏......
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 ,在考订现行大徐本《说文》小篆字形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本文依据日藏唐写本原件和出土的古文字材......
大徐本《说文·糸部》失校证诂常兴华,常耀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展转流传至宋代,大失旧貌.宋太宗雍熙年间,徐铉等奉......
出于规范的需要,俗体字和别体字历来都是作为正体字的对立面加以否定的。但是通过对大徐本俗别字的分析我们发现俗体与相应的正体......
古代人名字搭当配对,意义合若符节,关于这类关系,尽可以参见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二十二《春秋名字解诂上》、卷二十三《春秋我字......
"玉"部是《说文》中字数较多的一个部首。本文将徐铉的《说文解字》与徐锴的《说文解字系转》相互比较,并参照段玉裁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为我国字书之权舆,然历经改易,原本已不复存。今传于世者,唯大小二徐(徐铉、徐锴)之书,已非许(许慎)书之旧。蒋藏本《......
<正>陈兰甫曰:“陆氏《切韵》之书,存于《广韵》之内,澧校定《广韵》切语,粗得陆氏体例。”(《切韵考·声类考》)陈氏系联《广韵》......
<正> 东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文字学巨著。许书原本早已失传,近千年来常用的《说文解字》本子,是北宋初年徐铉等......
<正> 《说文解字诂林》及其《补遗》(以下简称《诂林》正补)是丁福保历时三十年对《说文解字》“积久钻研”、“有一隙之明”后,以......
<正> 《辞书研究》约撰“我和词典”短文。近读《段氏说文注》,曾评骘其书的优缺点,撰写短文一篇,恐有妄不雌黄之讥。删减再四,约......
《说文》成书之后,经过数百年的展转传写,其间又有唐李阳冰的窜改,以至“错误遗脱,违失本真”。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命徐铉与句......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最完整、最早的一部字典。我们今天可见到的《说文解字》最早的全本,只有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
《礼记·内则》“少者执床与坐”解董莲池,刘坤《礼记·内则》在记载子、妇事父母姑舅之礼时曾谈到:"父母姑舅将坐,奉席请何乡(向),将任,长......
小篆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与桥梁,对小篆字形进行计算机国际统一编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集小篆之大成,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