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教相关论文
内容提要 本文以《新青年》对孔教的批判为出发点,深入分析《新青年》从彻底反孔教 ,到部分肯定孔教,到宗教替代说的历程,揭示出隐藏在......
编辑同志: 贵刊2006年第29卷第12期刊登了我国著名实验诊断学和临床免疫学专家孔宪涛教授的《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更好地与......
林文庆在《民国必要孔教大纲》一书中对孔教的理解和阐释具有一种现代性.他强调孔教具有人文而理性的教义,在实践上反对专制,追求......
期刊
康有为的孔教主张在理论上包含着两种考量:一是因应华夏生存观念向现代个体生存的转变;二是呼应现代民族国家之精神建构.这两种思......
本文主要依据从印尼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文献资料以及口述、实物、音像等资料,考察近年愈益受到国际学术界关注而国内相当缺乏研究的印......
本文主要内容是康有为、陈焕章等人在近代儒学危机时期选择以制度化宗教的形式来保存儒学、建构孔教的背景和建构过程及其影响,文......
该文在对康有为的儒学改革加以全面探讨之后,对康氏以孔门为依归、一生致力于挽救儒学危亡的学术宗旨作出论证,确认其儒学改革是转......
中国文化的主要因素是儒家哲学,在董仲舒看来,儒家的学说的概念是天神的意志,作为天人之间的感应的方式,并形成了儒教。儒家历经数千年......
毛泽东评说陈独秀,前后的截然相反,反映了毛随着地位的改变,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毛泽东多次评说过陈独秀,这些评说有的意思相同或......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五四时期陈独秀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辩证的批判.本文针对陈独秀对孔教的界定、对儒家的态度以及对儒家伦......
从康有为提出立孔教为国教开始,争议之声便一直不绝于耳。救亡图存的立言宗旨、思想启蒙的时代呼唤、中西和合的理论建构与今文经......
宗教以及宗教思想的改革与发展是近代文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当时一些学者的广泛关注,蔡元培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于......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涌入使中国文化受到巨大冲击.传统的儒家文化也面临空前挑战.对于这一危机形势中国的士大夫们逐渐觉醒,对于儒......
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把孔子学说宗教化,一是为了抵抗近代西方侵略,二是为了制衡专制君主,三是为了改良社会风俗,四是出于对人类终......
20世纪以来,中国思想界对文化的态度不外乎"全盘西化","文化本位"、"中西结合",而且这一切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着这样或那样......
《新青年》创刊本是辅导青年所以修身治国之道;放眼世界,介绍各国学术思潮、以备攻错。但尊孔派在袁世凯倒台后,公然要求以孔教立为国......
为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打下不灭印记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以一代新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决绝批判载入史册的。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或偏颇......
在《论语》中,“仁”与“礼”、“孝”与“忠”、“德”与“道”,是3组最重要的关键词,其各自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出“孔教”之......
现代意义上的宗教、教育概念是随着西学的大量东渐和西方的学科分类系统而在中国出现的,学科分类意义上的宗教、教育概念对于中国......
民国初期康有为及其弟子发起"孔教运动",提出定孔教为"国教",引起当时社会各界的激烈反应。在宗教界中,基督教的反对之声最为强烈。然......
民初 ,山东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使孔教会的基层组织和外围组织纷纷得以建立 ,随后这些组织在筹办孔教大会、国教请愿、参与复辟等活......
近代中国的羸弱,使康有为提出重估和重构“孔教”以拯救时弊的思想主张。康有为对“孔教”必要性和优越性的强调,虽然是一以贯之的......
清末戊戌间,康有为欲变法以救中国,然而,其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使儒学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因此,康有为借鉴了基督教等宗教的某些理论与仪式......
国学泰斗任继愈教授驾鹤西去,他撰写并主编多部重量级国学巨著,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伊始.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哲学,反对在......
期刊
民国初年,陈焕章在康有为的启发下提出“三本同堂制”,设想将祀天、祀孔、祀祖三种独立的祭祀仪式和民间习俗融合,进行合祀,又在家......
摘 要:孔教是否宗教,是聚讼多年、迄未定论之问题。1913—1917年,该问题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曾成为争论之热点,各界要员卷入其中者甚多。......
陈独秀作为"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的急先锋,他在对东方文化哲学及其漫延出的中国人国民性的一系列批判中,已经显露出在思想伦理上......
民国初年,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剧变和西方现代价值观念的涌入,儒学价值的主导性地位开始失落,近代儒学的发展陷入困境。面对这种困境,康......
近代以来儒学遇到空前的危机.康有为试图通过对儒学内部仁礼二元结构和外部政教合一的社会结构的解构,并融合中西在儒学中注入西方......
康有为的孔教思想是在近代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的背景下,与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日趋衰落相伴而生的,对当时及后来中国思想史......
民国初年,孔教问题再度成为思想界关注的焦点.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坚决主张孔教非宗教论,并以......
期刊
陈焕章在民国初年提倡尊孔,主要是为了保存和发扬国魂、国性和国粹,进而重建 国 民道德。他用现代西方人文主义学说重新解释孔子的......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动荡和社会大分化的不断加剧。文化教育逐渐从政治活动中分化出来,孔教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教育体系,其中......
戊戌时期梁启超追随其师康有为提倡保教,主张模仿基督教的形式以普及孔教。戊戌政变失败后梁启超东渡日本,接受日本关于宗教、哲学......
民国成立,信教自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被写进了具有宪法意义的临时约法.然而,随着孔教会的建立而兴起的尊孔复古潮流却对这一原则......
当儒学在近代面临内外双重危机时,康有为提出了孔教说,试图通过儒学的宗教化来改造儒学,推行维新变法,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康有......
作为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邓演达,其基本的文化观包括:一方面反"孔教"、反士大夫文化,倡导平民文化;另一方面则对中国文化的衰落和......
<齐鲁学刊>2004年第6期发表颜炳罡教授<孔教运动的由来及其评价>一文,其中史实和引文有一些疏漏,兹据有关文献予以补订,附带就个别......
"盖儒家本是孔教中之一门"表达了谭嗣同以孔教对中国本土文化的整合,同时厘定了孔教与儒家的关系。由于谭嗣同在以孔教包罗诸子百家......
本文以《新青年》对孔教的批判为出发点,深入分析《新青年》从彻底反孔教,到部分肯定孔教,到宗教替代说的历程,揭示出隐藏在这种历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