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古学堂相关论文
清末新政时期,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流是学习西方近代先进文化.在清季朝野大体认同“趋新”的办学大方向下,张之洞却提倡以保存国粹为......
[摘要]清赤科举制的废除,使近百万旧式文人的安置问题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为了稳定局面,安抚民心,清政府采取多种方式,为他们广筹就学、......
郑孝胥(1860-1938)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辛亥革命以前的主张维新的政治活动家时期、辛亥以后至1931年的上海遗老时期和1932年至1938......
陈智超编注《陈垣来往书信集》(上海古籍出版社)87页注:“尹炎武(一八八九——一九七一),……一九一一年入安徽存古学堂,从朱骏声学《......
湖北存古学堂自1904年开始筹备,历时三年,到1907年才奏准学部,正式开学。继起者为江苏存古学堂,相隔仅大半年。复经掌山西道监察御使李......
19世纪中叶以来,受西方的刺激,中国的传统教育开始受到冲击。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向近代社会转变的问题。本文是关于湖北传统教......
清末年间,随着西学不断输入中国,国内崇尚和学习西学之风日益盛行,而传统的国学则面临着传承上的风险。以张之洞为代表的保存国学......
存古学堂是清季政府以学堂这一新形式保存国粹的尝试,是官方“新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其对立面。过去对此研究非常不足,除湖......
清季朝野大体皆认同趋新的办学大方向。唯在野趋新士人中弥漫着对国家衰弱的焦虑情绪,以及急于追赶西方的紧迫感。在此氛围中,"守旧......
1905年晚清中央政府谕令立停科举,但暂时保留优拔贡考试和举贡保送考职。此后河南、湖南、江西等省皆有因应上述政令“兼彰存古之......
存古学堂是清季官方在"新教育"体系中保存国粹的主要形式,且被纳入"筹备立宪"的办学规划中。各省兴办存古学堂的相关事项通常要交咨议......
晚清最后几年,中国传统学术整体上呈崩坏断裂之势,但经典的研习在安徽仍蔚为风气。官绅皆有意追寻传统的兴学理念和方式,更在文化......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存古学堂是清季官方在"新教育"中保存国粹的主要形式。其中张之洞首创并倾注大量心血的湖北存古学堂规模最大,有较深远而重大的寄......
张之洞是近代教育改革中最突出人物之一,他在建立新式学堂的同时,也对传统书院教育进行了改革。通过考察张之洞创办的经心、尊经、......
我从青少年时代即从前辈学人的闲谈中知道谢无量先生,盖先生为出类拔萃的乡前贤也!吾蜀文化源远流长,延至清末尚有"蜀地文风盛汉时"......
清季民初,救亡图存的压力日增,整个社会持续处于开足马力、加速运行的状态。"大步跃进"的趋向在时人极其看重的学务上体现得尤其明......
在清末最后几年,不少省份官方创办了意在“保存国粹”的存古学堂。过去的研究对此基本忽视,而关于四川存古学堂的研究更基本是空白。......
庚子后 ,清季朝野双方在政治上日益走向对立 ,但在文化方面 ,却一度均以“保存国粹”为口号 ,且都不同程度地倾向于中西调和的取向......
以存古学堂为主要内容的清末道德教育,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集中体现在舆论氛围恶化、存古学堂自身问题丛生及学部的政策支撑不力......
清末,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国人在社会大变革中探索中华民族的出路,同时也开始迷失自我,他们抨击与抛弃儒家传统文化,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