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救国相关论文
张岱年(1909.5.23~2004.4.24)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一代宗师。他又是一位毕生以教育和学术救国的杰出的......
二十年代的杂志《新潮》从创刊到停刊存在了三年多,断续出版了三卷共十二期,虽然相比较《新青年》、《新月》、《现代》等杂志显得......
[摘 要]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罗家伦毕生致力于“学术救国”的思想研究与实践。他肩负着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任,同时还承担着挽救......
以往对《新潮》的研究,过分关注于它的审美性和文本分析。本文将《新潮》放回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从对《新潮》的作者群及其人际网络......
张先生几近百年的风雨人生之成长历程及其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与他自觉选择并始终持守“学术救国”之路,密切不可分。他早在少年就立......
一、近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学术救国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屈辱悲惨的命运,自此中国遭受着层层叠加的灾难,民族危机丛生......
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31号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挑起著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长期以来,这场争论......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多学科参与并不像有的学者认为的是新兴学科在初创期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那样简单,主要是由于晚清以来知识分子文......
胡焕庸是当代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但学界对其学术的研究多集中在人口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方面,而忽视了他在其他学术领域的重要贡......
费巩这个名字,估计今天对很多人来说都很陌生,因为他不仅仅是学术史上的失踪者,更是言论史上的失踪者——同时也是肉体上的失踪者,和储......
贺麟学术救国思想形成于20世纪30至40年代。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以来面临的民族危机最为严重的时期。自1931年日本在中国制造了“......
蒋梦麟作为北京大学任期最长的校长,在执掌北京大学的17年和辅佐蔡元培先生管理北大的漫长岁月里,把北大从蔡元培所言的一个官僚机......
抗日战争前后,中国学术界纷纷进行学术转型,从原来的纯学术转向实用之学,其中尤以钱穆为著。他由驾轻就熟的先秦“子学”迅速地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