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罗诗力说相关论文
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清廷更呈风雨飘摇之势。那拉氏一意孤行,以一己之私想挽回残局,终于几遭灭顶。义和团的受挫,招来了八国联军入侵......
从1902年到1909年,鲁迅在日本度过了他人生中的一个关键的思想成型期.而从学医转到从文,则使鲁迅找到了他救世的方式--文明批评.通......
《摩罗诗力说》是鲁迅早期所作重要论文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 :第 1— 3节阐释文艺之一般原理 ;4— 9节评价拜伦、雪莱等 ......
偶然间翻读1 981年版的《鲁迅全集》,忽然发现有两处用字是错的。先看到的是第1卷第90页《摩罗诗力说》:“来尔孟多夫所为书曰《并......
<正>鲁迅的好友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说,鲁迅在弘文学院的时候,常与他讨论以下三个相关的大问题:一、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
<正> 在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与文学家鲁迅留给我们的全部丰富多采的精神遗产中,除了文学史专著,如《中国小说史略》,以及翻译小说,......
《摩罗诗力说》作为青年周树人的一部重要思想作品,展现了传播西方文化的“盗火者”形象.本文通过《摩罗诗力说》解读鲁迅文学创作......
发表于1907年的《摩罗诗力说》是了解鲁迅早期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鲁迅于文中对拜伦、雪莱、普希金等7位摩罗诗人的思想与创作进......
<正> “拿来主义”是鲁迅关于如何对待外域文化和古代文化遗产的思想。他认为中国新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的创造离不开......
<正> (一) 鲁迅从1902年到1909年在日本留学七年,前四年进了两所学校,一是一所预备学校,又一是仙台医专。仙医学制是四年,鲁迅不到......
<正> 日本关西大学副教授北冈正子先生的新一著《〈摩罗诗力说〉材源考》,由何乃英同志译成中文,于一九八三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正>一个热血青年,在漫漫长夜中呼喊时代的最强音,“清澈昭明,不同凡响”.二十世纪初,鲁迅身在异邦,心潮逐浪,遥望隔岸的祖国,写下......
【正】 “非物质,重个人”,是鲁迅在一九○七年间提出的重要论点,是他通过对十九世纪西方文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的研究、分析......
<正> 鲁迅将自已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写作的目的是为......
七年的留日生涯对"原鲁迅"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虚拟的"幻灯事件"不仅为鲁迅的弃医从文提供了一个真实有力的解释,背后更有......
<正> 属于社会意识领域的道德与同属于意识形态的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交互的作用”(恩格斯语)。对于这个“天然联系”和“交互......
国内学者评价《摩罗诗力说》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依据鲁迅在“总论”结论”中提出的观点至于其中哪些是鲁迅独创的,哪些是他“拿来”......
【正】 (一) 一九○二年四月,二十一岁的鲁迅,在“风雨如磐黯故园”的情况之下,怀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救国救民之心,毅然“走......
19世纪初期英国浪漫主义伟大诗人拜伦在其短暂的一生当中,创作了许多优美且深刻的作品。他精美的文风和勇敢激进的叛逆精神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