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应理相关论文
方豪先生在《十七八世纪来华西人对我国经籍之研究》一文中指出:“西人之研究我国经籍,虽始于十六世纪,但研究而稍有眉目,当在十七世纪......
朱熹理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不仅对我国后期封建社会及至近现代社会的哲学、政治、法律、道德以及文化、经......
《论语》作为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国际上亦影响重大,被翻译成拉丁、法、德、英、日等语言在不同文......
南京人沈福宗是清初通晓拉丁文的少数中国学子之一,1682-1692年随比利时人柏应理出访欧洲六国,受到罗马教皇和法、英两国国王接见,......
比利时籍耶稣会士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1623~1693),清初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1641年入耶稣会,1658年抵澳门。在华传教约23年,先......
本译文原题为“Some Dutch Sources on the Jesuit China Mission, 1662-1687”,载于Archivum Historicum Societdtis Ies“(Jan.I.198......
本文讨论了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藏《雪尔登中国地图》入藏始末、年代,论证了《雪尔登中国地图》实乃《郑芝龙航海图》以及《郑芝......
“明清之际的文化交流一开始就呈现出了双向性的特点,’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同时进行”,°因此,对明清中西文化交流的研......
【正】源远流长的中西文化交流,在十六、十七世纪之交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潮。这时由于葡萄牙人打开了从印度通往中国的海上航路,......
耶稣会士在十七世纪翻译的"四书",以张居正的《四书直解》为底本,并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做补充。他们声称,《四书直解》更符合......
<正>在21世纪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中国出版业凭借其文化产品的普及力、影响力和深刻度等特性,将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
傅熊(Bernard Fuehrer)教授,英国汉学家,原籍奥地利,现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中国及亚洲内陆语言文化系汉学教授。1990年毕业于......
期刊
17世纪来华耶稣会士用拉丁语西译《大学》、《中庸》、《论语》"三书",并以《中国哲学家孔子》为题在欧洲出版,使得儒家思想对当时欧......
柏应理和《中国哲学家孔子》吴孟雪一柏应理传记之比较补正1986年9月,比利时最古老的大学鲁汶大学举行了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围绕着17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