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耶荷德相关论文
梅耶荷德的戏剧观体现了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体系激进的反叛。从根本上讲,这种激进的反叛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基本戏剧观并不......
董行佶同志的《戏,是演给观众看的》(载《人民戏剧》1980年10月号),通篇都是创造角色的甘苦之谈,个中滋味也许只有演员同志才能充......
什么是话剧的民族化?概括地说,话剧民族化的灿烂之花,需要得到两种养料的滋补:一是民族的生活,二是民族的美学。前者主要体现在话......
格洛托夫斯基自认“是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培养起米的”,“研究过所有的欧洲及欧洲以外的演员的专业练功法”。其中最主要的有:......
一九三六年二月,《真理报》发表《杂乱无章代替音乐》,评歌剧《姆岑斯克县的麦克佩斯夫人》。在这篇对肖斯塔科维奇的歌剧进行毫......
艺术的美妙就在于变化梅耶荷德《怀玉惊梦》的大幕刚刚拉开,蓝光临扮演的石怀玉出场就得了一个“碰头彩”,接着是长达80句一大段[......
中西交汇:———百年戏剧回望廖奔十九世纪后期,欧洲列强的坚船硬炮摧毁了东方古国封闭而腐朽的大门。从此,中西方文化的互相隔绝局面......
<正>俄罗斯戏剧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伟大的传统,以奥斯特洛夫斯基、契诃夫为代表的剧作家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为代表的戏剧......
综观一生,格洛托夫斯基的戏剧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一、质朴戏剧的美学和方法;二、走出剧场,直指生命和创作。前者即指上世纪60年代......
中国传统戏曲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不仅滋养了我国的戏剧家、导演、演员,也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影响了不少西方戏剧......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形(以下简称“体系”)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苏联。期间经历了俄国十月革命和民主革命政治时期。“体......
【正】五角色行当体系在西方与中国的不同命运如上所述,欧洲戏剧的行当体系是在古典主义时期形成的,它之所以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正】在漫长的戏剧理论史上,有一个时间段是值得注意的,这就是1910-1911年。1910年,俄国大导演梅耶荷德编制了一个叫做"演员的角......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无疑是20世纪俄罗斯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戏剧导演,他们各自创办了自己的剧院和表导演艺术体系。然而,......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无疑是20世纪俄罗斯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戏剧导演,他们各自创办了自己的剧院和表导演艺术体系。然而,......
梅耶荷德是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颇具影响力的戏剧导演,他针对表演艺术所提出的"有机造型术"的理念,在扩展了话剧舞台艺术的审美范畴......
由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59届学生共同策划,上海戏剧学院、上海焦晃艺术工作室联合制作、演出的《钦差大臣》(总导演陈明正),4月中......
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与交融的历史大潮中, 俄苏戏剧大师梅耶荷德以中国戏曲美学精神为重要参照, 进行了 “假定性” 演剧理论与导演......
中国戏曲自宋元以后,便围绕着塑诗人式的戏剧人物,在音乐、语言、身段动作三种主要的艺术成分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符号系统。塑造诗人......
<正>爱森斯坦在成为电影导演之前,曾经从事过剧场工作。这段经历从1920年 10月他加入无产阶级文化协会第一工人剧院算起,大约有三......
在中西方戏剧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国的先锋戏剧家们对西方戏剧理论尤为亲睐并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接受它。孟京辉十分偏爱梅耶荷德,也......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无疑是20世纪俄罗斯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戏剧导演,他们各自创办了自己的剧院和表导演艺术体系.然而,......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20世纪50年代以来,俄罗斯学界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两位大师在档案的发掘、整理和学术研究方面,都获得巨大进展。然而,由......
在这个戏剧观念不断革新、舞台呈现方式日渐多元的时代,国内部分演员仍然主要信奉斯式体系:表演重在体验,要做到“真听、真看、真......
今天我打算谈几个重要问题,它们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瓦赫坦戈夫、梅耶荷德、聂米洛维奇·丹钦科、塔伊洛夫的实践活动相关。除了......
1970年代和1980年代间,西方人造出了“跨文化戏剧”(intercultural theatre)这个新名词,用来指称那些包含外来戏剧传统因素的作品,......
本文通过对西方再现表演训练的主要方法,以及其背后的种种哲学假设进行全面调查和解析,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幻觉科技日渐成熟,实现......
<正>前阵子和一位友人一起看了德国、法国、比利时合拍的传记片《青年马克思》,影片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遇、相知作为主要叙事线......
<正>到今天,中国话剧走过了近百年的风雨历程。许多优秀的话剧作品,给人类社会和文明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和无法忘却的回味。20世......
【正】 话剧创作的两种发展趋向李钦以此为题在《戏剧报》84年第10期上撰文指出: 近年来,话剧创作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向,一种是“返......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早在1911年就形成,并开始在莫斯科艺术剧院推行,但是他把这个体系看作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断地探索和吸收他......
<正>前些年,著名电视剧制片人、导演刘大印和我一直在筹划拍摄五十集电视连续剧《上海大世界》。其间,曾经拜访过我的博士导师、著......
一1935年3月至4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点。中国最著名的京剧演员梅兰芳率领他的剧团应邀赴苏联访问,历时......
<正>在中国话剧史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自1930年代中后期起为更多人知晓,他在中国声誉日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
<正> 具有五千年古老文明历史的中国社会,在二十世纪的大多数岁月里是处在一种纷乱动荡的状态。世纪之初,积贫积弱的社会在西方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东西方交往的日趋频繁,不断更新着人们的思维和审美取向。社会生活中对艺术的需求愈来愈倾向于现代性、多样化......
追求美好生活的艺术创造王清辉张彭春教授作为梅兰芳剧团的艺术总指导,在莫斯科京剧讨论会上,回顾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三种不同看法,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