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苏相关论文
张彭春和梅兰芳的赴美、访苏黄殿祺中国文化赴美的使节1930年2月16日,由梅兰芳领队,张彭春为剧目总导演和演出总顾问的梅剧团在纽约百老汇第......
出国‘勤工俭学’是新民学会会员一致认同的主张,青年毛泽东既是支持者又是组织者,可是到了最后关头他为什么放弃出国呢?在中国革......
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道路,我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但是,我1985年6月份访问苏联又痛感到由苏联式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商......
梅兰芳先生1935年访苏演出,主要上演的剧目是:《汾河湾》、《刺虎》、《打渔杀家》、《宇宙锋》、《虹霓关》、《贵妃醉酒》,以及部分......
通过对梅兰芳京剧表演艺术,尤其是他在民国年间四次出国演出的国际性影响,论述对梅兰芳京剧表演体系形成的作用,例如1935年他访苏......
《莫斯科情人》是勒卡雷唯一一部以冷战末期的苏联为故事主角的间谍小说,关于那段扑朔迷离的历史,关于解体前的苏联,本书均有涉及。 ......
有人认为,中国在朝鲜战场上获得的“这种‘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心理上的”;也有人认为,中国参加朝战是“彻头彻尾的赔本买卖”。在......
混凝土受压而更坚,钢筋受拉而增强.这两个相反性质所组成的材料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更为牢固,也比单独用钢材更为经济. 本文作者福建......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搜集整理2003年以来国内期刊中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放弃原因研究成果的......
一 《吴晗全集》(十卷本)第四卷第二百五十三页上刊载了吴晗的《题〈碧血录〉》,其全文如下: 读完此书,胸中不知是甜是辣,因想及自......
“在一万公尺的高空,在图104的飞机上,难怪阳光是加倍的明亮,机内机外有两个太阳!不倦的精神呵,崇高的思想,凝成了交响曲的乐章,像静穆的......
《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 师哲 口述 李海文 著 九州出版社 2015年2月版 毛主席说:“把话收回来,不请他了。” ......
近年来,一些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文章和著作涉及到1950年10月周恩来在抗美援朝战争前夕秘密访问苏联时的情况。关于这段历史,作为翻译......
甲午深秋,省司法厅原厅长、省老促会原副会长、老游击战士曾洪与梅州市、梅江区、梅县区老促会负责同志,重访苏区堡垒村——泥溪。 ......
在没有见到大画家苏哲明前,我自我感觉超好。 一个26岁的中学美术老师,接连三年在市书画展上荣获第一名,画作还频频亮相省里的画展......
1949年1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揭开了中苏同盟的起点。毛泽东亲自为斯大林选好了足有两车皮的寿礼——一车江西蜜橘和一车山东大......
<正>20世纪70年代以来,"叙事"研究逐渐成为中西史学界的显学。所谓叙事,就是讲故事。叙事是一种谈论事件的方式,它所涉及的范围十......
1962年5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的刘亚楼(1910-1965)去福州军区空军检查工作,途经杭州时,住在丁家山空军疗养院。当晚,疗养院俱乐......
1969-1979年期间,中国通过同美国的接触与谈判,结束了中美多年的对抗与猜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苏联的扩张。在这样背景下所爆......
二十年前,苏联解体前后,中共高层随着事态的发展做出各种研判和应对。在这个历史重要关口的关键抉择,考验着中国最高领导层的政治智慧......
羊年3月,我随文化部美术教育考察团一行5人,访问苏联。六年前,我已回访过这个我曾经在那里留学的国家,并撰文介绍。如果说那次访......
苏联,曾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老大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不久,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交的便是苏联。面对新中国成立后帝国......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一些让人无法忘记的仁人志士。他们入党的过程体现了对信仰的执著追求。 陈望道 教育家、语言......
1950年初,经中共中央与苏共中央商定,中共中央派出一个“党的组织工作者代表团”(以下简称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学习。苏联翻译为“中国共......
1947年,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向国民党军队发起排山倒海般的进攻,胜利的曙光已经展现在中国人民面前。在这个关键时刻,毛泽东以及他的......
新中国成立前夕,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苏是中国共产党首次以执政党的姿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展的一项重大政党外交活动。......
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文章通过对其 192 3年访苏背景、要点的分析 ,探讨了此行对中国革命以及蒋介石个人政见形成......
1988年出版的《冯玉祥自传》提出了1926年他访苏时与斯大林会面的新史料,同年出版的《冯玉祥在陕西》又收录两人在捷尔仁斯基追悼会......
1935年,也就是在梅兰芳成功赴美演出后的第五年,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梅兰芳携梅剧团赴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地进行访问演出,受到苏......
刘少奇一生曾六次前往莫斯科求学、工作、出访,他的每一次莫斯科之行都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都显示了当时的中国在国际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