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相关论文
安托南·阿尔托,以残酷戏剧理论颠覆和构建西方戏剧史新形态的“精神导师”,他的残酷戏剧观构建起一种新的“整体戏剧”理念,并在此引......
本文以高行健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为核心,将之还原到1980年代初现代派发生的语境中,厘清其中的核心问题及其争议,并从技术与文艺、......
摘 要: 本文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的小说和戏剧代表作《灵山》和《野人》,力图从创作时间、小说情节、主人公、主题思想及艺术......
<正> 国际惯例作为惯例,欧美学者历来只把外语译成母语。例如,成员多达6500人的英语语言学会规定,只有母语为英语的人才有资格批改......
杜特莱(No?l Dutrait)先生是法国著名翻译家、汉学家,法国埃克斯-马赛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学教授、亚洲研究院院长。他多年以来致力于......
简简单单才是真 尽管已经上升为千万级的富婆,但刘若英的生活还是非常的简单。衣食住行中,最普通的衣就能反映出她的生活观......
2012年10月,瑞典学院宣布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问悦然:“莫言得奖你高兴吗?” 悦然说:“高兴。” 我又问:“为什么高兴?”......
在辛格·波利尼亚克基金会主持下,中国抗战文学国际座谈会于六月十六日至十九日在巴黎召开。除了应邀参加的中国作家刘白羽、艾青、......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法国戏剧艺术史中出现了一种新式剧作,它的创始人是两位侨居法国的戏剧家--爱尔兰人塞缪尔贝克特和罗马尼亚人......
塞谬·贝克特是西方荒诞派戏剧大师,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创作的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1953),通过在主题和形式上运用后现代的手......
《十月》是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重要的大型文学期刊之一。它发表了许多在新时期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同时也发起或参与了......
长篇小说《灵山》(1989)是高行健对现代汉语表现力的挑战,也是作者对现代小说文体的探索和创新。在《灵山》中,“你”、“我”、“他......
文章深入高行健的文学世界和精神世界,从其文学创作道路、文学观念的发展之路和人生经历中抽出几条脉络,求其共同点,归结为一个象征体......
本文主要以严歌苓、高行健和虹影为例,对新移民小说展开论述。论文先概述了华人海外移民和移民文学的简单历史,继而简述了新移民文学......
由高行健执笔的无场次话剧在小剧场公演时曾获得极大的成功.1982年第5期的上刊登了这部作品,细读文本,就可以发现这出剧的艺术探索......
本文以孟京辉与高行健的先锋戏剧实践为考察对象 ,并结合中外戏剧研究工作的理论成果 ,试图从历史和戏剧本体去接近西方戏剧传统的......
诺贝尔文学奖在全球有重大影响,对中国作家同样有巨大吸引力,但中国作家至今无人问津这一世界性奖项.2000年底,法籍华裔作家高行健......
5、小剧场--戏剧舞台上的多元信号rn1982年11月,我看了高行健、刘会远创作的第一个小剧场戏剧.林连昆、尚丽娟、谭宗尧等五个人演......
【摘要】 高行健的剧作以《彼岸》为分界点,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偏于形式探索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映,后期则更加关注人的内心......
【摘要】 从20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高行健跨越二十年的戏剧创作中出现了大量“水”意象以及“水”的变体,如雨雾雪,融入了他对人的......
“人要保持心灵的洁净,心是干净的,你看到的东西就美”。柯锡杰,台湾现代摄影第一人“。他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誉为华人世界......
高行健非常热爱古典音乐,他曾多次表达过对于古典乐的热衷。高行健指出,音乐与他作品中的强烈音感的确具有直接的关系,对他的生活......
文章拟从2000年诺贝尔文学浆获奖作品《灵山》的主客观两个方面,即创作主体的自我意识表现的需要,及创作客体的形成技巧来诠释作者的......
西方戏剧理论在中国传播和接收过程中,面对中国戏剧理论的历史形态和新时期的转型诉求,经历了杂糅、变异和创新三种形态。这三种形......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出现了一股以高行健的<车站>、<绝对信号>为代表的新的话剧写作、表演风格.这些剧作大多偏离了传统规范......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实际上是权力操纵下的翻译奖,而高行健作为第一个获此奖的华人,完全是东西方不平等权力下的产物。其间,翻译充......
"世界文学"源自歌德近二百年前的文学设想,存在着同一性与差异性的结构性矛盾,同时也呈现出一种反乌托邦的欧洲中心主义倾向。随着......
2015年6月27日,在湖北省比较文学学会2015年年会期间,13位学者以"流散文学的空间意识"为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对话,发表了各自不同的......
法籍华裔剧作家高行健于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戏剧《周末四重奏》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该剧带有显明的父权社会意识特征,作者......
汕头大学《华文文学》编委李贵苍教授2006年夏季访问多伦多,8月27日与加中笔会部分会员座谈文学,出席者有孙博会长、曾晓文副会长......
五月下旬,“首尔国际文学论坛”在韩国圆满结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和勒·克乘齐奥、英国桂冠诗人安德鲁·莫逊等二十位......
在过去数年,居住在西方的海外华人作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高行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哈金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程抱一获得了法国的......
卫毅:您怎么评价莫言的获奖?刘再复:这是我们汉语作家获得的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不管是高行健还是莫言得奖,都是我们母亲语言的胜利,方......
高行健的《灵山》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奖。他在其中表现出的对小说文体、语言和诸种叙事策略的探索和试验十分突出,相当具有研究和探......
北京人艺当年同台演出《过客》与《车站》促使我对这两部剧作进行比较,尽管它们有共通之处,但它们更主要体现出的还是差异,而且这种差......
文学批评界通常忽视了《车站》这部作品对"城乡差别"的深刻揭示。文章运用文本分析的方式法,从"社会文化"、"物质生活"、"权力结构"三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