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华相关论文
威廉·莎士比亚逝世至今已经有四百余年,而“莎翁”之名及其作品对当今文人及社会仍有着厚重而深远的影响。中国话剧导演林兆华在......
摘要 莎士比亚的伟大戏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品。随着时代的进步,它的影响力仍然没有减退的迹象。在时......
晚9点,亚洲大酒店大堂光线暗淡,濮存昕身着深色衣服,头戴鸭舌帽,背对正门坐在大堂深处的茶座上。 或许是刚从医院里母亲的病榻前离......
如果说1988年暮春三月之际,北京人艺来沪演出,曾激起上海文艺界对话剧事业的激情与思考;那么89年4月在南京举行的全国话剧小剧场戏......
“平平淡淡总真”──近访赵有亮本刊记者范新宇"今天我们是朋友间聊天.最好不要写。"临出门的时候,赵有亮对我说了这么一句。其实赵有......
新时期话剧发展的趋势和主潮,是在中西话剧的再次碰撞与交流中,发现了“舞台假定性”的独特魅力,以真实深刻表现现实本质和人的心......
我非常高兴来参加“卢昂导演艺术研讨会”。我 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对研讨会的召开、对卢昂同志取得的成就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我的印......
中国社会开始转型以来,戏剧舞台也随此发生种种的阵痛,其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出现大量经典名著的被拆解和重构。这种解构行为,......
迄 今为止 ,中国当代先锋戏剧只有短短 2 0年的发展历史。 2 0年来 ,它像置身于天际大野而又甘于寂寞的探险者 ,始终以坚实的脚印......
<正>如何对传统经典文学作品(包括经典戏曲)进行改编,一直是受到人们关注与广泛争议的一个话题,特别在是否“忠实”于原著、改编是......
看戏!看戏!看看我们70年代生的北京人都看过多少戏,记得我在考中央戏剧学校舞美系的时候,老师问我从小到大都看过什么戏,我当时毫......
陈忠实下了“原”,林兆华上了“原”。小说《白鹿原》实在宏大厚重“。改编它,是需要勇气的。如果改编得好,是小说原著好;如果不好......
我的戏剧评论的实践告诉我:我对一些戏剧经典的现代意义的认识,常常得益于导演和演员的启发。我可以从北京舞台上三次精彩的“对台......
莎士比亚似乎对群众很没有好感。在他的历史剧中,群众总是轻易地被忽悠来,忽悠去。《大将军寇流兰》(以下简称《大将军》),不是莎剧中很......
什么是北京人艺风格?“京味儿”现实主义主导下的多元化开辟。北京人艺的“京味儿”风格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运用了北京胡同......
“2010年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于11月底开始,岁末前闭幕,历时二十天。报端坊间研讨会评介的多是林兆华与易立明的戏,国人们赞扬年逾......
摘要:舞台艺术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文化食粮,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格品质,给人以鼓舞和振奋的力量,激发人自信心,树立人生活信仰;优秀的舞台......
话剧快到碗里来 偌大的东京,每天都有数十部戏剧作品上演,怎样才能让一部合乎口味的作品到我碗里来呢?我靠的是“独门秘籍”——一......
在上海举办的一些研讨会、讲座上,几次见到从北京赶来的濮存昕,都是来去匆匆。但短短时间,一种从容不迫,云淡风轻的风度,让人印象深刻。......
在中国大陆1990年代的先锋戏剧实验中,孟京辉被视为无可争辩的代表人物。其主创或与人合作的《思凡》(1992)、《我爱XXX》(1994)、......
活跃在话剧舞台的女导演极少,而有鲜明的艺术风格的更是凤毛麟角,田沁鑫却是其中之一,或许可称“唯一”——当然本文并不是要做女......
林兆华导演说过,戏剧就是玩儿。如果“玩儿”这个概念不太好理解,那么2016版北京人艺出品的《人民公敌》,可以说把“玩儿”的理念......
俄国戏剧家梅耶荷德发表过这样一个观点:在戏剧革新的过程中,文学起着先锋的作用。他举的例子就是契诃夫戏剧;先有契诃夫戏剧,然后......
一男一女,穿着肉色紧身服,在黑色的舞台上扭结缠斗。两人的动作时而奔放激烈,时而缠绵舒展。他们背后飘散着淡淡的白雾,灯光由黑白渐渐......
小江刚到北京的时候,被雷着了。 有钱人太多了!是他的第一印象。隔三差五,就有同事通报,又买了车,又要去香港游。轮番轰炸!基金、黄金......
一濮存昕是个敏感的人。有时敏感到了伤感。“我总觉得于是之不太欣赏我。”我不止一次听他这样说。他说这话的时候,神情有些沮丧......
李六乙执导的《北京人》在北京人艺大舞台上演出以来,媒体上一片叫好之声,业内和圈外的观众中,好评如潮。我看演出的那天,剧场效果......
不久前,北京人艺在小剧场上演了SARS之后的第一部新剧《战争·哥哥》。在这部被称作“奇怪的话剧”里,没有一句完整的台词,演员们在音......
《沃依采克》是一部纯学生制作的小剧场话剧。 在体制外游移的小剧场迎来了它的20周岁,每个参与其中者最终目的还是要进入真正的......
当大幕开启,上世纪70年代两间墙壁斑驳的厕所毫无遮蔽地敞开在舞台上,剧中人一字排开地蹲着,话题围绕着排泄物进行——6月29日,国家话......
它不是中国第一部先锋话剧,却是第一部赚了钱、且“寿命”最长的;事隔四年后的今天,《恋爱的犀牛》正向“第100场”这个里程碑的数字......
随着林兆华所缔造的精英式戏剧地位的日渐稳固,观者们即便在沉闷的观剧过程中产生了疑惑,也都渐渐转化为对一种莫测高深的先锋戏剧的......
12月1日下午6点多钟,北京新发地一家搬运公司的搬运工,乘坐几辆小面包车和中巴,赶到位于王府井大街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林兆华导演的......
《建筑师》是易卜生晚年的剧作,今由林兆华、濮存昕、陶虹搬上国内戏剧舞台。从剧本到舞台设计,基本没有什么商业元素,却从中体会到更......
人艺的话剧《白鹿原》,一定要使用方言才能凸显出关中地区的特色么? “我已经下了那个原了。林兆华导演却上了原。”——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