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陷区文学相关论文
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否认,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沦陷区文学确有为日伪统治服务的部分,但它并......
近读《聚书脞谈录》,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关于此书的书名,作者在《后记》中作了说明:“不久前读过《古今》杂志上何挹彭的《聚书......
沦陷区文学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特殊组成部分和现代文学史发展的一个环节,近年来已逐渐进入到研究者的视野。在特殊的历史境遇......
本论文以上海沦陷区时期《紫罗兰》杂志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上海沦陷区的社会文化环境下,面对严酷的恶劣生存环......
《天地》1943年10月诞生于上海沦陷区,主编为苏青,是一份以刊载散文为主的文学期刊。它在上海沦陷区存在的近三年时间里,采取远离......
《风雨谈》创刊于1943年4月的上海沦陷区,主编为柳雨生,是一份以刊载散文为主的综合性文学期刊。它在上海沦陷区存在的两年多时期内,......
在民国时期的海上画坛,陆小曼的蕴藉风流、周炼霞的高贵优雅,吴青霞的娟秀清丽闻名遐迩。今天,三位昔日美女画家的书画作品仍旧受到不......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一批研究成果的面世,沦陷区文学主体的性质和面貌得到肯定.新版和大多增加了沦陷时期的内容.张爱玲、梅娘......
沦陷区关于文艺“大众化”的理论探讨,是现代文学理论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话语环境,它不得不专注于学理范围内,......
柳龙光就任日本的《华文大阪每日》杂志社记者期间,受杂志社委派,到中国的日本占领区进行考察,其后写就的考察报告《和平与祖国》......
沦陷区文学研究中的“历史的原则” ,是把沦陷区文学放在特定的历史范围内 ,研究其发生发展的历史情形 ,研究其不同的历史形态 ,而......
十年前,我读《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见过沈启无的三篇文章,典型的老派文字,充盈着学识与风雅。后来北京鲁迅博物馆编《苦雨斋文丛〉,这......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抗战文学把“五四”文学革命推向深入,沦陷区抗战文学、解放区抗战文学和大后方抗战文学均因其特定时......
在抗日战争时期,受中国政治格局影响而形成“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三大文学板块。它们彼此之间既相互区别又......
受制于强大的话语控制,沦陷区的知识分子用相对迂回的方式言说着个人对社会历史的理解和看法。其中,关于色情文学的讨论和对乡土文......
沦陷区文学评价中存在"三大分歧".本文认为,对沦陷区文学要作具体分析;张爱玲不是"远离时代与政治"的人,她的作品也不是"时代的艺......
《女声》是上海沦陷时期的女性杂志,它在创始之初就关注儿童这一社会群体。在严酷的言说环境中,《女声》的儿童栏通过各种儿童文学体......
东北沦陷区知名作家李克异所写的、第一个系列长篇《贝壳》、《面纱》,和另一部誉满中外的长篇《历史的回声》,都是作家里程碑式......
在现代中国风起云涌的发展历程中,沦陷时期无疑是最为艰辛、悲凉的一段。当大面积的中国领土被日本侵略者的太阳旗所覆盖之时,存留于......
作为东北沦陷区女作家,梅娘的创作独具风格。20世纪40年代她的作品对传统女性观表现出微妙的赞许;她女性主义思想源于其颇富传奇色彩......
一在将沦陷区文学置于全民抗战的国内形势总背景下考察时,我们自然首先注意到了异族统治的现实政治环境。由于沦陷时期长短不一,现......
由于异族的入侵,沦陷区人民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沦陷区文学中的道德言说在复杂的形态下,显现出民族道德绵长的生......
张深切主编的《中国文艺》是华北沦陷区的重要文艺期刊,在其执笔期间为避免日本殖民意识形态对《中国文艺》的干涉,张深切尽其所能......
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易代前夕,中共高层刘少奇、周恩来以及胡乔木、夏衍等文化界领导人先后指示,北京、上海保留几家内容日常......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在改变中国命运和世界格局的大时代,原本就封闭在广袤的日本占领区之内的沦陷区文学,顺理成章地被排除在现代知......
本文在对东北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十四年东北流亡文学”的独立体系和结构形态。东北现代文学由“启蒙......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主持人语: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政治社会环境发生剧变,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一直被想当然地认为......
中韩两国自古以来都属于儒家文化圈,在文化上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两国文学的交流和影响也很频繁。自从19世纪末以来,两国都面临了相似......
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虽与祖国分离,但与大陆、特别是大陆的沦陷区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使得在殖民语境中出生和成长起来的......
女作家梅娘,出生于被沙皇俄国割据的海参崴,成长在日本帝国主义炮制的“满洲国”,曾留学宗主国日本,侨居战时日本新闻中心大阪,活跃于北......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直被排除在文学史之外的中国沦陷区文学,开始以填补空白的方式纳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目前,沦陷区文学研究存......
文化殖民是日本在华殖民统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日伪当局对文坛进行了积极的政治干预,企图把文艺纳入为......
1937年"七七事变"后,著名文人周作人滞留华北伪政权首都北京。这一选择根本改变了周作人的生活道路,也使得沦陷期周作人的思想、著......
在中国现代文学新的研究格局形成的过程中,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研究始终是一个不断开拓、渐次推进、逐步扩大着其研究成果的领......
中国20世纪上半期文学,是在东亚殖民语境中发生和展开的,其中,各种日本占领区文学占有相当的份额。经过近20年的拨乱反正,被冷落半......
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有一大批活跃在日本统治地区的作家矢志不渝地坚守中国民族立场。在抗战胜利后的漫漫岁月里,他们中的许多人—......
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始于海外,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内的研究也有了重要的进展。在此大背景下,进入21世纪后,特定时空下的伪满洲国文......
关于伪满洲国时期的文学状况,以及身处其中的文化人特殊的生活体验、精神感受和审美追求的研究,始终没有很好地呈现在中国现代文学......
张爱玲的散文作品从多个角度反映了上海沦陷区普通人尤其是女性的生活,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平常琐碎之中,表现战火纷飞的年代安稳的世......
日伪当局残酷管制下的沦陷区是一个"难以言说"的空间,弥漫着恐惧的氛围,沦陷区文学真实而曲折地反映出时间断裂、生存困境、身份危机......
抗战时期日本占领区的亲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从殖民语境和沦陷区文学研究史角度,对"汉奸文学"加以辨析。文章分析了"汉......
1942年6月《中国文艺》刊出"满洲作家特辑",引发北京文坛对"乡土文学"的讨论热潮。"乡土文学"重新走入北京文人的视野,"乡土"被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