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味相关论文
政治文学作为在特定政治化环境中,依附政治主体,由政治策略出发,表现、反映政治主体的文化诉求,乃至以文化为手段,实现政治主体的......
王实味等人的文艺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理论,在延安整风的特定历史时期对王实味的思想展开批评本身没有错。王实味等人的思想偏颇在于......
关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原因,研究者一般是从社会的、历史的和个人的角度来分析的。笔者认为,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与反右派斗争本......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是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一......
20世纪30年代末期,作家孙犁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延安的土布,深蓝色,布质粗而疏,易下垂拉长。冬季以羊毛代棉絮,毛滑下坠,肩背皆空。有棉衣......
一九四一年,可谓美国作家项美丽一鸣惊人的年份,这一年,她的两本关于中国的书在美国出版,一是《宋氏三姐妹》,另一本是《香港假日》。其......
《读书》一九九八年第六期于光远的《初识陈伯达》一文,提到“听说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中发出的某个文告是在陈伯达指导下起草的”,并......
1986年9月9日,为纪念毛泽东逝世10周年,《毛泽东著作选读》(新编本)由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不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收到了很多......
一、童年与家园 在豫南大地,大别山北麓,淮河之滨,坐落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潢川。二千年前,群雄兼并,烽烟四起的战国末年,春申......
古人说,转益多师是吾师。我从青年到中年,一直在太原,虽然也注意向周围的人们学习,但真正遇到高人,还是前几年定居北京以后。认识了一些......
一九九四年十月六日,全国第六届书市在武汉开幕,黄山书社以提前赶印的《胡适遗稿及密藏书信》参展。十六开影印本,四十二巨册:二万六千......
丁玲与秦邦宪认识比较早。1946年4月8日,秦邦宪与王若飞、邓发、叶挺等十八位同志,自重庆飞返延安,因天气恶劣迷路,飞机在山西省兴......
历史学家陈寅恪被誉为“教授中的教授”。他讲课时,每讲一段,便问学生:“这样讲是否可以?听得懂听不懂?有何问题要问?” 学者刘隆凯早......
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近年来许多同志写了回忆录,有的同志还作了大文章。一九七九年我回到北京,重返文坛,有些同志要我也写点回忆文......
这时延安各机关已经开始了学习整风……第二个发言是贺龙同志。我一向喜欢他……因此当他说:“我们在前方打仗,后方却有人骂我们的......
摘 要:在文艺和政治紧密联系的延安文学时期,每一件关于文学的事件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野百合花”事件也是如此。从《野百合花》的创......
1942年的延安文艺整风运动,使诸多被称之为“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脱胎换骨,成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工作者。在......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四十多万字的书,不仅详细叙述了王实味冤案的始末,以及毛泽东同此案的关系(直到1962年七千人大会仍念念不忘);而且还......
新的红粉知己 萧军与萧红离异后,不愿在西安待下去。适逢新疆军阀盛世才为了巩固其在新疆的统治,打着抗日的旗号延揽人才,......
该文试图将王实味从重重的政治、文化批判中剥离出来,对他的文艺思想进行学术性考察.希望通过对其文艺思想的梳理与把握,能从侧面......
新时期以来,王实味研究逐渐浮出水面.从过去的研究成果看,人们通常把王实味以文获罪的悲剧归结于战时的特殊环境.但是,通过阅读大......
抗战时期,延安是与重庆相对的另一个政治中心,这里高举的抗战大旗,吸引一大批作家从全国各地来到延安,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下......
1.民国时期,中国足球在亚洲首屈一指,其领军人物——,被誉为“远东一代球王”,后来还曾被评为与贝利等人并列的世界五大球王之一。2.一曲......
王实味的自叙传性质的抒情小说富于强烈的感染力量,他的乡土小说描写军阀统治下农民的困苦生活,并且深入挖掘了愚昧的国民性.他始......
延安文艺整风是党当时政治利益的需要,也是当时环境所致,总体是正确的;王实味事件是王性格使然,与其同路人推波助澜极相关;当时党对知识......
王实味1946年被定为“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1947年7月,被杀害。直到1991年才对王实味的一系列问题全部给予平反昭雪。因此,王实味......
从1930年代左翼文学,特别是40年代延安文艺整风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学研究和批评中,社会学批评的方法和模式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其......
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上说:“还有个王实味,是个暗藏的国民党探子。在延安的时候,他写过一篇文章,题名......
王实味是一个悲剧人物,但他是中国近代史、党史都绕不开的人物。他自认是"忠孝两难全"的孝子。从1921年考取开封市的河南省留学欧美......
20世纪40年代,红都延安有一家著名的“废话公司”,它是由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发起成立的,周恩来任“董事长”“总经理”,若干普通干部和知......
在一般读者印象中,萧军与丁玲在延安是处于观点对峙的状态。最突出的表现是1942年10月18日,两人在延安鲁迅逝世6周年纪念会上发生的......
本文拟从王实味冤案这一个案出发,探讨延安整风运动中政治批判模式的构建——文学批评在人为政治的强行干预下,是如何从正常的文学......
母亲去世已经35年了。最近,在翻阅组织部门退还她生前写的文字材料时,我们看到一份母亲写给组织上的自传。自传是1951年1月27日写的......
萧军和王实味都是延安时期著名的文化人,一个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抗”)延安分会驻会作家,创作之余还兼任“文艺月会”干......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延安颂》熟悉的旋律、优美的歌词,一......
王实味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上,实在是一位小人物,如同长江大河里的一朵浪花,但这朵浪花太特殊,以至消逝60多年了人们都还记得他。......
<正>"戴着镣铐跳舞",这是对丁玲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可悲的是,她在戴着镣铐的同时,又在想方设法给人戴镣铐。何以?"为求自己得以......
王实味的命运在1942延安文学事件中有着深长的意味。王实味并不是1942延安"新启蒙文学"的肇始者,他批判的锋芒也没有格外锐利,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