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行相关论文
京派是文学教育与文化研究的产物,新京派延续了旧京派的诸多传统,属于新康德主义遗产的一部分。张中行、汪曾祺、宗璞等都借用了这些......
摘 要:1986至1994年间,张中行相继推出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与《负暄三话》三部文集,世称“负暄丛话”。“丛话”的出版,不仅引......
1957年底,《北京日报》 记者田藏申联系上杨沫,说從作家出版社那里获悉她的长篇小说 《青春之歌》 即将出版的消息,因写的是北京地区......
燕园曾经住着四位老先生:邓广铭、金克木、张中行和季羡林,人称“燕园四老”。邓广铭毕业后,留校任教,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唐宋......
张中行很敬重朱自清先生,虽然他没有听过朱自清先生的课,却敬佩朱自清先生的学识,更敬佩他的为人。 一天,张中行正在家里,忽然住西院......
有三个清淡的人,令我尊敬。 第一位是张中行先生,已过世五年多了。在北京大学燕园,曾经住着四位老先生——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
一 1986年,我妹妹王红舒(小说《杨沫初恋》的作者,中国作协会员)在香河县政协工作,负责文史资料编辑,知道作家杨沫曾在当地当过教师,于......
十多年前,有次我去张中行先生家闲聊。先生忽起身说:“我送你本书,是个女词人的。”我接过一看,薄薄一册,印制索朴,非正式出版物。......
2005年底,“口述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正有燎原之势,中华读书报版面调整,决定增设“人物”专版,定下的大方向是“口述人生”、“口述历......
最早知道张中行是因为《负暄琐话》,文字的味道很特别,写人记事都有些《世说新语》的意象,文章短而好读,还不时让人漫生出一些痴痴的玄......
三几个人编一份杂志,正常情况之下,尚可对付。事情一多,不免手忙脚乱,要出毛病。《读书》近年来印得较多,虽则所增者只是大刊物的零数,却......
2010年1月9日,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的岳麓书社《观澜文丛》首发品评会上,马嘶先生代表文丛的作者们,表达了对社会高雅文化、阅读文化......
忽然想起阿根廷诗人赫尔博斯说的一句话:“什么是天堂?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馆是静心读书、让文字与自己的灵魂交流的地方,天堂......
作为《青春之歌》中的反面人物,余永泽以北大知识分子的身份出现,却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狭隘性。在与林道静的爱情中,余永泽处于主动......
关于作文,想到的内容算是谈完了。有个从事语文教育的朋友说,这样的内容,有些语文教师会拿去参考,那就不如也谈谈怎样教。这个善意,以及......
张中行先生的文章好读,娓娓道来。听一位智慧的老人和你谈天说地,既长见识,又养精神,且不累。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过来的人......
知堂为他的《书房一角》作序,开篇即写道:“从前有人说过,自己的书斋不可给人家看见,因为这是危险的事,怕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这话是颇......
逛一回书店,惊一回心。天哪,又有新书上架了。我连那些旧书,都还没有翻过呢。我是说三年前买回家的那些旧书,扉页上写了鄙人某年某......
舅舅和舅妈两个人吵了一辈子,舅妈仗着自己年轻时是个大美女,总有点无理也要占三分的强势,反正最后让步的都是舅舅。有一次,在他们家吃......
文言文学习现状究竟如何?真可谓是“学生苦!老师痛!”二十几年前的求学时代和小伙伴们一起痛苦,从教二十余年和学生一起痛苦,怎一个苦字......
于漪老师说:“一篇合乎要求的文章应解决三个问题: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1]对于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而言,我觉得也应该围......
自从本世纪最有魅力的女作家张爱玲几年前在美国的寓所中猝死,这位才女更被炒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人的命运就是这样难以捉摸,当年与......
在《博览群书》2004年第8期,我读到了黄波先生的文章《唱样板戏的俞平伯》。文章为拙著《俞平伯年谱》补述了漏写的一笔,“这就是俞......
老王擅写人物 从古以来,写人物的好文章多矣。史传要推司马迁,轶事笔记要推《世说新语》。现代作家写人物,孙犁、张中行,我尤推......
张中行撰文回忆章太炎,说提起章太炎先生,总是先想起他的怪,而不是先想起他的学问。“多种怪之中,最突出的是‘自知’与‘他知’的......
一代国学大师、我们辅仁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启功先生驾鹤西去,这使我想起了《辅仁校友通讯》中他留下的诸多痕迹,如见其人,犹闻其声,不......
扬之水穿着一双久洗泛黄的老式白球鞋出来迎客,这位传说中的京城奇女子体态轻盈、笑容温暖,说起话来清脆爽朗。她的家常亲切与其作品......
《礼记·中庸》中说:“天命之谓生,率性之谓道。”意即遵从天命要活着,顺从本性去做事。对此,国学大师张中行认为,活着比死好,快乐比痛苦......
在当代新闻界,够得上传奇的记者恐怕不多。而名号唐老鸭的唐师曾,无疑是其中最无可争议的一个。 他创造了许多唯一的记录:徒步走完......
今年2月24日,享年97岁高寿的张中行先生驾鹤西去。听说后我不由一阵难过。后又有消息传来说,老人家临终时的样子,像入睡般地安祥平静,......
2006年2月25日,他过世,多处器官衰竭,97岁。现在看着他的照片,心里有说不出的疼。2006年初,偶然间开始读他的《顺生论》,然后一本本读下......
“文革”期间,范用在一次批斗中被打断了肋骨。他到医院求治,坐在诊室外等候,此时。传来护士的高声大喊:“饭桶!”没人应答,护士再叫:“......
己丑春节将临,很多人会贴春联,以示和谐团聚。我想起一次关于征联的名人轶事。 前些年,我受文联委托,组织作家、艺术家征联活动,因为......
学者伉俪,黄金搭挡,民国以来,钱钟书和杨绛是最突出的一对。1932年3月,清华古月堂门口,杨绛与钱钟书初见。青布大褂,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
张中行先生的创作勃发期比汪曾祺先生来得还要晚。他大汪先生十三岁。汪先生重返文坛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处于五十五六岁的盛年期......
在公众的视野中,舒芜好像永远无法走出“胡风事件”。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后代,他晚年一直在努力坚持五四精神,特别是1980年代后的三十年......
张中行生前常和我谈起鲁迅、周作人的旧事,都挺有趣,资料的价值不小。记得有一次他把周作人给他写的扇面的照片给我看,隐含了许多历史......
钱玄同先生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高足,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研读日语和教育学,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人士,语言文字学家,北京师范......
张中行一生性格耿直,心地善良,为人处事低调淡泊名利。张中行散文师承知堂老人,在风格上继承了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闲话体”特点,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