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接受相关论文
一、导言:接受者的想象:音乐叙事的肯定还是否定?音乐叙事学自80年代兴起以来,一直受到一个问题的困扰,即:音乐能否叙事?纳蒂埃(Je......
钢琴真正进入中国内陆,是在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也是欧洲浪漫音乐进入末期之时.其应用与推广,除了商人的活动外,与教堂的开设和教......
文学作品在传播过程中会因为接受者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创造性接受,而导致文学作品最终发生变异。透过这种变异现......
高师公共音乐欣赏课本应是提高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这门重要的课程却一直都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这与高师......
户外音乐节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主要音乐活动,而音乐节的参与者因其特殊的、具有群体性的方式而形成了特殊的声音“景观”,音乐节所......
为加强说理,陆机《演连珠》大量使用音乐设喻,其中蕴含了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这些思想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至乐乃"道",不可传承;乐在......
【正】 雅俗之辨,源于特定的意识形态所持有的价值取向。所谓"雅者正也",就是说只有是"正"的才称得上是"雅"的。反之,非"雅"即"俗"......
音乐不仅具有表现性,并且以能够体现情感方面的某种含义,形成了音乐内容的表达主体.在审美接受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级进,即从初始审......
电视这个拥有最多受众群的现代传媒进入家庭,也正是家庭这种特定的审美场所决定了流行音乐的个体化审美的形式,也决定了审美的自由......
<正>类型是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类型各部分是由个体的个别属性来组成,这些属性可能既排斥又相互联系,但是这种归类方法有益于......
从欣赏歌剧<图兰朵>产生的审美心理体验出发,分析本民族传统文化定位对音乐审美心理体验的重要影响,并指出艺术的发展史也是欣赏意......
本文围绕音乐史个案的理解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提出音乐史个案的理解需要基于对音乐史个案作为现象来予以的重建;对于音乐史个案的重......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一、关于"曲调引用""曲调引用"是音乐中常见的引用方式之一,特指将旋律或旋律片段作为原材料加以引用的情况。所被引用的旋律......
<正>一、音乐接受美学与刘索拉的歌剧《惊梦》(一)后现代语境中"音乐接受美学"的出现20世纪是一个文学、艺术批评尤为繁盛的时代,......
本文以接受美学的理论为依托,从中阐发了几个与音乐学研究相关的问题,包括:关于创作、表演与接受的"人"的研究;音乐二度创作的研究......
通过考察巴赫音乐在其生前身后的传播和接受、"巴赫复兴"的历史事实和"巴赫复兴"的历史依据,指出巴赫及其音乐在19世纪受到尊崇更......
“音乐接受”不能笼统地仅仅归结为“音乐欣赏”,实际上它至少包含两重认识层次:一是“欣赏”,其所仰仗的基本前提为音响感知,藉以获得......
通过相关史料和统计数据的梳理,揭示了录音在当今社会音乐生产、传播和接受链条中的核心地位。录音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音乐产业......
<正> 20世纪以来,中国人造地球卫星携带《东方红》的音乐飞出地球,美国的宇宙飞船携带录有琴曲《流水》和巴赫、贝多芬等音乐大师......
本文以当代琵琶协奏曲审美意趣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论及琵琶协奏曲审美意趣与音乐语汇的关系,从琵琶艺术发展的雅俗审美源流及美善合......
爱沙尼亚作曲家阿沃·派尔特是当代西方颇具影响力的宗教音乐作曲家。在对其音乐接受范畴的考察中,有一种现象引人注目,即派尔特的......
<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哲学解释学①及接受美学②的影响下,音乐接受史研究逐渐进入欧美音乐史家的视野。他们开始改变以"作品"为......
<正>法国人类学家莱维·斯特劳斯曾经这样说过:如果我们能够解释音乐的话,就能找到一把通向所有人心灵的钥匙。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在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音乐现象,而这些音乐现象也呈现着不同的变化——兴盛或衰落。这是由于人们的音乐观念在不断变化而造......
继2016年1月南《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与深圳市上外拓天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举办的“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在中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