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组相关论文
现代汉语的语音是具有节奏美感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节奏的匀称感,它要求重复,由于相同的语音成份重复出现、彼此呼应而......
(续前)四、字母13、18、28、33;54、52、50、51:这八个字母中,前四个为巴利文有品字母中的鼻音,在老傣文字母中属低音组;后四个是......
作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受命为佤族创制文字的学者,我们长期研究的是佤语以及其他孟高棉语。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佤语(以及其他孟高棉语)......
练习是我们巩固教学的常用手段,但如何让练习达到预期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做一定的规划和设计,运用得当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自......
因为匈牙利民族源于亚洲,其传统音乐与中国许多民族的音乐有亲缘关系,故源于匈牙利、强调音乐母语的柯达伊教学法是三大音乐教学法......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分别采用中国、欧洲和波斯——阿拉伯三个音乐体系。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有的民族只采用一种音乐体系,如汉族、藏......
摘要 声乐表演需要灵魂和精神。一个歌唱家的责任是要能把名作的思想、意义表现在听众眼前。表演者不但要有天赋、技术与修养,还需......
基准音组的选择进行—架钢琴的调律,第一步是制定一个基准音组,这是每个调律工作者所熟知的问题。但是,达个基准音组不论在建立顺......
一、认读乐谱音乐中最重要的节拍是二拍子和三拍子,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是第一拍强,第二拍弱,三拍子的是第一拍为强拍,第二、三拍都是......
一、认读乐谱在第二课已经讲过,“d、r、m、s、l”五声在中国音乐中分别有“宫、商、角、徵、羽”五爪“阶名”。那么,这五声为什......
我国著名音乐学家杜亚雄在上世纪80年代曾作为访问学者在匈牙利工作、生活并研究匈牙利的学校音乐教育,有着独特的见解。去年他在......
民族五声调式的和声应用方法与传统大小调体系下的和声应用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对五声调式的和声原则、五声调式中和弦的直观......
晚期浪漫主义音乐中,附加第四个音的三和弦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其研究仍旧不足。本文探讨了德沃夏克作品中的四音组,特别是其美国时......
<正>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给博士生开的"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文献研读"课上,每年都会选择一些经典或近期的英文论文阅读,使学生了解......
昌黎民歌是冀东地区颇具魅力的民歌,在全国也是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从旋律进行形态、旋律本身的展开......
从体裁、可评判性、艺术美感与历史发展等方面分析新诗建立格律的必要性,以及格律体新诗在诗行、字数与音组等问题上对古诗的继承......
受丹麦皇家美术学院及丹麦"康纳美术家协会"的邀请,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玉林率阿音组合乐队一行七人,于2011年1月31日至2月6日......
话题展示“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从来不乏身怀绝技的奇人异士,但纯粹的技巧表演者似乎比不上带着情感故事走上舞台的选手。如果说“......
听音乐作画,触动儿童听觉视觉协调发展,激发其想象力,在反复不断的实践中,形成音乐、语言、绘画融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培养他们在......
凡优秀的诗歌一定具有美妙的节奏。汉语是音义结合体,所以汉语诗歌的节奏,是诗歌语言中某种对立的语音形式在一定时间间隔里的反复。......
我国的传统音乐是由什么样的音阶(正确地说应该是“音组织”)构成的呢? 这是迄今为止许多人致力于研究的有名的难题。可是,我竟自......
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洲通古斯语族。通过比较研究鄂伦春语和蒙古语口语以及书面蒙古语的长元音、复合元音和音组,发现鄂伦春语和......
【正】 我对于白话新体诗格律问题的看法,公开发表过的只见于《文学评论》一九五九年第二期上的《谈诗歌的格律问题》一文。另外,......
不论是英语诗歌还是汉语诗歌,诗律单元都是一种双重结构,即是音律节奏单元和言语节奏单元的结合。文学革命后,一方面面对无形式的......
孙大雨批评了诗歌写作中自由诗和新月派的'等音计数主义',在英语诗歌格律的启发下,提出了'音组'学说。他从字音的......
中国诗人成功移植西方十四行体,是20世纪新诗现代化的重要成果。中国诗人移植西方十四行体,坚持在借鉴中改造,在创作中创体。在移......
音组群网状织体中多音列融合的结构研究,是从民歌表意的角度,对五声旋律构成要素进行动态结构的数理研究。通过对民歌结构要素数理......
中国新诗虽已有近百年的探求历史 ,但迄今尚未定形 ,因此它难以在中国诗歌史上获得恰如其分的定位。新诗如欲定形 ,就该定出一套形......
侗族大歌以其纯朴,自然的声音和美妙的和音音响而被誉为"东方无伴奏合唱",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专家、学者对侗族大歌的分析研究......
《梦的翅膀》作为萨利亚霍的代表作,其最为巧妙的构思体现及音乐的生动呈现载体即来源于作品的音高组织模式。以原始音列、调性因......
从20世纪和声无限的、个性化的音高材料中可归纳出4种基本的类型:(1)和音———特定结构的音的纵向集合体;(2)音组———三个音以......
本文以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指挥家布列兹的《第二钢琴奏鸣曲》为研究对象,对作品第一乐章主题的序列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对其中......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作曲家音乐创作中的和声语言开始摆脱共性写法的桎梏,开创了探索和声(音高结构)个性写法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孙大雨(1905—1997),浙江诸暨人,1905年生于上海,我国卓有成就的著名翻译家、学者和诗人。早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现清华大学的前身),后在......
十二音序列音乐于二十世纪由勋伯格在欧洲所创并逐渐兴起。它是把十二个半音组成的一个单元称为“音列”或“音组”,规定在一个音......